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飛機采用經試驗的迷彩塗料,降低飛機與天空背景的對比度,減小飛機的目視特征。這是最早、最簡單的隱身飛機。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的U-2和SR-71偵察機開始采用雷達隱身技術。1978年,美國政府批準F-117A攻擊機研製計劃,主要從氣動布局、發動機配置和材料選用等方麵采取措施,具有很強的隱身能力,其前視雷達反射截麵積隻有0.01平方米。1989年7月,原型機首飛的美國B-2轟炸機,采用飛翼式外形,將機身、駕駛艙、發動機艙和機翼融合成一體,再加上其他措施,使其雷達反射截麵積不超過0.4平方米,如同藍天中的一隻小鳥。
隱身飛機可以有效地提高生存力,但也存在一些弱點。淤隱身的特殊要求可能使飛機外形在氣動方麵不符合最佳設計,會引起氣動阻力增大,結構重量增加,從而引起性能下降。於雷達吸波材料本身有局限性,如F-117A的吸波材料主要是針對厘米波的,對米波和毫米波無效。現代研究的超視距雷達、光學雷達、雙基地/多基地雷達、諧波雷達和無源雷達,都具有較先進的反隱身能力。盂難以設置外掛武器,載彈量少,作戰能力單一。榆研製生產費用昂貴,維護修理困難。盡管如此,隱身特性已成為第四代戰鬥機的一個重要特征。
水陸兩棲飛機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對空中交通運輸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發展航空運輸的前提是必須有完善的機場設施。但修建一個標準陸上機場需要占地1000萬平方米,耗費數萬億美元的資金,在耕地麵積日趨減少的情況下,這一要求顯得越來越難以滿足。
另外,機場必須修建在大城市的遠郊。雖然空中飛行速度很快,但從住處到機場的距離所花費的時間有時會比空中飛行的時間還要長,因此,在幾百千米的短途飛行中,乘飛機反倒麻煩,還不如乘高速列車方便。
為了改變上述缺點,人們研製了一種水陸兩棲飛機,這種飛機既可以在水上起降又可以在陸上機場或簡易跑道上起降,因而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對比陸上飛機,這種飛機的主要優越性有以下幾方麵。
首先,水陸兩棲飛機機動性能好,使用方便。這種飛機既可以在海濱城市的海麵上起降,又可以在內陸城市的機場或簡易跑道上起降,不再依靠陸上固定的航空港。如遇到一些需要緊急救護事件和特殊公務飛行,水陸兩棲飛機對機場的選擇性範圍大,並可快速抵達。
其次,水陸兩棲飛機適用於支線客貨運輸的發展。由於水陸兩棲飛機適合水、陸機場起降,不僅能實現有水域地區之間的相互通航,而且能實現有水域地區與無水域地區之間的相互通航。
再次,水陸兩棲飛機解決了水上飛機遠距離轉場飛行難的問題。因為遠距離轉場時,水陸兩棲飛機可利用陸上機場作為臨時降落場。
以上特點說明,雖然水陸兩棲飛機比同量級的陸上飛機和水上飛機造價高,技術複雜程度大,但與它的使用價值和實用性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目前,世界上已生產使用的水上飛機和水陸兩棲飛機已達360多個品種,2萬多架。其中,水陸兩棲飛機29個品種,2千多架。這些飛機主要用於軍事方麵的作戰、轟炸、偵察、巡邏、反潛、布雷、運輸等,以及民用方麵的專線包機旅遊客運、空中攝影、公安監控及消防和偵緝、公務飛行、農林作業和森林滅火、體育運動、水域旅遊、海上救護等,用途十分廣泛。
飛離地球的航天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