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3)

隨之而來的,還有我的家庭,隻有我和老公兩個人的家基本解體。老公抽調到升本辦,工作比我要忙很多,在我沒有介入行政工作之前,那個家無論何時起碼還有一個人守著,可自從我也忙起來以後,這個家就時斷時續了。他常常出差、加班,各自忙碌的日子,隻在早上起床、洗漱的時候,才抓緊時間聊幾句,白天不再見麵,吃飯各自想辦法,晚上回家倒頭就睡。那段日子,慶幸孩子不在身邊,否則就要遭罪了。網絡上流行一個術語,叫“半糖夫妻”,指那種五天工作、生活在單位,周末才回家團聚的夫妻,可我們那時候,連“半糖夫妻”都稱不上。專家離校後,大部分人都長舒一口氣,並開始訪親探友、悠閑度假、計劃過年了,我也在家陪護孩子。而升本工作,到了最後的衝刺階段。元旦前後的十多天,是升本辦的同誌最忙綠的日子,不斷討論論證報告、調整方案,一遍遍修改材料,元月六日基本完成所有材料準備放鬆時,下午六點多突然接到教育部傳真,要求準備專家評審會議的材料,聽老公說材料要求有很大變動,當天晚上他們便分頭開始給相關係部打電話通知,搜集材料,再次重新整理,校對、印刷……。他們每天六點多出門,深夜一點左右回家,最長的一次,兩天兩夜沒有休息。我每天迎來送往的都是老公疲憊的身體和布滿血絲的眼睛,每晚回家,也不洗漱,躺倒就睡,早上出門,說句:“我走了”。因為憐惜,我勸他:“你不會抽空休息休息嘛?”他總是說:“不行,要趕時間,大家都在抓緊幹”;因為病痛,我也很累,有時心中有怨,本想責備幾句,一看他熬紅的眼睛,隻能說:“去吧”。其實很多時候我都陷入深深地自責:別人的妻子能做到的我為什麼不能?在學校發展的關鍵口,個人的病痛算得了什麼呢?

今天,多少個時日的辛勞終於換來了縱聲歡笑、陣陣鞭炮和高原上盛開的絢麗的煙花。聽著孩子般的歡笑聲,看著那一地的“路路紅”,我相信,在那一刻,合師的許多人同我一樣,喜極而泣,相互祝福,笑談未來。

甘南的冬天,少雪,白天多是陽光融融的天氣,往往使人迷惑不知處在哪個季節,感覺很溫暖。學校順利升本又將增加高原學府陽光的溫度,溫暖你,溫暖我,溫暖每一個愛合師如同愛自己生命的人。

作者簡介:鞏巧梅,女,甘肅民族師範學院漢語係副主任,副教授。

合作師專的計算機變遷

劉昉

“升本”評估前的統計數據顯示學校現有計算機數量超過千台,看到這個數據,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這樣一幅畫麵:由課桌拚接起來的操作台上擺放著5台APPLEⅡ和1台IBM PC共6台計算機,清一色的單色顯示器,安放在現在的藏學樓4樓東側的一個小房間內,這就是合作師專1990年的計算機室,僅此而已。我是1990年7月西北師大電化教育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合作師專來的,被安排到電教室上班,馬丁、馬振新、蘇成仁、李愛武、洪曉芬等是我的老師和同行,機房管理是我們的重要工作之一。當時沒有計算機專業,隻有數學專業的學生開BASIC語言課。進機房須得在門外換穿托鞋,學生隻能使用APPLEⅡ,而那台IBM PC連老師也不敢輕易動用,那裏麵存著全校職工的工資數據。這些文物級的計算機至今有幾台被擺放在計算機科學係的計算機發展史展室內,其餘的早年間被贈送給一些地方中學,現在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1993年,學校利用第一批世行貸款資金購置了1台浪潮286和2台浪潮386計算機。386計算機竟然有4M內存(好大噢),用來做服務器,運行XENIX網絡操作係統,每台帶8個漢字終端機,這樣一下子就有了16台供學生使用的計算機了。由於兩台386用作服務器,是不能輕易動的,所以,那台286就是老師們最搶手的了,雖然“286”而今成了“低智商”的代名詞,但那時是無與倫比的。此後,386、486、Pentium、……,新麵孔接連而至,舊設備陸續淘汰,新機房接連出現,舊機房陸續改造。數計班、計算機專業相繼設立,計算機公共課程也普及到了全校所有的專業。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先是計算中心從電教室分離出來,終於在2000年成立了計算機科學係。在計算機房的改造和擴建過程中,凝結了計算機科學係教師的辛勞和汗水,初期的計算機房建設和改造都是老師們親手布線、安裝、調試,大家在學中幹、幹中學,硬是撐起了合作師專計算機教育事業的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