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份,高原的天氣正值數九寒天、滴水成冰的季節,我校的升本改建工作也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各係各部門、全校師生都在全力以赴精心做最後的準備。圖書館、化學與生命科學係和物理與水電係的圖書、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搬進了還未竣工的新樓,新的圖書館和實驗室沒有暖氣,房子陰冷潮濕,四麵漏風,師生打掃衛生時,用熱水淘過的抹布一擦便凍成了冰,而他們仍然熱火朝天的開展各自的工作。有一次我去檢查解說員的解說訓練情況,化學係一位2008年新來的研究生在實驗室一個人對著生物標本練習解說詞,我看見她時,她穿著很厚的保暖服,戴著手套和口罩,凍得有點發抖,呼出的氣在口罩上都結成了冰,還在一遍一遍的練習解說詞,她見到我後一定要從頭到尾演練一遍,讓我診斷一下,解說結束後,她問我行不行,我說我認為確實很好了,她這時才露出了僵硬的笑容。
作者簡介:王緯,甘肅民族師範學院教育科學係主任,教授。
荒坡地裏創特色
——藏藥材引種馴化示範種植基地誕生記
常毓巍
2007年10月7日是我記憶非常深刻的一天。那天下午16:20,下課鈴剛響,校辦李新平副主任給我打電話,讓我和生物專業教師一起到北山坡。當我和馬雄、鞏紅冬、馬海財、郭淑青、王玉林趕到時,張俊宗校長、道周副校長和李新平副主任等已在毛毛細雨中等我們了。見我們已經到齊,張校長指著山坡空地問我們在這裏建一個高原生物博物園如何,隨後張校長就高原生物博物園的建設提出了基本設想和原則意見,道付校長簡單介紹了甘南高原的主要動植物的情況。最後,張校長半開玩笑地說:“毓巍,這塊地就交給你們了,不要向我要錢,但明年無論如何都要先它讓綠起來。”我說:“好的。”雖然嘴裏答應了,可心卻一點底都沒有,好在還有時間——我自我安慰著。
從這天晚上開始,我們六個人的課餘時間全部用在了“生物博物園”的規劃和設計上,在張校長、道周副校長、樊丁助理和李新平副主任及學校各位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11月底完成了初稿。2007年12月13日在蘭州大學杜國禎教授主持下召開了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並認真指導了這一規劃,建議建設資金按3000萬預算。
大家兩個月的辛勤勞動雖然得到了專家的積極評價,但高興隻是一瞬間。學校正處於“升本”改建的關鍵時期,資金缺口很大,暫時是難以籌集“生物博物園”建設所需資金的。如何才能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呢?我心裏一片茫然。種青稞?種油菜?雖然也能讓地綠起來,但這些既沒有創意更沒有特色,可種什麼呢?我們開始查閱甘南州的相關資料,我也經常一個人上山散步沉思。2008年1月3日上午,寒風刺骨,我還是自覺不自覺地到了北山坡,在我對著空地閉目養神時,眼前仿佛長出了滿山的花、草,使我心曠神怡,正在自我“陶醉”的時侯,突然花、草變成了各種藥材。我有了一種頓悟的感覺——能不能把藏藥材的引種馴化基地建設作為“生物博物園”的一期工程呢?
建設藏藥材引種馴化基地的想法得到了其他五位參與者的積極響應,並且約定每人拿些錢出來先把事情做起來。我回家後將這些告訴了我愛人楊敬軍,希望得到她的支持。讓我驚喜的是——她不但非常支持,而且說年輕人到處都在等著用錢,就不要讓大家為難了,需要錢時從家裏拿就是了。有這樣的後盾,我的底氣足了很多。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校領導和化學與生命科學係廣大師生的積極支持,同時也得到了甘南州知名專家杜品同誌和甘南百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元龍經理的大力協助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