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避免“人前教子”。
不少中國家長喜歡“人前教子”,常在別人麵前指責、訓斥自己的孩子不爭氣,是笨蛋,沒出息等等。而在美國,家長們認為這是一種犯罪,因為對孩子當眾的指責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他們信奉英國教育家洛克的一句話:
“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愈會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到了打擊,設法維護別人對自己好評的心思也就愈淡薄。”
3、從不高高在上地講話。
在任何情況下和孩子講話,美國家長從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與孩子交流。
孩子不肯吃飯時,美國家長從不硬逼,他們不會命令孩子說:“快吃!”而且多數是像這樣婉轉地說:“你看蘿卜餡餅在等著你,你不吃它,它有點不高興了。”
孩子做錯了事,家長絕不動輒指責孩子,而是說:“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會這樣做了。”
如果孩子要換衣服,他們也很少以命令的口吻說:“穿上這件白的。”而是以商量的口氣說:“你看穿這件白的好呢,還是穿另一件黃的好呢?”
4、讓孩子自己選擇。
美國家長很重視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即使是一些小事。
如帶孩子外出串門時,如果主人拿出什麼東西給孩子,美國家長不會像大多數中國家長那樣,提早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他吃過了”、“他不愛吃”等等,而是由孩子自己做主要還是不要。
當孩子稍微表示自己想要的意思時,更不會遭到家長的嗬斥。他們認為,孩子想要什麼或者想吃什麼本身並沒有錯,這是孩子天然的需求,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指責。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的需要應一概滿足,對於主人沒有主動提供的東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長一般會在適當的時候做出解釋和說明,告訴孩子為什麼有些東西不能要或不能吃。
增強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
保護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有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對孩子嚴加看管,不準他們外出,限製他們的交往,這不但不能防止萬一,還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積極的做法是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這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做的同時,又促進了孩子的發展。
家長怎樣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呢?
1、讓孩子與鄰裏保持必要的聯絡。
鄰居之間若能加強聯絡,對於保證孩子的安全作用極大。一旦發生意外,如家中失火、遭遇竊賊、煤氣泄漏等,孩子立即可以向鄰居求助,這一點對於城市的孩子尤為重要。家長應允許孩子常去鄰居家串門,或與鄰居家孩子共同玩耍,增加感情交流;應讓鄰居知道孩子及自己家庭裏的基本情況和事項,以便及時聯係;對於那些經常獨處的孩子,更應引導他們養成在遇見危險時馬上向鄰居家求助的習慣。
2、教孩子學會應對陌生人。
家長應教育孩子盡量與熟悉的同伴在一起。獨行時路遇陌生人搭話,必須保持必要的鎮靜和警覺。從多起孩子被拐案件中分析得知,犯罪分子往往從膽小、慌亂不安者下手。一些拐賣兒童的不法分子,常常在孩子單獨行動時,以認識孩子父母或親友、帶孩子出去玩兒等為由拐騙孩子。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不能跟陌生人到任何地方去,如果是認識的人也表示要回家告訴爸爸媽媽,如果遇到危險就大聲呼救。
通常,孩子往往被要求服從和尊敬長者。因此,那些以“關心孩子”、“代為接送”、“讓我進來做客”為幌子行騙的不法分子,往往容易在“乖孩子”處得逞。針對這一情況,在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和禮儀教育的同時,學校應教孩子學會明辨真偽、保持警覺、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家長則常以故事、遊戲等形式,告訴孩子目前的治安現狀以及犯罪分子的慣用伎倆,潛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辨別能力。
此外,家長在不得不讓孩子獨處家中時,應仔細叮囑孩子:若陌生人敲門,不可隨意開門,最好的辦法是隔著大門告訴對方,父母正在休息,請他以後再來。
3、教育孩子謹防各種騙子。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不法分子專門騙孩子的錢,甚至誘惑孩子走歪門邪道。有的騙子誘惑孩子賭博,有的以賒賬的方式賣給孩子吃的東西和玩具,有的用講故事的方法散布封建迷信或淫亂思想,有的向孩子兜售搖頭丸、迷幻藥等毒品……家長要給孩子分析這些社會現象,告訴他這些壞人、騙子的真實麵目,遇到這類事,一定動腦子想一想,絕不盲從。回家以後要跟家長說清楚,還要向老師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