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當領導要有很強的協調能力(1)(3 / 3)

除了代溝的存在,許多父母感到和孩子溝通也很困難。

對此,專家為父母提出以下方法:

1、傾聽是父母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最佳策略。

如果父母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他們意見或情緒,這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尊重,父母要做到真正傾聽孩子的心聲,應該注意:

(1)孩子交談的時候要暫時放下手上的事情,專心地交談。隻有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愛心。

(2)父母要清楚傾聽的目的。傾聽就是要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感受,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把自己的心事說出來。對此,父母應該表示理解而不是要批評。

(3)父母要認真體會是不是聽到了孩子的心聲,是不是孩子對自己沒有保留了。

(4)父母要幫助孩子更深入、更具體地去麵對這些問題。

2、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這是父母與孩子很好的溝通的第一步。

父母也是人,我們自己是不是也希望別人能夠明白我們內心的感受呢?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呢?孩子也是人,他們也同樣希望別人明白自己內心的感受,也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

父母與子女的血緣關係決定了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這並不表示父母就一定是孩子最貼心、最密切的人。

有些孩子對家長敬而遠之,為什麼?因為你是他的家長,你是他的父母,他尊重你,但是關係不密切,所以敬而遠之。有些家長苦悶的是,孩子有話不跟父母講,這也是讓父母很傷心的事情。

一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聽話、順從,不得有異議,不得有爭辯,否則,就是沒大沒小、無法無天。在這種家庭環境中,孩子幾乎沒有發言權、參與權和選擇權。

這些做法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也大大地削弱了家長的權威,束縛了孩子的獨立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

父母要成為孩子親近的人,要成為孩子的朋友。這就要求父母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的感情、他的願望、他的選擇。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喜歡你、信任你,把你當做知心朋友來交流思想。你的話孩子也能聽進去,並且與你產生感情共鳴。隻有這樣,家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願,從而才能有效地進行家庭教育,收到應有的家教效果。

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

法國斯倫貝謝公司曾在北京大學召開過一場別開生麵的招聘會。麵試官先將10名應聘者分成兩個小組,假設他們要乘船去南極,然後要求這兩個小組的成員在限定的時間內,提出各自的造船方案並且做出船的模型。

在這個過程中,麵試官則根據每一位應聘者對於造船方案的商討、陳述和每個人在與本小組其他成員合作製作模型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觀察和打分,從而選擇合適的人才。

斯倫貝謝公司是一家從事石油勘探以及原油開采、加工及銷售的大型跨國公司。之所以會出這樣的麵試題,斯倫貝謝公司的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認為,運用這種方法的最大目的是要了解應聘者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斯倫貝謝的麵試官是這樣說的:“在當今社會裏,行業分工越來越細,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完成所有的工作,他所能實現的僅僅是企業整體目標的一小部分。因此,團隊精神日益成為企業的一個重要文化因素。它要求企業分工合理,將每個員工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使他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同時又輔以相應的機製,使所有員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合作。對員工而言,它除了要求員工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敏銳的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工作技能之外,還要善於與人溝通,尊重別人,懂得以恰當的方式同他們合作,學會領導別人與被別人領導。”

可見,合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際交往,而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結成的互助互利的雙贏關係。在這種關係中,一個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人的成功的基礎之上的。

孩子要具備領導的基本素質,必須具備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1、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分享。

如果孩子自私自利,凡事都隻想到自己,遇事隻會斤斤計較,這樣的孩子是難以與人友好相處的,又怎麼能談得上與別人合作呢?因此,父母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慷慨大方的氣度,要經常提醒孩子想到別人。

當孩子較小的時候,父母不妨對孩子進行這樣的“分享訓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