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從小培養孩子的領導品德(1)(2 / 3)

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從側麵來教育孩子關心他人、關心動物。比如,在看電視的時候,如果出現動物弱肉強食的畫麵,父母可趁機對孩子說:“多恐怖呀,我們人類可不能這樣子!”

人們發現,幼年時期飼養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比較細膩,心地比較善良。相反,從小沒有接觸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比較冷漠,與同學發生矛盾衝突時表現為衝動易怒,出口傷人,行為粗魯,並且會欺負弱小的同學。

4、多做有益遊戲,多看益智圖書。

孩子喜歡做一些簡單而有趣味的遊戲。家長可以設計一些表達愛心的遊戲來吸引孩子,從孩子識字起,就應該多給他們看一看益智圖書,讓他們開闊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懂得真善美。

5、多交往,拓展交往空間。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長要讓他們學會多與人交往,從交往中學到東西,孤獨的孩子容易產生心理上的障礙,造成自閉症。愛心,是在交往中建立起來的。

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因而往往更討人的喜歡,人際關係也要比不具有幽默的孩子好得多。幽默感是領導力的一個重要表現。

孩子的幽默意識從很小就表現出來了。當家長故意將抱著的孩子作“下墜”的動作時,一些孩子會在體味到身體下落的一種特別感覺的同時,意識到這完全是大人在跟自己鬧著玩,因此表現得很高興。

對這些天生就有較強幽默感的孩子,家長除了可以跟他玩剛才提及的“下墜”遊戲外,還可以和他玩捉迷藏,如將一塊手帕遮住自己的臉,然後猛地抽走。孩子臉上可能會發出會意的微笑,盡管這種微笑還不會出聲。

和孩子玩玩敲擊遊戲,如用一湯勺敲擊碗碟使其發出叮叮當當的清脆聲響,突然有意將湯勺敲擊在自己的頭上或他的小手上。聲音啞了,孩子可能會衝你一笑。

1歲左右的孩子已對他人的臉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學步摔倒時,不妨衝他做個鬼臉以表示安撫—有時,幽默的力量是無窮的。此時他往往會被你扮的鬼臉引得破涕為笑。

2歲時的幼兒已能從身體或物品的不和諧中發現幽默。如你可以把襪子試著“戴”在自己的手上,臉上則露出難受的表情。要是他也學著把手套“穿”在腳上,你也完全沒有必要對孩子橫加指責,相反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哈哈大笑。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故意“創造”的不和諧不能過多、過濫,隻能偶爾為之,以免誘使部分缺乏幽默感的孩子弄假成真或本末倒置。

3歲幼兒的智力已發展到能認識到概念不和諧中潛藏的幽默感。當爸爸故意手拎媽媽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媽媽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時,孩子見了即會一邊搖頭一邊大笑不止。

你還可默許孩子裝模作樣地戴上爺爺的大禮帽,手持拐杖,行步蹣跚。他會邊模仿邊大笑。

4歲左右的幼兒特別喜歡“過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當你發現你的兒子與鄰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並演得十分投入時,你不僅不要阻攔,而且自己可客串進來扮演壞蛋之類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讓氣氛更為生動、活潑、好玩。

待孩子長到5—6歲時,可能開始對語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異義詞和雙關語的巧用、繞口令的學習,都能使他們感到趣味盎然。

7歲的孩子大多已上學。他們往往喜歡講笑話、聽笑話。盡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讓大人們(其中包括教師)不快甚至難堪,但大人們理應予以包容。原因很簡單:這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呀!如果此時大人們能作出引導,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粗俗,什麼是幽默,那當然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