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以後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家長應注意傾聽孩子回家後講述的有關學校生活的小笑話,並發出會心的歡笑。這也是家長對孩子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
如果孩子有足夠的幽默感,大人還可引導他們編幽默故事,或改編電影或電視劇,甚至加添一個令人捧腹的結局。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專家的一項專題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因而往往更討老師的喜歡,人際關係也要比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還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和痛苦,幽默的孩子往往過得比較快活。幽默還能促進智商的健康成長,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也能比較輕鬆地完成學業。而人的幽默感大約有三成是天生的,其餘的七成則須靠後天培養。
培養孩子的好品格。
常常聽到家長抱怨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下麵的故事也許能讓家長從中得到啟示。
美國專家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選出50位成功人士,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實驗方式是:專家分別寫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小時候母親對自己的影響。
不久,專家便收到了不同的回信,其中有兩封回信給專家的印象最深刻。一封來自白宮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的一位服刑犯人,他們談的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
“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最大的蘋果,誰都想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漂亮,誰就可以得到它!’”
“我們兄弟三人開始了比賽,為了得到最大的蘋果,我盡了最大的力量去修剪,力爭比弟弟做得更好,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這件事使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須爭得第一。”
監獄的服刑者是這樣寫的:
“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上了那個大的,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要開口,弟弟卻搶先說:‘我想要那個大的。’媽媽聽了,把眼一瞪,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誇我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並把那個大蘋果獎勵給了我。我於是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懂得了說謊可以得到實惠。從這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被送進了監獄。”
兩件小事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方法給孩子帶來的不同命運。誠實的孩子長大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撒謊的孩子卻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家長要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熏陶和培養他們的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