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飯前不要讓孩子吃東西。飯前一小時內不讓孩子吃糖果、雪糕等零食冷飲,也不要喝大量的開水,以免影響胃液正常分泌或衝淡胃液,造成孩子食欲下降。要讓孩子知道,吃東西必須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進行。在飯前吃小食品就不應該,這會影響他的食欲。
(2)不要把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總是掛在嘴邊。過分關注孩子的一些不良飲食習慣,隻能強化這些壞習慣,如有一位媽媽常說:“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歡吃茄子,一見做好的茄子有黑顏色就說髒,強迫他吃,他就嘔吐。”由於媽媽總提這事,孩子就很難改變對茄子的不良印象,一直到很大也沒有改變不吃茄子的習慣。
(3)向孩子介紹一個新食物時,不要對新的食物大驚小怪,盡量先把食物拿給孩子看,不要做任何評價。孩子能夠欣賞富有吸引力的食物。食物的味道不一定總是非常可口,精美的器皿、誘人的食物外形,都能使孩子產生食欲。
(4)吃飯前要讓孩子保持安靜、輕鬆而愉快的情緒。吃飯的環境也要安靜整潔,按時進餐,讓消化液正常分泌,切不可過度興奮或疲勞,不要苛責孩子。
(5)當孩子不想吃東西的時候,不要強迫他吃,更不要把食物塞到孩子嘴裏。你可以用一些溫和的方法勸你的孩子吃東西。
(6)如果孩子一再拒絕吃你給他的食物,不要再強迫他,另外提供一點他最喜歡的食物。首先,盡你所能,按你的孩子所喜歡的去做,以一種他能夠接受的方式讓孩子進餐,並從中獲得樂趣,然後再向孩子推薦你想讓他吃的食物。
(7)如果孩子發脾氣、任性,切不可用糖果、餅幹等食物來緩解、轉移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以免形成一到吃飯時間就吃零食的習慣。進食時,更不可遷就孩子邊吃邊玩,或追著跑著喂孩子,可采取不理睬的態度,堅持下去,孩子會自知沒趣而“休戰”的。
保證孩子睡眠,讓孩子精力充沛。
科學研究表明,在大腦早期發育中,大腦發生變化的能力即神經細胞的成長與相互之間聯係的增強是十分重要的。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證據,表明睡眠的功能之一就是鞏固清醒時的經曆對於大腦皮層可塑性的影響,將記憶長期儲存起來。
可見適度睡覺是健康的保證,更是大腦健康的保證;這一點對成人如此,對少年兒童更是如此。
父母應該根據科學的規律和孩子的具體情況,為孩子製定一個睡覺的時間表,以便保證孩子能夠得到足夠的睡眠時間,而且這個時間一旦確定就不要輕易改變,即使遇到特殊情況也要堅持。
為了孩子的健康而讓他們睡好,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1、幫孩子養成按時睡眠的習慣。
任何人都一樣,就是要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讓孩子在睡覺這件事上養成一個定時進行的習慣性行為,他們就會在睡覺準備活動之時就想到上床睡覺的時間要到了。
例如,父母可以對孩子講清睡覺的具體時間,當這個時間到了的時候,父母可以與孩子聊聊第二天的打算,告訴他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取出來等,也可以在睡覺前給孩子講故事等。我們曾經在睡前給孩子朗讀《格林童話》,讀上兩三個童話之後,孩子往往會自覺地說:“好了,睡覺了。”
如果父母每天都這樣,孩子就知道自己應該上床睡覺了。
2、睡前給孩子營造安靜、溫馨氣氛。
打鬧或者其他劇烈的活動都會影響孩子按時上床睡覺。
父母要提前半小時就讓孩子做安靜的活動,這樣孩子才能放鬆。不要讓孩子睡覺前用枕頭打仗或打球等遊戲,可以讓他讀書或講故事或者聽音樂。
研究表明,孩子白天玩得太累也會影響孩子按時睡覺。在孩子睡覺前營造一種溫馨而舒適的氣氛,讓孩子感到寧靜而安全,是孩子能夠按時睡覺的好方法。許多孩子在睡覺之前喜歡聽父母講故事,或者是父母編的故事,或者是童話歌謠,這樣可以營造一種比較溫馨的氣氛。
3、讓孩子在陌生環境下獲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