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父母要有耐心與毅力,隻有父母堅定不移,孩子才會有足夠的信心堅持下去。通常,當孩子學會做一件事時,會樂得手舞足蹈,過一段時間當他不再感到新鮮好奇時就不再堅持,而是又去尋找另一種有吸引力的東西。這時家長就要注意,教給孩子應該怎樣去做一件事,不能一教會就結束,而應要求孩子應用起來,並保持下去,使孩子形成習慣。
保證孩子營養讓孩子更健康。
保證孩子的健康才能保證孩子對時間的利用率。如果專門吃一種或幾種食物,就不可能滿足人機體的需要,不愛吃一種或幾種食物就有可能失去補充人體所必需的成分。很明顯,偏食是一種對孩子身體極為有害的不良行為,必須加以糾正。
有的孩子隻愛吃有些食物,有的孩子根本不吃有些食物,這些都是偏食的表現。偏食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很不利的。有的孩子對食物很挑剔,即使一碗菜也要從中挑選出自己喜歡吃的部分,而剔除不喜歡吃的部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挑食。
挑食是不符合飲食衛生要求的。吃飯的時候,對飯菜挑挑揀揀,飯菜很容易被搞涼、弄髒,往往讓人感到厭惡。同時,在挑選食物的過程中,孩子常常會出現一種抑製食欲和消化液分泌的條件反射。凡是有挑食習慣的孩子,一般都不可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最佳進食的狀態。
偏食或者挑食都是不良的飲食習慣,都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應該及早加以糾正。
對於孩子的偏食或者挑食,父母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多樣化。
在孩子喜愛吃的食物中可以夾雜一些不喜歡吃的食物,也可以將不喜歡吃的食物的色、香、味加以調整,或設法改變這種食物的形態後再食用,這樣也許可能糾正對某些食物的偏惡心理。父母做飯的時候,應該把的米、麵、菜等收拾幹淨,不要在飯菜裏留下穀殼、砂粒、雜質、腐敗部分、蟲體等,這樣可以避免孩子進食時挑選。父母還應該告訴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要挑剔,要按順序吃,挑挑揀揀,上下翻動,這是一種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
挑食現象常常發生在食欲差的孩子身上,因此,可以采用一些增進食欲的藥物對孩子進行治療。父母在備辦飲食的時候,最好做到食品的色、香、味具備,以此來刺激孩子的口味。在製作飯菜的時候,要盡量將菜切得均勻一些,盡量做到大小一致,色調和諧,味道一樣。這樣,孩子就沒有什麼挑選的餘地了。
2、糾正“貪食”的方法。
(1)父母要讓孩子養成定時進餐的習慣。“貪食”習慣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進餐不定時,如果能夠定時進餐,而且吃飯的時候吃飽吃好,他們平時就不會想吃其他東西了,貪吃的習慣就可能會慢慢地得到克服。
(2)父母要讓孩子少吃零食,即使吃零食也應該有一定的時間和規律。一般的情況是把零食放在兩頓正餐之間進食,或者放在飯後進食。嚴格地按一定的時間給孩子零食,對於防止兒童“貪食”的習慣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3)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吃零食的問題。吃東西是為了讓身體得到充足的營養,而不是為了“快樂”和“享受”。餓了應適當吃東西,並且要吃好吃飽,肚子不餓的時候,就不要吃東西,這樣就能防止“貪食”的習慣了。
另外,也不要讓孩子邊聽故事邊吃飯,邊看電視邊吃飯,這些都會影響消化,而造成孩子食欲不好,消化不良等,因為人的高級神經係統活動,對胃腸的消化功能有影響。當進食時,由於條件反射的作用,胃腸的消化液分泌旺盛,胃腸蠕動增強,食欲很好。
在人們情緒不好時,大腦皮層對外界環境反應的興奮性降低,使胃腸分泌的水分液減少,胃腸蠕動減弱,從而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這樣就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延長,使人沒有饑餓感,吃不下飯,即使勉強吃下去,也常感到肚子不舒服。
3、讓孩子吃飯不再成為問題。
孩子吃飯的問題,是父母最頭疼的事,先是哄,然後是嚇唬,接下來就是強迫執行。這絕不是好辦法,許多父母也知道。但是,怎樣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