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讓孩子做一個高效率的領導者(1)(1 / 3)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提高孩子的辦事效率,這是培養孩子領導力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要從小抓起。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幫助孩子更好的利用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應該從小抓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從小就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做、哪樣東西應該放在哪裏、怎樣待人接物;哪樣東西是必需的、重要的、不能動的,哪樣東西是媽媽的東西、哪件東西是爸爸的東西,孩子不能隨便拿;如果把東西弄壞了後果是什麼,如果搞亂搞髒了後果是什麼。如果孩子不知道它的重要性,父母就應該告訴他。

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可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1、衛生習慣。

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同樣包括培養孩子講衛生、愛清潔的習慣。培養孩子講衛生、愛清潔的習慣和能力,既有利於健康,也是文明美德教育的一個方麵。孩子應養成每天早晚洗臉、刷牙,晚上洗會陰和肛門;飯前便後洗手,飯後擦嘴;手髒了後要主動去洗,定期洗澡、洗頭、理發、剪指甲;隨身帶幹淨手帕,咳嗽和打噴嚏時用手帕掩住口鼻,用手帕擦鼻涕;注意環境的整潔,不隨地丟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東西用完後放回原處,排列整齊等衛生習慣。

從8至9月齡開始,父母應培養孩子伸手、伸腿、偏頭洗耳頸等配合盥洗的動作。1歲以後,鼓勵孩子主動參加盥洗,洗前卷袖口,洗時不濺水,洗後擦幹手。2歲以後,教孩子用肥皂自己搓洗手,大人擰幹毛巾讓其模仿洗臉動作,開始培養飯後冷開水漱口。2歲半以後,讓孩子學習自己擰毛巾,自己洗手、臉,用牙刷。同時培養孩子掌握與盥洗有關的用語,如牙刷、牙杯、毛巾、水冷、漱口等等,大人教時要耐心,邊講解邊示範,並給孩子必要的幫助。孩子的衛生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起來的,大人應經常督促、提醒。為了使孩子引起興趣,並能更好地掌握盥洗方法,家長可將盥洗過程編成兒歌,如洗手歌、洗臉歌、刷牙歌等教唱給孩子。大人要持之以恒,才能經過不斷地重複、鞏固,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飲食習慣。

飲食,是一個人一出生就要首先接觸到的。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最基本的莫過於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多疾病是不衛生的生活習慣引起的,而不好的飲食習慣同樣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影響孩子生長發育。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保證孩子有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肌體獲得充分的食物營養,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

吃飯時,環境要整潔安靜,讓孩子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使消化液正常分泌。切不可飯前過度興奮或疲勞,不要訓斥孩子。飯前1小時內不要吃糖果,以及雪糕等冷飲;不能喝大量開水,以免衝淡胃液,影響胃液正常分泌,造成食欲下降。為了確保孩子的飲食營養平衡,要指導孩子合理進食,告訴孩子挑食的壞處。

當孩子不好好吃飯,甚至發脾氣時,可采取不理睬的態度,堅持下去,孩子會自知無趣而罷休,千萬不要用糖果等來哄他,以免養成隻吃零食的壞習慣,也不可養成孩子邊吃邊玩或邊看電視的壞毛病。

3、勞動習慣。

勞動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勞動。要從小樹立孩子“勞動光榮”的觀念,從小培養孩子勞動的積極性和勞動的技能。

首先,要教育孩子熱愛和尊敬勞動者,讓他們認識各行各業勞動的社會價值,並從小立誌做個光榮的勞動者。

其次,要教育孩子愛惜勞動果實。要讓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前輩們勞動的結果,因而要珍惜。家長應該要求孩子吃飯不掉飯菜、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愛護圖書,對家裏的各種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襪等都要愛惜。要讓孩子懂得這些用品、物件是經過許多人的勞動才製成的,不能隨意浪費。

最後,要使勞動成為孩子的習慣,就要讓他們從小就有“勞動光榮、不勞而獲可恥”的觀念和勤勞儉樸的品質。

除了上述習慣外,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禮貌習慣等等,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