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有責任感的領導才是好領導(1)(1 / 3)

沒有責任感和同情心就一定沒有愛心。要做一個好領導,要想得到人們的擁護,就要能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同時還要能體察人們的困難。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同情心。

教導孩子成為有責任心的人。

一位12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把球踢到了鄰居家的窗戶上,結果,鄰居家窗戶的玻璃被砸碎了。鄰居索賠12美元。當時,12美元可以買125隻生蛋的母雞。

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兒子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我借你12美元,一年後你還我。”

從此,這位美國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一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美元,還給了父親。

這位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裏根。裏根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他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一個缺乏責任心的人,在遇到沒有人能為他負責的時候,他就喜歡哀歎自己的“不幸”,抱怨別人的“無情”,在訴苦中曆數自己的努力以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其實,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無用的減法。

典型的西方式的教育就是如此,讓孩子清楚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違反規則就要接受合理的懲罰。隻有孩子勇於承擔責任,才能快速成長。

責任心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獲得事業成功的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然而,許多父母過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發育,而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卻不大重視。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十分重要,每一位家長必須認識到這一點。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可以從學習和生活兩個方麵著手,從小事一點一滴做起。

1、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有的家長為了自己的逍遙自在,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一兩個星期才與孩子見上一麵;有的家長在工作單位漫不經心,抓到機會就跑回家做家務、上網、看電視等;有的家長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生病住院了也不在醫院看護,依舊與牌友在一起豪賭;有的家長缺少愛心,一遇到捐款、獻血等就退避三舍,尋找種種借口為自己開脫……父母的這些所作所為,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長期的耳濡目染自然影響到孩子。這樣的家長就是想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責任心,孩子也會很不服氣,不以為然。所以說,父母隻有在生活中嚴於律己,給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響和教育孩子。

2、培養孩子求知的責任心。

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界傑出的學者勤奮學習、勇於攀登科學高峰的動人事跡,同時還要多帶孩子參觀科技展覽,鼓勵孩子參與科學實驗,讓孩子自覺、勤奮、認真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使他們自覺地形成追求學習、渴望學習的責任心。

3、培養孩子艱苦奮鬥的責任心。

今天,許多孩子浪費嚴重的現象已不足為奇。如飯桌上、孩子碗中餘飯餘菜比比皆是,還理直氣壯地號稱:“我吃飽啦”、“不要強人所難”……對此,家長可用警句等道理來教育孩子,讓孩子懂得珍惜糧食、愛惜勞動成果。此外,家長還要教育孩子不要亂花壓歲錢,引導孩子將壓歲錢儲蓄或購買必要的學習用品,讓孩子從小樹立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良好作風和責任心。

4、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責任心。

注意在生活中培養孩子講文明、講禮貌的風尚。如,在家庭裏應尊敬老人;在學校裏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遵守紀律;在公共場合,遵守公共秩序,愛護花草樹木;支援災區,自覺主動獻愛心,捐物捐錢;對希望工程活動積極參與;別人有困難積極幫助;學雷鋒要見行動……通過各種活動來培養孩子樹立講禮貌、講文明的責任心。

5、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責任心。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如:讓孩子參與策劃和布置房間的擺設,給花澆水、施肥、鬆土,洗他們自己的衣服,整理收拾自己的床鋪等。通過這些有益的勞動,使孩子有自豪感和被尊重感,從而自覺主動地參與勞動。

6、讓孩子自食不負責的苦果。

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品嚐一下辦事情不負責任的苦果,如果孩子受到了不負責的懲罰,他自然就會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時候自然就不再馬馬虎虎、草率行事。比如,孩子上課忘了拿文具,打電話央求家長給他送去,這時家長就可以拒絕孩子的要求,盡管讓他去挨老師的批評好了;孩子嚐到了苦頭之後就會多長點記性。孩子平時喜歡把東西亂拿亂放,提醒他多次也不起作用。某天孩子的作業特別多,而且又急需一本參考書,可是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家長這時不要顧忌影響孩子的作業而幫他找,盡管讓他去費時費力地去找好了,反正作業總歸是要完成的,他耽誤的時間越長他就隻能休息得越晚,給他留的印象也就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