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己不會時,不要敷衍孩子。
當孩子提出的問題,做家長的一時不能給孩子準確的答案時,千萬不要為了敷衍孩子而給他一個模糊甚至是錯誤的答案。家長應告訴孩子:“你提的問題真好,但是這個問題我還不懂,等我查完書後再回答你,好嗎?”家長知道正確答案後,要及時給孩子答複,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5、不要有問必答。
孩子向家長提出的問題,我們不一定要一一作答。有的問題隻要孩子動動腦筋或查閱書籍就可以自己找到答案,家長應教給孩子解疑的方法。例如,當孩子寫作文或看書時,遇到了不會寫、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家長應告訴孩子:“你去查查字典吧,它會告訴你。”當孩子自己動手解決了問題後,家長一定要給予肯定:“你看,自己解決了吧,而且獲得了新知識,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會解決嗎?”孩子一定會自豪而肯定地回答:“會。”這樣既教會了孩子解疑的方法,又提高了他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6、不要輕易說“不知道”。
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比較深奧,我們也不能打擊孩子探索的積極性。不可敷衍了事,而應與孩子一起討論、研究,或是查閱有關書籍材料,或是虛心請教他人,共同努力找到答案。魯迅先生老年得子,對兒子海嬰非常疼愛,但很注重教育的藝術。他尊重孩子,對孩子由於好奇而提出的問題,總是耐心地解答。有一次海嬰問魯迅:“最早的時候,人是哪來的?”魯迅思考後,告訴孩子:“等你長大以後,多讀書,書會告訴你的。”魯迅科學地解釋,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同時又引導孩子懂得書是知識的源泉。
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領導者一般都有旺盛的求知欲。求知欲是人類最珍貴的品質之一,如果父母不懂得啟發、引導孩子的求知欲,將是令人極其遺憾的失誤。因此,那些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旺盛的求知欲,使孩子具備努力驅動自己求知的動力,自覺地、發自內心地去探求知識的寶庫。
在萊特兄弟小的時候,一天,父親回來為兄弟倆買回來一個玩具,玩具上方有一個用橡皮筋做動力能夠旋轉的小木片,給木片加足動力後,玩具便會飛起來。
兄弟倆高興壞了,他們非常喜歡這個玩具。玩過之後,他們開始想,為什麼這個玩具會飛,而別的玩具卻飛不起來?奧秘在哪呢?於是他們將小木片拆下來,安到別的玩具上,別的玩具也能飛起來,他們翻看著小木片,看不出有什麼特殊,於是他們就自己做了幾個小木片,安到玩具上,拉緊橡皮筋後,玩具也飛了起來。
從此,他們就對這方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後,他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做了大量的計算、設計、實驗,最後終於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
啟發孩子的求知欲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求知欲強烈的孩子,思維活躍,愛提問題,正處於見到什麼都想問“為什麼”的時期。孩子愛提問題是好事,因為好問才能真正學到知識,也能促進大腦的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孩子通過不斷提出問題和探索問題的積極思維活動,促使了其大腦神經細胞的發育,提高了大腦的功能,促進了智力的開發。
1、求知欲是發明創造的起點。
一個小小的玩具使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而那個飛行玩具的製造商卻沒有發明出飛機來,同樣玩過這種玩具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也沒有發明出飛機來,為什麼呢?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萊特兄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求知欲不僅使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而且還造就了許多科學家和發明家。求知欲是發明創造的起點。羅盤中的指針為什麼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這喚起了愛因斯坦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因為看到甲蟲在瓶裏窒息而死,普裏斯特刨根問底,曆經30年的艱苦探索而發現氧氣。
2、求知欲是學習的內在動力。
求知欲是人們探索、了解未知事物的一種欲望,是人們學習知識的動力。它不僅使人堅持不懈地探究知識,而且能激發人們的求知欲望。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已讓人們感受到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我們必須摒棄傳統的觀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向孩子灌輸知識不如去培養孩子的求知欲,喚醒孩子求知探索的內在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