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意誌力是領導者的基本品質(3)(1 / 3)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生的事對於他們仿佛過了好些天,加上貪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父母責備孩子要趁熱打鐵,立刻糾正,不能拖拉,超時間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了。

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心。

美國著名的學校心理學家邁克爾·馬丁得出一個結論:一個有著健康自尊心的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其有如下的表現:

相信自己做事能成功;

喜歡學校;

願意與同學交往,並感到很快樂;

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有信心能克服。

而自尊心受到過傷害的孩子,則會表現出以下的傾向:

學習成績不好;

不願意與別人交往;

精神消沉,缺乏自信心;

畏縮不前,缺乏自我調控能力;

經常苛求別人,容易產生對他人的消極想法。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尊意識,都渴望被尊重,尤其是被家長和老師尊重。如果一個孩子在班級中不被重視,在集體中沒有施展能力的機會,或者在老師和家長麵前受到過多的指責、批評,甚至是諷刺、挖苦,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一旦受到了傷害,孩子就可能從此一蹶不振,成為一個被自卑感籠罩著的人,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而自暴自棄的孩子,往往會招來老師和家長新的責罵,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少使用下麵這些詞語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1、老是責罵孩子。

親子關係最忌諱的莫過於家長口頭的揶揄與諷刺。孩子的心靈是很敏感的,他可是會記在心裏。如果一個幼小的孩子學會罵“你這個白癡”、“笨蛋”、“傻瓜”、“你很蠢喲”、“你這隻豬”時,人們就很清楚地知道圍繞著這個孩子的外在世界是什麼了。外在世界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父母很少讚美孩子,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優點;如果父母老是批評孩子,孩子也會批評自己和身邊的人。

2、總與其他孩子比較。

父母總喜歡“比較”,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比身高、體重、皮膚,比先掉牙、先說話;孩子大了,比的項目又更多了。但是家長很少教導孩子“自己和自己比”、“看看自己進步的地方在哪裏”,也沒有教導孩子如何“向內看”,看到自己的力量。其實,跟別人比是很辛苦的,因為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怎麼比得完?可是,如果孩子相信自己是特別的,他是會創造出自己所獨有的價值的!

3、不讓孩子實踐。

有的父母總是“愛子心切”,代勞各種雜事,剝奪了孩子自我學習的機會。試想,如果自己被大人看成是一種“負擔”時,自己的感覺會是什麼?會喜歡自己嗎?會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嗎?會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嗎?

父母是孩子良好自尊心的重要培育者。父母的接納、尊重、關懷、無條件的愛,以及真誠地讚美與肯定,對孩子是很重要的。

培養孩子堅強的個性。

一個堅強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家長要培養孩子堅強的個性。

兩個商人被困在荒涼的沙漠裏,一連好幾天沒有喝到一滴水了。天亮時,他們決定分頭去尋找水源,並約定:如果有人找到水或得到救助,就鳴槍為信。

接近中午時,其中一個再也走不動了。太陽像一條火蛇一樣舔著他幹裂的皮膚,腹內燃燒著一團火。他想:“我快完了,快向同伴求助吧。”於是,他朝天開了一槍。

槍響之後,等了很久,他並沒有盼到同伴的到來。他想:“大概他沒聽見吧?”於是又朝天開了一槍。

又過了許久,仍然沒有見到同伴的身影。他開始著急了,又接連開了幾槍。他想:“這個家夥,大概是發現了水源,想自己獨享;要麼是故意見死不救,然後私吞自己的財產。”他大聲咒罵這個不講仁義的家夥。當夜色來臨時,他徹底絕望了。

然而,當他的同伴帶著尋來的水,氣喘噓噓地來到槍聲響過的地方時,看到的是一具屍體,他把最後的一顆子彈打進了自己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