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能創新才能充分發揮領導力(2)(1 / 3)

佛羅基奧的波捷卡畫室是當時佛羅倫薩最先進的畫室之一,佛羅基奧本人不僅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而且對數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也有濃厚的興趣。他非常重視幾何學、解剖學、透視學等,喜歡用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的方法來處理繪畫、雕刻藝術,運用科學來進行藝術實驗。

達·芬奇很高興自己能師從偉大的畫家。但是,令達·芬奇奇怪的是,老師不是先教他創作什麼作品,而是要他從畫蛋入手。

達·芬奇心想:畫蛋有什麼難的?於是,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幾十天。好學的達·芬奇終究無法忍受終日畫蛋的生活,表現出了極端的不耐煩。佛羅基奧見他有些不耐煩了,對他說:“這是在訓練你敏銳的觀察力呀。要知道,一千個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形狀完全相同的,你必須能夠迅速而準確地在無數個雞蛋中,發現它們的細微的差別,從而抓住每一個雞蛋的特征。”

佛羅基奧說:“你仔細觀察一下,這隻雞蛋如果這麼擺放,陰影在這一麵,雞蛋偏圓一些;如果你從那邊看,雞蛋就好像扁一些。從其他幾邊看,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改變雞蛋的擺放位置,光線的投射又是不一樣的,產生的效果就更不一樣了。隻有從不同的角度把握這個雞蛋的形狀,你才能真正把它畫好。所以,你先得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雞蛋,反複地練習畫蛋,這樣畫什麼就都能得心應手了。”

在老師的指導下,達·芬奇茅塞頓開,他不僅學會了應該怎樣觀察事物,而且學會了應該怎樣去思考問題。於是,達·芬奇繼續苦練基本功,並創造了一種被人稱為“薄霧法”的繪畫技巧。

多角度觀察不僅能夠提高觀察的效果,而且能夠養成孩子多角度思考的好習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像上例中達·芬奇的老師一樣,主動引導孩子多角度去觀察事物。例如,當孩子在看一幅畫的時候,父母可以說:“站遠點再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當孩子觀察小雞的時候,對孩子說:“看看它的正麵,再看看它的側麵,你發現了什麼?”這樣,經過父母不斷的訓練,孩子就會養成多角度觀察事物的習慣。

4、讓孩子利用多種器官進行觀察。

在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中,家長最好讓孩子通過多種感覺器官參加活動,如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摸,用鼻子聞,等等,親自進行實際操作,以增強觀察效果。比如聽一聽水流聲和鳥叫聲有什麼不同?摸一摸真花和塑料花的表麵有什麼不同?聞一聞水和酒的味道有什麼不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種些花草樹木,養些小動物,指導他們對此留心觀察,比如看看花草的幼芽如何破土出來?花謝後會出現什麼結果?蟲兒是怎樣吃食物的?鳥兒是怎樣飛的?……如果孩子能寫字了,還可以指導孩子寫寫觀察日記,如植物栽培日記、動物成長日記、天氣變化日記、氣溫變化日記等。年齡小的孩子不能用文字寫觀察日記,可采用筆錄、音錄、畫畫、填圖等多種形式,讓孩子記錄觀察結果。

5、教孩子邊觀察邊思考。

在培養孩子觀察能力的同時,父母要引導孩子在觀察中積極思考。

達爾文從小就對動植物很感興趣,喜歡觀察動植物。年幼的達爾文出於興趣,已經對自己搜集的標本做了一些簡單記錄,有的還附有簡單插圖。有一天,舅舅看了達爾文的摘記後,對他說:“隻做摘記是不夠的,你要把自己當作一個畫家,但不是用顏色和線條,而是用文字。當你描述一種花,一種蝴蝶,一種苔蘚的時候,你必須使別人能夠根據你的描述立刻辨認出這種東西來。為了搞好科學研究,你必須進一步提高你的文字表達能力,要像莎士比亞那樣用文字描繪世界、敘述曆史、打動人心。”

聽了舅舅的話,達爾文專門準備了一個記事本,在以後的觀察中每次都把觀察結果認真地記錄下來,並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20年後,達爾文根據多年來的觀察記錄寫出了《進化論》,成為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

通過觀察與思考,達爾文獲得了第一手的材料。可見,隻有在觀察的同時積極地思考,孩子才會更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觀察。

6、教給孩子多種觀察方法。

觀察方法是取得觀察效果的必要條件,孩子年齡小,知識經驗少,思維具體化,自己不善於觀察,所以需要家長教給他必要的觀察方法,才能提高觀察力。

(1)綜合觀察法。

綜合觀察法采取先局部後整體或先整體後局部的觀察方法,以達到對觀察對象全麵正確的認識。

(2)動靜觀察法。

動態觀察指按先後順序或方向位置觀察物體的變化;靜態觀察是指按物體的顏色、形狀等進行觀察,同時幫助孩子建立基本的數學概念,理解數學法則。父母要指導孩子學會動靜結合觀察法,為孩子以後看圖數數和看圖列式打下基礎。

(3)對比觀察。

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間既有區別,又有聯係,引導孩子在對比中觀察事物,可以使他的觀察活動更全麵、更深入,有利於孩子積極主動獲得知識,同時更有利於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孩子深入觀察的興趣。比如,讓孩子觀察金魚和食用魚的異同,觀察蚯蚓與蝸牛的異同。這樣的觀察既有趣,又有效,還可以使觀察活動不斷深入。比較是一個鑒別的過程,隻有比較過才能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逐漸提高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