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風味——讀王彬的《舊時明月》(1 / 2)

王彬先生長於敘事學,過去我以為述遊、繪景,乃至描記地方習俗風物似乎不為他所刻意。待拿到他的新書《舊時明月》一看,寫景文多過一半。依我的淺識,這“景”的意思稍為複雜一點,自然景觀固屬一部分,人文景觀更占分量。隻是到了文章裏麵,互有消長罷了。若此,天人不分家也是一定的事。

stuvwx保護版權!971683.077966647

書裏邊的有些風景我是從前就知道的,自會感到一點親切,況且我平常也有興趣寫這類流連光景的文字,試過多篇,覺得寫好它真是難。勝狀入眼,如同應考者枯持卷子發呆,曳白離場心有不甘,又喟歎自己的文字之力亦終有所限。王彬先生的筆墨,氣象卻有些不同,這中間的心得,非平常言語所能道盡,不勝欣羨是自然的,我在這裏直述一點讀過此書的雜想,便是為了這個緣故。

8klmno尊重作者!596870.521827075

題作月下風味,隻是出於感覺,說得詳明反倒不必。總之是默想,這樣的文,有月華的清朗,夜光之下誦讀也是適宜的。王彬先生筆下含帶的一種文味我依稀可以感到,便是那番遊觀式的閑適,這大抵又是月下的態度了。他的文章的好處,也恰在閑適這一麵。這種閑適味,陶淵明的詩裏有,周作人的文裏也有。流馳的光陰帶不走一切,這冊書中,五柳先生和知堂老人被他多次提到。同東晉與近世之人的所見並無歧異,想來也不是無端的吧,聊博會心者的微微一笑或者是其所願。

ppqrst尊重作者!146349.370082072

筆調閑適,未必就使話語失去力量,擔載社會大義也並非一點辦不到。景物在王彬先生這裏,大抵是一種映襯罷了,根底還在探源發微,求得一種價值發現與意義再認。故此在寫法上,常常以典入文,就使一些風物閃動歲月的光影,當做曆史小品來讀也是可以的。《前言》中有一節話雲:

tuvwxy保護版權!283752.879725654

山川交織曆史,英雄疊印遠山的娥眉,我願意把它們保留下來,傳達給家人、朋友,以及更多的朋友,希望他們能夠透過我的這些文字空隙,觸及遙遠的呼吸,為原本枯淡的生活塗抹些許暈彩。

xjklmnwww.qwsy.com427766.581730808

他把死的曆史融進活的現實,穿插在字句間的材料就有了生命。文學風致“是那樣地舊而又這樣地新”一句,記得是知堂為俞平伯《雜拌兒》做跋時說過的,正不妨移用在這裏。

123456www.qwsy.com60445.7329308827

新,來於個人視角。王彬先生的眼光是自家的,說古,談今,論世,品人,識見當然可配“獨具隻眼”這四字。同是遊觀,別人怎樣想,不以為訓,依的是自認的尺度。入紹興百草園,他留意的是和魯迅飲過合巹酒的朱安(《沈園香碎》)。足履薊縣,他想起滿身江湖氣的楊雄、石秀,又把難掩的憐香之情給了潘巧雲(《翠屏山》),因小說家言而在內心暗自墮淚,即便顯不出三分英雄氣,情也總是濃成一團了。吊少帝趙昺之墓,他說南宋理學“加強了中國人對民族、對國家的認同與凝聚感”(《赤灣》)。見“孔子入周問禮”碑,以為“任何一種哲學,任何一種思想,它的生命力之所以存在、綿延,在於它們隻是理想……孔老夫子與他的弟子憧憬的世界,至今依然被兩千年之後的我們憧憬,我們又有什麼可說?”(《觀周》)理想隻能用於憧憬而不能變成現實,有一點虛無,有一點神秘,也就躲不開悵惘,竟至情陷憂與傷。入桃花源而說陶詩,對沈從文釋“悠然見南山”“乃是見的商山四皓,還是心存魏闕,要為朝廷出力的。將陶的衝淡的情緒詮解為政治情結”不以為然(《桃源鄉夢》)。至於對洪承疇功罪的判定(《方磚廠》),對明英宗及翰林學士陳循的臧否(《大屯》),對圖海、馬爾賽、海望、兆惠身世的評點(《八通碑》),有些可說是反了常見,或說比他人想得深了一些。持一己之論又能率直而發,大處看是文化自信,小處看是文人心魄。

+defghwww.qwsy.com721120.718271062

足堪見賞的好文章,深識固自有之,文筆之妙又必不可少。或曰廣博的學問之外,還要有風雅的才情。王彬的文字若說盈著一種趣味,力量還在那筆調的清。筆致閑適,心裏必是清的,自不待言;說古,卻不拗,以至出入經籍似不費力,直抵藝術的圓融之境,也是清。正不妨擇取書裏的好句做一番快賞,說是神遊,差能得其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