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風味——讀王彬的《舊時明月》(2 / 2)

ltuvwx保護版權!492542.069634675

《桃源鄉夢》:“我不知道南宋的擂茶如何,這裏的鹹而微辣,並沒有多少茶的味道,隻是把秋雨的涼寒逼遠了三尺。”楚鄉卑濕。昔年我過秦人洞,遇雨,身冷,就想喝一碗新沏的擂茶而獲小溫。這種幽妙的感覺,我到今天也未能置一詞。王彬先生寫出了!

2rstuvCopyright

of

薔薇書院406173.953044309

《萬曆三十六年冬天的一篇日記》:“圍爐、賞雪、讀書,是不是會產生閑適的樂趣?中道體味到了,而且,在將近四百年以後的時間裏,還在浸淫著我們,使我們也看到了那一晚的雪景,感受到炭火的熱力。”語帶家常氣,故而曆史場景也就如在身邊。明季文壇,袁中道居一席,閑逸的文趣,把自我性靈反映得再清楚也沒有。因為知人,品文就愈有深味:“從藝術是生活的角度,中道則是將生活更加閑適化、情趣化。”這是隨筆之言,且把個性的投影折射到紙麵上來,比之文學史家的高論,料想也不無價值吧。

$ghijk保護版權!497312.87988709

《張家灣》:“據說曹雪芹敗落的時候來過張家灣,住在這裏。主人很熱情,告訴我們井口已然蓋住,熱心地指點我們挖開,搬去遮住井口的石板,露出一口黑洞洞的井。不知有沒有水,丟下一塊石子,仿佛聽見一痕水波的歎息。”末句真妙!心底的微感原是可以訴諸聽覺的。多年前,徐秀珊陪著張中行先生遊京東的張家灣,張先生歸來後,寫過一篇《同訪通縣張家灣》,字句帶出雜草荒煙之感。稿子是經我手發的,心上就留了薄薄的影。

2$%^*(保護版權!311282.108682805

抄錄,意在佩服王彬先生對言外之味的講究。表達的“清”,來於體物的“細”,該細的地方,不略過;又能悟得透,該深的地方,意思全到了。千百年風物在他筆下有了新的表現。這表現,又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評盡的了。

jcdefgwww.qwsy.com954423.085765179

朱自清講到孫福熙《山野掇拾》時,歎賞遊記的好,說它“像樹梢的新月,像山後的晚霞,像田間的螢火,像水上的簫聲,像隔座的茶香,像記憶中的少女,這種種都是夢”。並非一切文字都能成夢,機杼不俗那是當然,有一點抒情詩意更來得要緊。腹藏錦繡,筆下才有“一樹好花開”(廢名語)。王彬先生盡力於這個方向,在清異的風景裏,開出他的花,給我們瞧。他視文情俱勝為一種至境,追慕“明淨的感情與清澈的智理”的成功調和,簡純、暢適、雅潔又帶些溫潤的風調就在他的文章裏出現了。時下,那種多在征引上用力,不能化材料為理趣而缺少思想之美,又不能做藝術的表達而缺少辭章之美的文字,在他是隔膜的。據我的耳目經驗所及,有些寫家,小說、詩歌做得尚可,到了記事便不大行,這裏麵的根結,由此約略可以推知。

7yz012尊重作者!605979.756268663

照常例,把自感中意的零散文章輯為一冊,起名,習慣拿裏麵某篇的原題冠全書則可,而書中沒有《舊時明月》這一篇。推想書名是單起的。一問王彬先生,果然!是從李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詩句化來,神意甚暇。一書的古調,含在這個名字裏了。雖無把酒問月的瀟灑風神,憶舊追往的心思究竟不可看輕。

fbcdefCopyright

of

薔薇書院722584.846766007

還要加說一句。《舊時明月》的裝幀,樸淡簡素而愈顯古雅,設計者對那輕清的文味,真是吃得透。鍾叔河先生對胡穎創作的《沈從文別集》封麵最喜歡,說“看起來舒服”。這話,我也借過一用。

vcdefgwww.qwsy.com637717.653828542

2010年8月4日初稿,8日改定

tyz012尊重作者!888418.46952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