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第三個母親那裏當兒子時,因為因緣有限製,到了十歲,離別的時候一到,很快就死了。母親每逢吃飯的時候,都哽咽地說:‘我的兒子如果還在,現在應該和我一起吃飯。’說著說著便流下淚來。
“我當第四個母親的兒子時,也因為緣分盡了的緣故,還沒到十五歲就死了。鄰居的同伴長大成人,還娶了媳婦。我母親看見了,悲傷地說:‘我的兒子如果還在,這時候也應該娶了媳婦。可是我不知道做了什麼,得罪了蒼天,殺死我一手養大的兒子。’說話的時候悲傷中帶著恨意,怨恨著老天爺。
“我當第五個母親的兒子時,才七歲,就因為喜愛佛道而辭別孤獨的母親,來親近大師您。我的母親在家中天天哭泣著說:
‘我的兒子隨大師修習佛道,不知道現在在哪裏?他是餓了、飽了?還是太冷或太熱?是生還是死?往後的日子還很長,隻是我們再也沒機會相見了。’
“我一共當了五位母親的兒子,先後都因為生離死別,帶給五位母親無限的痛苦。人世間的感情苦惱著人也綁縛著人,悲歡離合的因緣迷惑著也牽累著所有的人,我已經擺脫這些情欲束縛,母親應該為我高興,但是她們仍然想念、癡戀著,這就是我今天笑的緣故。”
老和尚笑著說:“人生下來就會有死亡,生離死別是轉眼間就會來到的事情。我憐憫五位母親看不透這一點,不能解脫,反而感歎自己命苦。我更憐憫世上的人,追逐著名利、情欲,讓自己受苦卻不知道覺醒開悟。不離開情欲的障閉,要怎麼解脫生死呢?眾生的因緣都已經根深蒂固,勸化他們也無法使他們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因緣種子,隻有靠他們自己體會覺悟了。”
老師說完,便起身離去了。
許多人正是由於沒有悟出因緣,才會被眼前的一些事情迷惑、困擾。就像下麵這個故事所講到的:
一日,一遊方和尚來到普陀山,他聽說大名鼎鼎的曹山本寂禪師在此參禪打坐,便登門拜訪。
見到曹山禪師時,他正坐在蒲團上品茶。看到有遊僧前來,曹山禪師便拿出寺中最好的茶禮敬賓客。這茶用泉水一衝,真是荷香撲鼻,幾杯下肚,整個人分外神清氣爽。二人也不言語,隻管一心品茶。
想到這茶如此沁人心脾,一定是茶中之極品,和尚不禁開口了:“大師,您認為這世間什麼東西最貴重?”
茶香嫋嫋,曹山禪師的眼光越過窗子,看見遠處叢林裏懸掛在枝頭的一隻死貓,他眉頭一皺說:“死貓最貴!”
遊僧感到莫名其妙,瞪大了眼睛:“為什麼死貓最貴呢?‘死貓掛樹頭’,是用來比喻東西一文不值,怎麼成了世間最貴重的東西了呢?”
曹山禪師輕輕抿了一口茶,意味深長地感歎道:“世人鉤心鬥角,爭名逐利;為爭皇位,同室操戈,手足相殘。爭來鬥去,是非成敗轉頭成空。世間無價值的東西才是生命中的至寶,它不會使人在爭鬥中發狂,不會使人在欲望中癡迷,它可以使人穿透生死的變幻,超越世俗的折磨,從而找到人生的極樂。你說死貓與財色、名利,到底哪個更珍貴呢?”
遊僧聽後,沉思良久,好像從中找到了恰當的答案。
歸宿還應辨偽真,
燈前捉影枉勞神,
法門唯一原無二,
莫再臨歧誤此身。
——《淨土詩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