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繞過思維的彎路(1 / 1)

我們習慣於那種思維的定式,遇到問題喜歡鑽牛角尖,從來不知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這使我們走了多少的彎路。一心為人們著想的人,生前受人愛戴,死後有人懷念,這就是永生啊!

年少時夢窗國師千裏迢迢來到京都一山禪師這裏參學。有一天夢窗來到方丈室請示道:“弟子大事未明,請求師父指點!”

一山禪師神情嚴峻地回答:“我宗門無言句,也無一法與人。”

夢窗再三懇求道:“請和尚慈悲方便。”

一山更加威嚴地說:“我無方便亦無慈悲。”

如此多次請示,仍得不到一山禪師的任何開示,夢窗心想:既然與禪師無緣,長此下去也無法開悟。於是忍淚辭別一山門下又到萬壽寺叩參佛國禪師。

不承想在佛國禪師座下卻遭到更無情的棒打。這對殷殷求道的夢窗實在是一大打擊,他傷心地對佛國禪師發誓道:“弟子若不到大休歇之地絕不再來見禪師。”然後便辭別了佛國禪師,夜以繼日地專與大自然做心靈問答。

一日,夢窗坐在庭前樹下心中無牽無掛,這樣不知不覺到了深夜。

夢窗進庵房上床睡覺時,因為將虛空之處誤認為牆壁,糊裏糊塗跌了下來。

在跌倒的一刹那夢窗不覺失笑出聲,豁然大悟,脫口作了一偈:“多年掘地覓青天,添得重重礙膺物;一夜暗中揚碌磚,等閑擊碎虛空骨。”

夢窗心眼洞明之後,懷著感恩之情去會見一山禪師和佛國禪師,呈上自己所見。佛國大為稱讚,立刻為他印證說:“你已經參得祖師密意,今後要善自護持!”

有一天,佛陀帶弟子們坐船。當船行到湖中央時,他問其中一弟子:“有一種東西,跑得比光速還快,瞬間能穿越銀河係,到達遙遠的地方,這是什麼?”

有個弟子爭著回答:“是意念。”

佛陀滿意地點點頭:“那麼,有另外一種東西,跑得比烏龜還慢。當春花怒放時,它還停留在冬天;當頭發雪白時,它仍然是個小孩子的模樣,那又是什麼?”

弟子一臉困惑,答不出來。

“還有,不前進也不後退,沒有出生也沒有死亡,始終漂浮在一個定點。誰能告訴我,這又是什麼?”

弟子們全都愣住了,麵麵相覷。

“答案都是意念。它們是意念的三種表現,換個角度來看,也可比喻成三種人生。”佛陀望著聚精會神的弟子,繼續解釋,“第一種是積極奮鬥的人生:當一個人不斷力爭上遊,對明天永遠充滿希望和信心時,他的心靈就不受時空的限製,他就好比是一隻射出的箭,總有一天會超越光速,駕馭於萬物之上。第二種是懶惰的人生:他永遠落在別人的屁股後麵,撿拾他人丟棄的東西,這種人注定會被遺忘。第三種是醉生夢死的人生:當一個人放棄努力、苟且偷生時,他的命運是冰凍的,沒有任何機會來敲門,不快樂也無所謂痛苦;這是一個注定悲哀的人,像水母的空殼漂浮於海底,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也不在夢境裏……”

蟬翼堪為重,

流水實在輕。

風雨不知病,

何故恨春風。

——陸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