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找到生活中的天然隨性(1 / 2)

禪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人的人生智慧對印度佛教教義的一種改寫,其中包含著超脫的人生智慧和現實的人生熱情。重要的是:人們不能執著於其中的說法,不能固執於個別的言辭,而是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尋得一份真意和隨性。

有一次,大學士黃山穀去拜訪祖心禪師,見禪師日日輕鬆安穩,處處安詳自在,黃山穀總覺得禪師有獨特的處世秘訣未曾傳授。

一日,他們一起走在山坡上,大路兩旁開滿了各種鮮花,姹紫嫣紅,散發著香氣。

祖心禪師就問黃山穀:“你聞到花香了嗎?”

黃山穀望了望兩旁盛放的梔子、茉莉、百合,再望望崖頂寺院周圍滿滿綻放的桂花,忍不住稱讚:“當然聞到了,太香了!”

又過了一會兒,他們爬到一個小山峰上,放眼望去,隻見群山起伏,連綿不絕,白雲纏繞,晚霞夕陽。

祖心禪師就又問黃山穀:“你看到這美景了嗎?”

黃山穀稱讚道:“此景猶如仙境,讓人流連忘返啊。”

祖心禪師點點頭,笑著說:“你同我一樣聞到了花香,見到了美景,所以我並沒有對你隱瞞什麼呀!”

黃山穀一怔,頓時醒悟過來。

處世秘訣,並不是什麼特殊的方法和本領,而是眼前每一時刻的灑脫,和當下每一地方的自在。如果終日為一些俗念所負累,隻會兩眼不見、兩耳不聞。聞不到美妙的花香,看不見動人的美景,領悟不到處世秘訣。

《百喻經》記載了一則獵人贈予四個商人的兒子獵物的故事:

梵授王統治的波羅奈國,有四個富商。他們各有一個兒子,都長得風流倜儻,且喜結伴而行,共闖江湖。

有一天,四位商人之子又一起出城,途中坐在路邊休息,互相交談自己近來的所見所聞。這時,有一位獵人打獵回來,車上裝了許多獵物,其中光鹿就不少。獵人駕著馬車疾馳而來,準備進城賣掉這些獵物。

四個年輕人看到滿載獵物的馬車駛來,其中一個迅速從地上站起來,說道:“我向獵人要塊肉去。”話音剛落,他已經走到馬車前,很不禮貌地說:“喂,大獵人,快點割塊肉給我!”獵人見這個年輕人如此傲慢無禮,便不卑不亢地回答:“向人索要東西,怎麼能以這樣的口氣呢?要和氣換和氣才對呀!我不會拒絕你的要求,但是按照你的言辭來決定給你哪一塊肉。”說完這番話,獵人便念了一首禪語:

公子索要肉,

出言欠和遜。

按君言粗魯,

隻配得筋骨。

第一位商人的兒子拿著獵人給他的鹿骨,悻悻地退回原來坐的地方。第二位商人的兒子也站了起來,說道:“我也向獵人要肉。”他來到獵人麵前,和顏悅色地說:“大哥,能給我一塊肉嗎?”獵人笑著說:“當然可以。我也會按照你的言辭來決定給你哪一塊肉。”接著,獵人扶著把手,也念了一首禪語:

人說塵世中,

兄弟手足情。

按君言辭和,

送君鹿腿肉。

第二位商人的兒子拿著獵人給他的鹿腿,高興地回到路邊。第三位商人的兒子也站起來,說道:“你們都向獵人要了肉,我也去。”他來到獵人麵前,滿臉笑容,用溫和、尊重的語調說道:“老爹,請給我一塊肉好嗎?”獵人也報以一笑,很爽快地說:“我會按照你的言辭決定給你哪一塊肉的。”說完這話,他又念了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