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找到生活中的天然隨性(2 / 2)

兒呼一聲爹,

為父心頭顫。

按君言辭敬,

贈君心頭肉。

第三位商人的兒子拿著獵人給他的鹿心,愉快地回到年輕的朋友身旁。第四位商人的兒子迎著他站起身來,說道:“我也去向獵人要肉。”他來到獵人麵前,含著親切的微笑,誠懇而又尊敬地說:“朋友打獵辛苦了。能否賞我一塊肉?”獵人也禮貌地微微頷首,瀟灑地說:“沒問題,朋友。我將會按照你的言辭來決定給你哪一塊肉的。”說罷,他第四次念起禪語:

村中若無友,

猶孤居森林。

按君言辭美,

贈君傾我車。

獵人恐怕年輕人沒聽清楚,再次強調:“朋友,上車來吧!我要將這整車獵物都送到你家裏去。”第四位商人的兒子也不客氣,讓獵人駕車把滿車鹿肉送回自己家。他吩咐仆人卸下肉後,讓廚子馬上烹煮,熱情招待獵人。他們邊飲酒邊交談,吃喝了整整一夜,盡興而散。

每個人有不同的修養和處世方法。在人際交往中,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真誠換取真誠,尊敬贏得尊敬。

兩位很虔誠、很友好的教徒結伴前往遙遠的聖山去朝聖。當聖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風塵仆仆地來到聖山時,非常感動,於是告訴他們說:“我要滿足你們一個心願。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就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就不要許願了,因為你可以得到那個願望的兩倍!”

這時一個信徒在心裏打起小算盤:“太好了,我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但是,我不能先許願,憑什麼你能得到兩倍的願望?”

另一個信徒也暗自思忖:“要堅持住,一定要讓他先許願!”

於是,兩位教徒先是“謙讓”,接著開始推來推去,最後竟發展成惡語相加、拳腳相向了。

吃了大虧的教徒幹脆把心一橫,狠心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很快,他的一隻眼睛瞎掉了,而他的夥伴立即瞎掉了兩隻眼睛。

如果你對他人總是懷有善意的念頭,那麼你終將得到善意的回報;如果你對他人懷有惡意,那麼“惡念必將得到惡果”,你終究會加倍地得到惡果。這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是人際交往的法則。

實施上,合作製勝才是真正有效的生存之道,為什麼故事當中的兩位信徒不將得到的東西再行分配,一人一半呢?

世上總有那麼多愚蠢的世人,總是斤斤計較於自己分到的餅有沒有別人的多,而忽略了如何與別人聯合起來獲得更多的餅。

南泉水牯自天然,

隨分些些任變遷。

大笑一聲天地窄,

更無盡法與人傳。

——月林詩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