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心懷仁愛便無敵(1 / 2)

慈悲為懷,仁者無敵。在生活中,隻要我們堅持自己的行為是正直的,合乎禮法的,就不必去計較別人的毀譽,而應該把完成自己的目標放在首位,一定要持之以恒去追求。

有兄弟三人,雖然沒有出家,但是特別喜好打坐參禪,還曾跟隨佛光禪師學禪。後來兄弟三人為了追求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約出外行腳雲遊。

有一天,在日落時三人借宿於一個村莊,恰巧這戶人家的男主人剛去世不久,婦人帶了七個子女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第二天一早,到了三兄弟上路的時候,最小的弟弟突然對兩位哥哥說:“兩位哥哥繼續參學去吧!我決定留在這裏不走了。”

兩位哥哥對弟弟的行為非常不滿,認為他太沒有誌氣,出外參學才見到一個寡婦就動心想留下來,於是他們勸也懶得勸,拂袖而去。這位寡婦要獨自撫育七個年幼的孩子實在不容易,看到這位行者自願留下來幫助她,當然求之不得。看到三師弟一表人才,婦人表示願以身相許。三師弟沒有直言拒絕,隻是說:“你丈夫剛死不久,我們馬上就結婚實在不好。你應該為丈夫守孝三年再談婚事。”婦人一聽,對三師弟更加敬重。

三年以後婦人再次提出結婚的要求,三師弟又道:“如果現在我和你結婚,實在對不起你的丈夫,讓我也為他守孝三年吧!”婦人覺得三師弟說得在理,就沒有強求。

三年後,婦人又提出要結婚,三師弟再度婉拒道:“為了我們將來更加幸福美滿,無愧於心,我們共同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結婚吧!”

如此三年、三年,再三年,歲月如梭,一晃九年就過去了,這一家的小兒小女都已長大成人。三師弟看到他助人的心願已完成,就向婦人說明自己矢誌求佛的決心和當年留下來的初衷,然後與這一家人道別,獨自踏上了繼續求道的漫漫長路。

智源和尚落到了一夥強盜手中,他們把他的衣服剝光,並在凜冽的寒風中把他拋在道路上。

一個過路人乘車走到他身旁,智源和尚向他申訴自己的遭遇並且懇求幫助。過路人同情地回答:“我可憐你,我也情願把我所有的一切都給你。不過請你不要請求別的效勞,因為你的樣子使我難過。你看,那裏來了人,請把這隻錢袋給他們,他們會幫助你的。”

智源和尚答道:“謝謝,不過,如果人道的義務需要這種苦難,那應該也有力量正視苦難。你的整個錢袋讓我感受不到一點兒想要幫助我的意願。”

第二個過路人出現了,智源和尚又提出了自己的請求。對這第二個人來說他的錢是很珍貴的,但他仍然想要履行人道的義務。他說:“如果為你浪費時間,我就錯過了賺錢的機會。如果你支付我所失掉的那些錢,那我就背你到離這裏一小時步行路程的修道院去。”

智源和尚反駁道:“這是個理性的決定,但是應該說,你的甘願效力使你花費不大。你看,那裏來了一個騎馬的人,他會給我幫助,你卻為錢出賣這種幫助。”

第三個人停下來了,智源和尚對他重述了自己的厄運。聽完敘說以後,那人沉思一會兒,自我鬥爭了一番。最後他說:“我很難離開外套,它是我碩大身軀的唯一保護,我也很難給你留下我的馬,因為我已經筋疲力盡了。但是義務命令我幫助你。就坐在我的馬上,裹在我的外套裏吧——我會把你送到給你幫助的地方去。”

智源和尚回答:“善良的人,謝謝你的好心,但是你自己也境遇窘迫,不應該為了我再吃苦。你看,那裏走來了兩個強壯的人,他們會給我幫助,你太為難了。”

這時兩個過路人走到智源和尚跟前,並且開始詢問他的不幸。智源和尚剛剛開口,他們兩人就驚訝地叫起來:“這是他!這正是我們搜尋的那個家夥。”而他也認出了他們,並且驚訝而憤怒起來。

他明白,他們認出他是他們懇求過的仇人,還是造成他們不幸的罪人,他們追趕他是為了向他討還血債。他說:“讓你們的憤恨和報複如願以償吧,我隻能從你們那裏指望得到死。”“不,”其中有一個人答道,“為了讓你知道我們是誰和你是誰,把這件長衫拿去穿上吧。我們兩人一起架著你,把你帶到能幫助你的地方去。”

智源和尚深受感動,不禁感歎起來:“啊,寬宏大量的仇人,你使我感到羞愧,你解除了我的怨恨!請讓我擁抱你,並且以真誠的寬恕完成善行吧!”

那人冷漠地回答:“安靜些,朋友,不是因為我想給你幫助,寬恕你,而是因為你遭到了不幸。”

“那請你把自己的衣服拿回去,”智源和尚高聲說著,從自己身上脫下了衣服,“聽天由命吧;死了,總比成為接受傲慢仇人救命之恩的人好些。”

他站起來並想出發趕路,然而這時第五個過路人走到他跟前,這個人肩上挑著沉重的擔子。

智源和尚想:“我已經這麼多次受騙了,而這個人不像是那種想幫助我的人,就讓他從旁邊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