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人發現智源和尚後,立刻放下自己的擔子。他衝動地說:“你看,你受傷了,也沒有氣力。最近的村莊也很遠,在勉強走到村莊以前,你會因為流血過多而衰竭。趴在我的背上吧,我會把你帶到村莊的。”
“你的擔子怎麼辦呢?這樣一來,你不得不把擔子丟在路上。”
“我不知道,也不想這件事。”挑擔人說,“我隻知道,你需要幫助,我有義務給你幫助。”
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能夠關照和幫助別人的人就不是弱者,而是強者。
有一個貧窮的沙彌。他窮得一無所有,終日以乞討為生,但他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從不傷害生靈,甚至不惜犧牲自己。
有一次,這個沙彌一連三天沒吃到一點兒東西,餓得頭昏眼花。他路過一個人家,便跌跌撞撞地走進去討飯。這是一個富商之家,家裏富麗堂皇,陳設極其考究。女主人見他餓得可憐,便令傭人擺上豐盛的飯菜款待他。這沙彌大喜過望,獨自狼吞虎咽起來。
這家的男主人,是個珠寶收集者,經常高價收購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家裏收藏的名貴珍寶,應有盡有,簡直成了珠寶陳列館。
這天回家,他興高采烈地拿回一顆珍珠,這是一顆光彩照人、價值連城的珍珠。他興衝衝地走進房內,隻見有一個沙彌在獨自吃飯,便把珠子放在桌上,轉身進內室去換衣服。就在他剛剛轉身離開的時候,家裏養的一隻鸚鵡飛了過來,一口將那顆珍珠吞到肚裏。
不一會兒,男主人換好衣服和妻子一起出來了。他忽然發覺那顆寶貴的珍珠不見了,便急忙向沙彌問道:“那顆珠子哪兒去了?”
沙彌一聽愣住了,隨即回答道:“什麼珠子?我沒看見啊。”
男主人又追問道:“那麼,可曾有人來過嗎?”
沙彌回答:“不曾有人來過。”
於是男主人勃然大怒地說道:“我剛才明明把珠子放在桌上,而這裏除你之外,再無一人,珠子轉眼之間就不見了,肯定是你偷的!你這沒良心的家夥,我們好心好意地布施飯菜招待你,你卻恩將仇報,偷人家東西。今天你老老實實地把珠子交出來,我便饒你一命,否則就把你活活打死!
沙彌聞言並未驚慌,反而堅定地說道:“我沒拿,絕非是我拿的!”
男主人聽罷大怒,抄起一根木棒,劈頭蓋臉地向沙彌打去。沙彌被打倒在地,鮮血直流。
此時,那隻吞了珠子的鸚鵡正飛過來飲血,恰好與男主人揮舞的木棒相撞,當即被擊身亡。這時,沙彌說:“住手!我告訴你吧,是這隻鸚鵡吞了你的珍珠。”
男主人一聽,忙吩咐仆人把鸚鵡的肚子剖開,果然取出了那顆珍珠。男主人手持珍珠,奇怪地問道:“你明知是鸚鵡吞了,可你為什麼不早說呢?也免得受如此皮肉之苦。”
沙彌回答道:“我持佛戒,不得殺生。本想告訴你真相,又擔心鸚鵡遭剖腹之禍。現在鸚鵡已經死了,說出來也無所謂了。如果鸚鵡未死,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會講的。”
男主人聽罷,內心十分慚愧,連連向沙彌賠禮道歉。而沙彌卻平靜得像不曾發生過此事一樣,臉上毫無怒色,並給男主人講了了緣大師小時候的一則故事。
了緣大師出家之前俗名叫了了。
有一次,小了了全家在假日裏到森林中去:父親、母親和四歲的了了。森林裏是那麼美好,那麼歡快。父母讓了了看看盛開著的鈴蘭花的林中曠地。
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第一朵花開放了,粉紅粉紅的,芬芳撲鼻。
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父親在看一本有趣的書。突然雷聲大作,落下幾滴雨點,接著大雨如注。
爸爸把自己的雨衣給了媽媽,雖然她並不怕雨淋;而媽媽卻又把雨衣給了了,雖然他也並不怕雨淋。
了了問道:“媽,爸爸把自己的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我穿上,你們為什麼這樣做呢?”
“每個人都應該保護更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
“那麼,我為什麼保護不了任何人呢?”了了問道,“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人囉?”
“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媽媽笑著回答說。
了了朝薔薇叢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經衝掉了兩片薔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自衛能力。
“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吧,媽媽?”了了問道。
“是呀,現在你是強者,是勇敢的人啦!”媽媽這樣回答他。
流水下山非有意,
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
鐵樹開花遍界春。
——宋·止庵守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