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更有水準地經營圈子(3 / 3)

其實,麵對處處與你競爭的人,最好以容納百川的胸懷對待他。雖然“得理不饒人”是你的權利,但何妨“得理且饒人”。放對方一條生路,讓他有個台階下,為他留點麵子和立足之地,對自己好處多多。

人與人之間總有見麵的機會,做事留有餘地,也就為將來見麵留了餘地。丘吉爾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無論競爭多麼激烈的對手,在競爭過後都有可能聯合。因此,競爭總是存在,而“見麵”的機會也總是存在。生意場上有這麼一句話“給人一活路,給己一財路”,做人隻有把目光放遠一些,人生之路才會越來越寬。

第八節 敵友之分不可太認真

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環境中,不能隻有一群整天隻知道吃草,不知道獵殺的動物。

人常說:沒有永遠的敵人。很可能在目前情況之下你們是敵人、競爭對手,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你們就會是朋友、合作夥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一味地排斥對手,因為彼此很可能有聯手的時候,況且也正是因為有對手存在我們才能更好地展現自己、提升自己。

在秘魯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生活著一隻年輕的美洲虎。因為美洲虎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全世界僅存17隻,所以為了很好地保護這隻珍稀的老虎,秘魯人在公園中專門辟出了一塊近20平方千米的森林作為虎園,還精心設計和建蓋了豪華的虎房,好讓它自由自在地生活。

虎園裏森林藏密,百草芬芳,溝壑縱橫,流水潺潺,並有成群的人工飼養的牛、羊、鹿、兔供老虎盡情享用。凡是到過虎園參觀的遊人都說,如此舒適的環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

然而,讓人們感到奇怪的是,從沒有人看見過美洲虎去捕捉那些專門為它預備的“活食”;也從沒有人見過它王者之氣十足地縱橫於雄山大川,嘯傲於莽莽叢林;甚至沒有人見過它像模像樣地吼上幾嗓子。

人們常看到它整天待在裝有空調的虎房裏,或打盹,或耷拉著腦袋,睡了吃吃了睡,無精打采。有人說它太孤獨了,找個伴,或許會好些。

於是政府又通過外交途徑,從哥倫比亞租來了一隻母虎與它做伴,但結果還是老樣子。

一天,一位動物行為學家到森林公園來參觀,見到美洲虎那副懶洋洋的樣子,便對管理員說,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環境中,不能隻放上一群整天隻知道吃草,不知道獵殺的動物。

這麼大的一片虎園,即使不放進去幾隻狼,至少也應該放上兩隻獵狗,否則,美洲虎是無論如何也提不起精神的。

管理員聽從了動物行為學家的意見,不久便從別的動物園引進了兩隻美洲獅放入虎園。這一招果然奏效,自從那兩隻美洲獅進虎園的那天起,這隻美洲虎就再也躺不住了。

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頂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颶風般衝下山岡,或者在叢林的邊緣地帶警覺地巡視和遊蕩。老虎那種剛烈威猛,霸氣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喚醒。它又成了一隻真正的老虎,成了這個虎園裏真正意義上的“森林之王”。

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同樣的,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產生惰性,最終導致庸碌無為。所以,單從這方麵來講我們就不該以舊的眼光看對手,而應著眼長遠,以大的胸襟包容對手,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有競爭,就免不了有輸贏。其實,高下無定式,輸贏有輪回。曾經敗在冠軍手下的人,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場賽事的冠軍。隻因敗者有贏者做師,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日後取勝奠基。更有一些智者,一番相爭之後,便能知己知彼,比得贏就比,比不贏就轉,你種蘋果奪冠,我種地瓜也可領先。

孟子說:“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奧地利作家卡夫卡說:“真正的對手會灌輸給你大量的勇氣。”所以,生活中,不要將敵友的界限劃分的過於清楚,說不準曾經的敵人就是今後要幫助你的人呢!善待對手,方顯品格的力量和生存的智慧。

第九節 你對待別人的態度,決定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

如果一直都以私利的角度去要求別人做事情,那麼隻會招致別人的反感。

人與人的關係是很微妙的。有時候,你對一個人不滿意,或者存有一種厭煩的心理,但是你並不希望他能夠感受到你對他的不滿或者厭煩,還希望他能夠在不發現的前提下把你當成朋友。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常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你不喜歡別人,別人也正煩著你呢;你嘲笑別人,別人也會嘲笑你;你很希望與一個人成為朋友,也許他同樣受著你的吸引。

這樣說來,在處理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我們就沒有權利抱怨那些對待自己不太友善的人了。在舞會上,如果我們受到了別人的冷落,就應該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同樣沒有將目光投放在別人的身上,卻過多地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在生病的時候,身邊沒有人對我們表示關懷,是不是我們也在別人生病的時候表現出了冷漠,傷害了別人渴望友情的心……

一位老人,每天都要坐在路邊的椅子上,向開車經過鎮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他的孫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這時有一位遊客模樣的陌生人在路邊四處打聽,看樣子想找個地方住下來。

陌生人從老人身邊走過,問道:“請問大爺,住在這座城鎮還不錯吧?”

老人慢慢轉過來,回答:“你原來住的城鎮怎麼樣?”

遊客說:“在我原來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歡批評別人。鄰居之間常說閑話,總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興能夠離開,那不是個令人愉快的地方。”搖椅上的老人對陌生人說:“那我得告訴你,其實這裏也差不多。”

過了一會兒,一輛載著一家人的大車在老人旁邊的加油站停下來加油。車子慢慢開進加油站,停在老人和他孫女坐的地方。

這時,父親從車上走下來,對老人說:“住在這城鎮不錯吧?”老人沒有回答,又問道:“你原來住的地方怎樣?”父親看著老人說:“我原來住的城鎮每個人都很親切,人人都願幫助鄰居。無論去哪裏,總會有人跟你打招呼,說謝謝。我真舍不得離開。”老人看著這位父親,臉上露出和藹的微笑:“其實這裏也差不多。”

車子開動了。那位父親向老人說了聲謝謝,驅車離開。等到那家人走遠,孫女抬頭問老人:“爺爺,為什麼你告訴第一個人這裏很可怕,卻告訴第二個人這裏很好呢?”老人慈祥地看著孫女說:“不管你搬到哪裏,你都會帶著自己的態度,所以那地方可怕或可愛,全在於你自己!”

我們之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隻看到別人是怎麼對待自己的,而從不去想自己是怎麼對待別人的。有什麼事情求朋友,從來不會想別人是否有空,是否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或者朋友已經很累了,拒絕了他的請求,他也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是朋友沒有為自己著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朋友也有自己的生活。沒有人是單單為了某一個人而存在的。當我們感受到朋友的冷落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責怪,而要從自身開始檢討,看看自己是否做了更加過分的事情。因為你對待別人是什麼態度,別人也往往會對你什麼態度。

維護友情,需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體諒的心。如果一直都以私利的角度去要求別人做事情,那麼隻會招致別人的反感。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聽到“什麼樣的人會交什麼樣的朋友”“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之類的話,其實那就是將人以群分,告訴我們,你怎樣經營你對別人的感情,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

第十節 給別人的要比別人期待的多一些

即使你的投入無法立刻讓你得到相應的回報,也不要失望和沮喪,因為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

西諺有雲,“工作中的傻子永遠比睡在床上的聰明人強”,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隻做到全心全意、盡職盡責是不夠的,還應該比自己份內的工作多做一點,比別人期待的更多給一點,這樣你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給自我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

如果種植一棵小麥隻能收成一粒麥子,那種植小麥就是在浪費時間。但實際上從一株小麥上可收成許許多多的麥子。盡管有些小麥不會發芽,但無論農夫麵臨什麼樣的困難,他的收成必定多出他所種植的好幾倍。

多付出一點點是一種經過幾個簡單步驟之後,便可付諸實踐的原則。它實際上是一種你必須好好培養的心境,你應使它變為做好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

如果你是以不情願的心態提供服務,那你就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報;如果你隻是從為自己謀取利益的角度提供服務,那你就可能連希望得到的利益也得不到。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為杜蘭特工作時,職務很低,但現在卻已成為杜蘭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升遷,是因為他“每天多幹一點”。

有人曾經拜訪道尼斯先生,並且詢問他成功的訣竅。他平靜而簡短地道出了個中緣由:“在為杜蘭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仍然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因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辦公室裏。是的,的確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認為自己應該留下來,在需要時為杜蘭特先生提供一些幫助。”

“工作時杜蘭特先生經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親自來做的。很快,他就發現我隨時在等待他的召喚,並且逐漸養成了召喚我的習慣……”

杜蘭特先生為什麼會養成召喚道尼斯先生的習慣呢?因為道尼斯自動留在辦公室,使杜蘭特先生隨時可以看到他,並且誠心誠意為杜蘭特先生服務。這樣做獲得報酬了嗎?沒有。但是,他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使自己贏得了老板的關注,最終獲得了提升。

身處困境而拚搏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這是人生永恒不變的法則。如果你能在作好份內的工作的基礎上多做一點,那麼,不僅能彰顯了你的勤奮,還能提升你的能力,使你具有更強大的生存力量,從而擺脫困境。

社會在發展,公司在成長,個人的職責範圍也在擴大。不要總是以“這不是我份內的工作”為由來逃避責任。當額外的工作分配到你頭上時,不妨視之為一種機遇。

想要成功既要學習專業知識,也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麵,一些看似無關的知識往往會對未來起到巨大的作用。而“每天多做一點”則能夠提供給你這樣的學習機會。

多付出一點點的意義還在於強化自己的工作能力,並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如果你能抱著最佳心態,執行你的任務,便能更進一步強化你的技術。借著有規律的自律行動,你將會越來越了解多付出一點點的整個過程,並會在潛意識中產生對“高品質工作”的要求。

多付出一點點,就像一盞明燈一樣照著你,同時也照亮了他人。

即使你的投入無法立刻讓你得到相應的回報,也不要失望和沮喪,因為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

為什麼鐵匠的手臂會比一般人強壯,為什麼經常遭受暴風雨侵襲及陽光照射的樹木會比其他樹木粗壯,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多付出一點,多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