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多結交一些帶“圈”的朋友
朋友的介紹相當於信用擔保,朋友要把你介紹給其他人,就意味著朋友是為你做擔保。
生活中,應多認識一些帶“圈”的朋友,多認識一些朋友多的人。因為每個人的人脈網都是不一樣的,朋友的朋友也有可能成為你的朋友。
在生活中多認識一些帶“圈”的朋友,主要有兩個含義:一是多認識一些朋友多的人;二是盡量擴大交際圈。拓展人脈的關鍵就是認識更多的人。多結交新朋友,多參加新的社區活動,擴大你的社交圈,就可以讓你結交各個階層的朋友,不但讓你的生活多姿多彩,而且還能擴大你的視野與見識,讓你在你的領域裏能夠占有更大的優勢。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精神食糧。
結交朋友的前提是培養自己,提升自己的氣質,改善自己的交際。如果你希望獲得一個超人氣的人脈圈子,那麼照著以下建議去做,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1.樂於結交朋友
采取主動的姿態參與各種社交活動是拓展交際圈的一個必然途徑。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社團,加入一個集郵社、一個健身俱樂部,等等。我們要樂於結交朋友,無論何時何地,如果有人想主動結識你,絕不要當場立刻拒絕,而應馬上做出友善的回應,向對方展示你的友善和真誠。永遠記住,多善待一個希望結識你的人,你就多增加一份人脈,並可能因此而多得一次事業良機。
2.培養受歡迎的性格
俗話說:“千人千麵,各人各性。”有一種人盡管有很高的社交要求,但他們仍然會覺得和別人交際會心神不寧,帶給自己莫名的緊張。鍛煉自己的“耐性”,可以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上得到改善。
3.以開放的心態容納朋友
開放的心態包括勇於聽取朋友們的意見和批評。隻有善於吸收意見的人,才能很快成長。如果你想擁有更多更好的朋友,就應該培養開放寬容的心態。我們建設人脈的目的之一就是為自己增加發展的外力。能夠為自己提意見的朋友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朋友,隻有處處尋找朋友,聽取朋友們的建議,才是理性和成熟的表現。
除了自己結交朋友外,利用身邊的朋友介紹也可擴大你的交際圈。帶圈子來的人和不帶圈子來的人的附加價值是不一樣的。我們知道在人脈網中,朋友的介紹相當於信用擔保,朋友要把你介紹給其他人,就意味著朋友是為你做擔保。基於這一點,你可以請你的朋友介紹他的朋友給你認識。就像我們做客戶服務一樣,如果你的新客戶是一個強有力的老客戶介紹的,那麼這位新客戶一下子就會接受你或你的服務。
你會發現這樣積累人脈資源的成本是最低的,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做介紹,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請客吃飯,這些都省下來了。
我們思考問題通常隻站在自己的角度,再好的個人,其實都有自私的一麵,單個人總是有偏差和缺陷。所以,認識一些帶“圈”的朋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彌補我們個人在社會關係中的不足。
要認識一些帶“圈”的朋友,首先必須假定一個前提,我們所擁有的人脈資源如同做生意,也是一種社會交換。我們跟朋友之間之所以可以維持互動關係,是因為我們各自有可交換的東西,這種交換不僅是不同價值的交換,而且是不同價值透過交換彌補各自需要的,對雙方都是有意義的。
曾有人總結出一條人脈資源的黃金法則,那就是“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以怎樣的方式去對別人”。如果要獲得朋友圈裏的資源,你就要舍得奉獻自己圈裏的資源。
第二節 朋友不能用到了才想起
生命中的老朋友,他們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你人生的一盞燈、感情的支柱、窮困潦倒時的避難所。
經常與他人保持聯係,是你求人辦事不可缺少的環節。因為,人生活在社會當中,時時刻刻都要在群體活動中度過,沒有群體活動的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社會交際、朋友間的聯絡便成了人生的焦點問題之一。
人際關係需要精心經營和維護,在與朋友的交往中需要培養一種習慣:沒事的時候也要記得與他們經常保持聯絡。如果平時連一聲問候也沒有,隻有到了有事相求時才找出塵封已久的名片簿查找別人的聯係方式,與別人聯絡,那麼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就拿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說,如果你的一位十多年前的小學同學,與你住同一城市,彼此都知道對方的聯係方式。但是在逢年過節或者你遭遇不順時,他從來就未對你問候過。突然有一天,他主動打電話過來要你幫他一個忙時,你會怎麼想呢?多少還是會有那麼一點不太樂意去幫他吧。反過來,如果你與他有過幾次聯絡,他在節日或你的生日時問候過你,在你患難的時候關心過你,這時他打電話過來尋找你的幫忙,你心裏就樂意多了吧。
道理其實很簡單,經常與別人保持聯係,你才能在別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分量。有了這些,才會為你以後求人辦事積累資本。
一般來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會隨著見麵次數的增多而加深,很久不見麵的朋友自然會日漸疏遠。即使你身為上班族,也不要一天到晚埋頭在辦公桌前,不論多麼忙碌的人,也總會有吃飯的時間和休息的時間。那些從事業務工作的人,整天都在外麵奔跑,隻有吃飯時間才會回到公司,這樣更能夠多利用在外麵跑的機會,聯絡朋友。至於整日守在辦公桌邊的人,則不妨利用午餐時間,與在同一地區工作的朋友共進午餐。與其每天一個人吃飯,不如偶爾也打個電話約其他朋友一起吃頓飯,如果沒有時間一起吃飯,那麼一起喝杯咖啡也可以。如果彼此的距離稍遠,坐計程車去也沒關係,反正隻不過是偶爾一次的聯誼。那些斤斤計較這些小錢的人,很難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雖然上班族的收入很有限,得靠省吃儉用才能存一點錢,但是,如果因此而失去了所有與朋友來往的機會,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那些生命中的老朋友,他們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你人生的一盞燈,是你感情的支柱,是你窮困潦倒時的避難所,所以更值得珍惜,而保持聯係就是珍惜朋友的一種方式。在他們生日的時候給他們一份驚喜,一件小小的禮物,一句祝福的話語,都能讓他們感動良久。天冷的時候,隻需要花一分鍾,以短信告訴他們“天冷了,注意加衣”,就會讓人覺得你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加珍視你。
總之,無論你采用何種方式,都要積極地與你的新老朋友保持密切的聯係,這樣你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
第三節 成功不在於你會做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
從來沒有一個人的成就是單打獨鬥的結果,如果沒有背後強大的社會關係資源,那麼個人能力再強也隻有“望夢想興歎”的份兒。
好萊塢有句流行語:“成功不在於你會做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這是關於人際關係的作用再形象不過的說法了。
人脈的重要性使得我們每個人都認同“多個朋友多條路”這樣的說法。成功的必由之路是經營人心,打理好人際關係。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個點心店主李沙庚,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的青睞。但其賺錢後便摻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
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寫“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雖然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
鄭板橋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衰落,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
李沙庚感悟,這才知道經營人心的重要性。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從來沒有一個人的成就是單打獨鬥的結果,如果沒有背後強大的社會關係資源,那麼個人能力再強也隻有“望夢想興歎”的份兒。
有人說,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80%靠人際關係,因此如何織就一張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網,就體現了情商的高低。
簡的生活一直都是豐富多彩的:在公司,和同事們聚在一起說說話,休息的時候聊聊天,工作似乎也變得輕鬆了許多。但是,她不會讓同事過多地了解自己的個人生活。
煩心的時候,她會打電話給自己的閨中密友,向她傾訴心中的煩惱。很多時候,她親密無間的男友求她:“親愛的,你為什麼不對我說呢?難道你不信任我嗎?我願意傾聽的……”可是這些話都沒有用,簡依然故我。
到了周末和假期,簡會挽上男友的胳膊,兩個人就像突然蒸發了一樣。
還有更離奇的時候,簡誰也不告訴就和業餘登山隊的朋友出去了,兩天之後,又興高采烈地回來。
出去逛街的時候,她會拉著朋友愛瑪一同前往;去參觀油畫展覽時,大學時那個和她年齡相仿的老師準會被她揪出來……
總之,她身邊的人總是在不停地變換,簡的日子在不同朋友的陪伴下歡快地度過。
簡之所以能輕鬆快樂地生活,就是因為擁有好人緣。
拓展人脈的時候,我們要把像簡這一類擁有好人緣的人當做主要目標。
拓展人脈的關鍵就是認識更多的人。人們大多生活在一個既定的生活圈子內。如果你接觸的是同一群人,那麼你的成長是有限的;如果將自己局限在很小的社團內,就隻會讓你覺得枯燥乏味、沉悶寂寞。
如果你能夠不斷擴大你的生活圈子,你的交友層次也就會得到不斷提升;如果你能夠勇於嚐試新的事物,你就能突破內心種種的困難和障礙。因此,你必須借助“好人緣”之人的力量跨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必須接觸不同類型的人,因為不同類型的人會帶給你不同的刺激,不同的刺激會帶給你不同的創意和靈感,讓你在你的領域裏占有更大的優勢。
第四節 沒有回報不等於白付出
很多付出往往會在日後的某個你根本發現不了的地方回贈給你。
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饑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卻隻有一角錢。於是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
然而,當一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隻乞求給他一口水喝。這位女子看到他饑餓的樣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
年輕女子微笑著回答:“一分錢也不用付。我媽媽教導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這個叫霍華德·凱利的小男孩就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的他不僅自己渾身是勁,還更加相信上帝和整個人類。本來,他已經打算放棄了。
數年之後,那名女子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由專家會診治療。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也參加了醫療方案的製訂。當他聽到病人來自的那個城鎮的名字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她的病房。
身穿手術服的凱利醫生來到病房,一眼就認出了恩人。回到會診室後,他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她的病。從那天起,他就特別關照這個對自己有恩的病人。
經過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藥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裏,他看了一下,便在通知單的旁邊簽了字。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她的病房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要她用整個餘生來償還。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醫藥費已付:一杯牛奶。”簽名是霍華德·凱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