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二十幾歲的人也要有放棄的膽量(3 / 3)

一天,當地的一位土著向導檢視完洛威爾的背包之後,突然問了一句:“這些東西讓你感到快樂嗎?”洛威爾愣住了,這是他從未想過的問題。洛威爾開始問自己,結果發現,有些東西的確讓他很快樂,但是,也有些東西實在不值得他背著它們走那麼遠的路。

洛威爾決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東西送給當地村民。接下來,因為背包變輕了,所以他感到自己不再有束縛,旅行變得更愉快。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其實就像洛威爾一樣,讓自己背上了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包袱,以致在行走的過程中讓自己不堪重負,使自己失去了快樂。隻有丟下這樣的包袱,才能輕裝便行。

放不下舊我,接納不了新我,就很容易對生活失望,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足以讓人絕望的處境,隻有對生活的處境絕望的人。不能因為經曆過一次失敗的戀愛,人就永遠不再戀愛,人們還是會在悲傷之後,又全力以赴地進入下一次的戀愛。不能說第二次的戀愛就不真誠,而是人會在過去的失敗中不斷地總結經驗,讓自己下次做得更加優秀。也隻有那些關閉了過去的窗,打開了未來的門的人才能呼吸到更新鮮的空氣,看到更廣闊的星空。

丟棄舊我,接納新我,就如同一個人想往自己的衣櫃裏再放進去一些新的衣服,但是舊衣服擠滿了櫃子的空間,隻有拿出那些舊的衣服,才能給新的衣服騰出空間。有人覺得拿出來扔掉太可惜了,但實際上這些衣服的利用率極低,隻是占用了空間。心也一樣,如果存了過多過去灰暗、悲傷的事情,那麼,未來幸福、美好的感覺就永遠無法填進你的大腦,人又怎麼會快樂起來呢?所以,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像換掉舊衣服一樣,將腦中那些過去的悲傷的、失望的事情一件件地倒出腦海,將那些美好的、充滿希望的事情換進去,隻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快樂起來。

二十幾歲的我們,不論過去如何艱辛,不論過去多麼悲慘,我們都有理由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相信我們的未來是最美好的,我們能做最喜歡的事情,會遇到自己最愛的人,會過上最美好、最溫馨的日子。這一切的達成便需要勇於丟棄舊我,接納新我。

第八節 得意失意隻不過是人生常態

古人雲:“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誌。”不管我們身處何種環境,承受什麼樣的壓力,都隻有坦然麵對才能走得輕鬆。

從前,有一個老童生考秀才,已經考得胡子都白了,仍沒考取。有一年,他正好與兒子同科應考。到了放榜的那一天,他正關在屋裏洗澡,兒子看榜回來,高興地報喜:“父親,我已考取了。”

老童生在屋裏一聽,便大聲嗬斥:“考取一個秀才算得了什麼,這樣沉不住氣!”兒子一聽,嚇得不敢大叫,便輕輕地說:“父親,你也考取了。”老童生一聽,忘了自己光著身子,連衣服都沒穿上,就忙打開房門,大聲嗬斥:“你怎麼不先說?”

這個故事讀來不禁讓人啞然失笑,老童生笑兒子不能以一顆平常心麵對輸贏成敗,沉不住氣,可他自己卻更加不能平靜地麵對人生的得失。

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如同這個老童生一樣,麵對人生的起伏不能自已,成功了便揚揚得意,甚至自以為是,失敗了便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對生活中的其他一切都失去了興趣。逢人誇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遇到別人批評就覺得處處不如人。

人生如同一葉舟,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掌舵者,在風和日麗的時候不要忘記隨時都可能遇到危險,在風浪大的時候更要努力讓自己的小舟在風雨之中能夠立足。人生當有一顆平常心,輸贏成敗乃人生常態,隻有寵辱不驚才能走好生活的路。

名利榮辱,容易使人動心,動心則必會全力追求它們,最終為它們所害。在名利榮辱麵前,保持一顆平常心是很可貴的。

古人雲:“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誌。”不管我們身處何種環境,承受什麼樣的壓力,都隻有坦然麵對才能走得輕鬆。

有一次,有源禪師問大珠慧海大師:“大師修道是否用功?”大珠慧海大師回答:“用功。”有源禪師問:“如何用功?”大珠慧海大師回答:“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有源禪師說:“這和一般人有何不同?”大珠慧海大師說:“一般人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從事何種工作,無論身處什麼位置,遇到的問題可能不同,但所麵臨的壓力其實是一樣的。漫長的工作生涯中,不分晝夜地加班、工作碰到困難、獲得褒獎、遭遇委屈,甚至是挫折連連,這都是我們要經曆的事情,它涉及所有的人,並不是單單指向某一個人,而職場中人不同的反應體現的則是個體的素質。所以,我們應當努力學會,而且必須學會去適應環境,而不是怨天尤人、沾沾自喜抑或是垂頭喪氣。如果我們能夠隨時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寵辱不驚、去留隨意,就能夠簡簡單單、輕輕鬆鬆地麵對自己的生活。

第九節 世上本無公平可以說

公平雖然是人人所期待的,但卻很難光顧每個人的家門。與其期待公平招呼我們,不如在不公平的世態中競逐生存。

生活不是一場辯論,在這裏,沒有公平的法官出席。也許,它給別人的全是玫瑰花,而給你的則是刺人的荊棘。無須強求公平,隻要你能夠理解並熱愛生活,坦然迎接風雨,有朝一日,你手中幹枯的荊棘就會綻放出最明豔的玫瑰。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人都認為公平合理是生活中應有的現象。我們經常聽人說:“這不公平”或者“因為我沒有那樣做,所以你也沒有權利那樣做。”我們整天要求公平合理,每當發現公平不存在時,心裏便不高興。應當說,要求公平並不是錯,但是,如果因為不能獲得公平,就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其實大可不必。

實際上,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你尋找絕對公平就如同尋找神話傳說中的奇跡一樣,是永遠也找不到的。這個世界不是根據公平的原則而創造的。譬如,鳥吃蟲子,對蟲子來說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蒼蠅,對蒼蠅來說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隻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這個世界並沒有公平。颶風、海嘯、地震等都是不公平的。公平隻是神話中的概念。人們每天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快樂或不快樂,都是與公平無關的。這並不是人類的悲哀,隻是一種真實情況。

達爾文寫下了進化論,就已經告訴了人們“適者生存”的道理。自然界整體呈現公平有序的狀態,而實際上卻是由不公平的競爭組成。我們向任何人投訴公平的時候,首先我們的內心就已經有了“為自己好”的傾向。

因此,強求公平是一種不實際的、毫無益處的行為。其實,不管生活對你是不是公正的,你都別無選擇地要麵對它。雖然生活給你什麼你不能控製,但能否改變生活的給予,就是你的事情了。

許多知名人士,都深知世界的不公平性,所以他們會尋找種種機遇,然後抓住機會,奮力拚搏。我們必須要有這一點認識,承認生活沒有公平可言。

承認生活中充滿著不公平並不是告訴我們不爭,相反,它會激勵我們去盡己所能,而不再自我神傷。承認這一事實也會讓我們不再為他人遺憾。每個人在成長、麵對現實、做種種決定的過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難題,每個人都有感到成了犧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對待的時候。這些我們都不得不正視。當我們能夠正視它,並擺正心態時,就會從自我憐憫中走出來,並采取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行動。

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雖然年輕人如同初生牛犢般不怕虎,但他們也最終會遭遇碰壁和不公平待遇。希冀公平是天真青年的想法,不公平的社會競爭才是當下的現實。所以,在無法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厄運麵前,無須強求公平,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並為反抗它而奮鬥。

第十節 人生沒有回頭路

別把一切希望放在回頭上,因為人生從來都不可能有回頭路。既然做過了,走過了,你就別無選擇。

很久以前,蘇格拉底的幾個學生向老師請教人生的真諦。

充滿智慧的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麥田邊,這時正是穀物成熟的季節,田地裏到處都是沉甸甸的麥穗。“你們各自順著一行麥田從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摘一個自己認為是最大最好的麥穗。不許走回頭路,不許做第二次選擇。”蘇格拉底神秘莫測地說。

學生們在穿過麥田的整個過程中,都十分認真地進行著選擇。

等他們到達麥田的另一端時,老師已在那裏等候他們。

“你們是否都完成了自己的選擇?”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回答。

“怎麼啦?孩子們,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蘇格拉底再次問。

“老師,讓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說,“我走進麥田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麥穗,但是,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可當我走到最後,卻發現第一次看見的那個麥穗就是最大的。”

另一個學生緊接著說:“我和他恰巧相反,走進麥田不久就摘下了一個我認為是最大最好的麥穗,可是後來我發現,麥田裏比我摘下的這個麥穗更大更好的多的是。老師,請讓我也再選擇一次吧!”

“老師,讓我們都再選擇一次吧!”其他學生一起請求。

蘇格拉底堅定地搖了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這是遊戲規則。”

當你做了一件令你後悔的事後,才明白錯了;當你選擇了一條路後,才發現南轅北轍了。別把一切希望放在回頭上,因為人生從來都不可能有回頭路。既然做過了,走過了,你就別無選擇。所以,人生之中,我們要善待每一次選擇。

起點相差懸殊的人在終點上也可能相差懸殊,這些都是自己當初的選擇所致。我們可以選擇哭泣,也可以選擇微笑,可以選擇努力,也可以選擇懶惰……這些都在於我們自己,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決定了有什麼樣的人生。

由美國勵誌演講者傑克·坎菲爾和馬克·漢森合作推出的《心靈雞湯》係列讀本,這些年來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感動、激勵了無數人。可是誰能想到在開始寫作之前,馬克·漢森經營的卻是建築業呢?

原來,馬克在建築業經營徹底失敗、破產之後,便果斷地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徹底退出建築業,並忘記了有關這一行的一切知識和經曆,甚至包括他的老師——著名建築師布克敏斯特·富勒。他決定去一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創業。

他很快就發現自己對公眾演說有獨到的領悟和熱情,而這是個最容易賺錢的職業。一段時間後,他成為了一個具有感召力的一流的演講師。後來,他的著作《心靈雞湯》和《心靈雞湯Ⅱ》都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

馬克在不斷的選擇之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航向。如果說當初他不及時地進行選擇的話,或許就不會有這個被大眾熟知的馬克了。我們每個人也一樣,在人生的曆練中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進行理智的選擇。

選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選擇意味著放棄,人總怕錯過最好的,於是總難抉擇。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智慧進行權衡,權衡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最值得珍惜,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裏,之後,大膽地做出選擇,一旦選擇了就不要因為失去的那些而後悔,要知道,有失才會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