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掌控好做事的尺度(2 / 3)

那麼,要如何動用人情才不至於透支呢?

1.弄清楚你和對方的情分如何,再決定是不是找他幫忙。

2.如果能不找人幫忙就盡量不找人幫忙,就好像銀行存款,能不動用當然最好,寧可把這人情用在刀刃上。

3.動用人情的次數要盡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

4.要有適度的回饋,也就是“還人情”。回饋有很多種,例如,主動去幫助對方,請吃飯、送禮物都可以。總之,不要把人家幫你忙當成應該的,有“提”有“存”,再提還有!

5.就算對方曾欠你情,你也不可抱著討人情的心態去要求對方幫忙,因為這有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

6.斤斤計較的人,你們交情再深,也不可輕易找他幫忙,否則這人情債會像在地下錢莊借錢那般,讓你吃不消。

如果你不了解這些,動輒找同學、朋友幫你的忙,那麼就會發現,你慢慢變成了不受歡迎的人。當然也有主動幫你忙的人,但切勿認為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陷餅,你若無適度的回饋,這也是一種透支。

對待人情必須把握分寸、把握輕重,如果處理不當,即便你給別人施情,別人也不會接受;你向別人求情,別人也不會幫助你。更何況,世上還有很多勢利之徒,他們對待人情更是“看人下菜”“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涼”“樹倒猢猻散”,於是有人慨歎“人情有冷暖,世態有炎涼”。所以,如何對待人情是每個人都應該把握的大學問。

總之,人情是幫助一個人立身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何經營好你的人情是你要掌握好的一門重要學問。

第五節 講誠信不見得是真君子

小人的危害不可小視,他們雖然處於生活的暗處,卻總能給人致命的一擊。小人的一大特色便是表麵一派和氣,暗地裏卻包藏殺機和禍心。

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人都有,做人不可不信別人,但也不可過分地信賴別人,因為這兩種極端都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不信他人的人根本無法更好地與他人合作,無法獲得更大的成就;過於信賴他人的人則最容易上當,也難做成事情。平日裏那些看起來很講誠信的人,也不見得就是真君子,有些人可以將自己偽裝得很嚴實,在無利益衝突的時候,顯得特別仗義,但是一遇到利益的考驗,便露出了本來的麵目。王莽就是一個善於偽裝的人。

王莽是西漢末年的外戚,早年他勤奮、節儉、孝順,受到當地人的好評。漢哀帝死後,王莽被封為大司馬,由於九歲的平帝年齡尚小,太皇太後年老體弱,所以王莽獨掌了大權。之後,王莽便開始排除異己,結黨營私,收買地方官員,為自己代漢造勢。不過,雖然他心懷不軌卻偽裝得很嚴實,表麵上謙恭有禮,為他人著想,“退休”的官員仍舊給其俸祿的三分之一。

一年大旱,鬧蝗災,王莽建議太皇太後穿不太好的布料,減少吃飯的開支,以表率萬民。他自己也整日吃素,並拿出自己大量的錢財和田地捐助災民,這在官員當中產生了很大影響。等到災情結束後,無論大臣還是百姓都說王莽功德無量,是救苦救難的大英雄。

後來,王莽為奪權清掃道路,殺死長子王宇和漢平帝的全部親族,並毒死了漢平帝,改立兩歲的孺子嬰為帝,自己則獨攬大權。之後,他廢除孺子嬰,自稱皇帝。當王莽問曾經的太皇太後要玉璽時,她憤然擲璽於地,卻也無法改變事實。

王莽在一副救苦救難的外表之下欺騙了許多人,上至太皇太後,下至黎民百姓,在起初都覺得他是個清官,為人民造福,誰又知道在他偽裝的外表之下的這副嘴臉呢?

所以,在生活中,不要以為某個人講誠信,或者看起來很好,就過分地信賴他,將自己的一切都告訴他,這樣很容易給自己造成重大損失,因為小人防不勝防。

安史之亂平定後,因為郭子儀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免有許多人眼紅,為防小人嫉妒,他一言一行都無比小心。有一次,郭子儀生病,有個叫盧杞的官員前來探望。

盧杞是個聲名狼藉的奸詐小人,相貌奇醜,臉色鐵青,臉形寬短,鼻子扁平,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一般婦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

郭子儀聽到門人的報告,立即讓身邊的姬妾們避到一旁不要露麵,他獨自等待。

盧杞走後,姬妾們又回到病榻前問郭子儀:“許多官員都來探望您,您從來不讓我們躲避,為什麼此人前來就讓我們都躲起來呢?”郭子儀微笑著說:“你們有所不知,這個人相貌極為醜陋而內心又十分陰險,你們看到他萬一忍不住失聲發笑,那麼他一定會心存嫉恨,如果此人將來掌權,那麼我們的家族就要遭殃了。”正因為郭子儀對盧杞太了解了,所以在與他打交道時處處小心謹慎。後來,盧杞當了宰相,果然極盡報複之能事,以前稍有得罪於他的人,都被他施法陷害,獨獨對郭子儀另眼相看。

所以,做人要想不受小人之害,一要眼明心亮,二要謹慎。隻有眼明心亮者才能分辨出誰是小人、誰是君子,親之遠之,心中有個尺度。謹慎者思慮細膩,做事嚴謹,既不得罪小人,也不給小人空子鑽,才不致招來橫禍。

第六節 有時候,眼睛是最壞的見證人

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隻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所以要用你的心去看透事情的真相。

真相就像上帝一樣,我們看不見它的本來麵目,必須通過它的許多表現來猜測它的存在。真相往往細弱如絲,混雜在一堆假象裏。二十幾歲的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看到的表麵現象來判斷事情的真假,否則你就很難會有新的突破。因為有時候,眼睛是最壞的見證人。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房裏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麼,老天使答道:“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那頭奶牛死了。

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卻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麵堆滿了古代人藏於此的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

年輕的天使就像一個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他看不到隱藏在紛繁蕪雜的假象背後的真實。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並不一定都是真相。

真理混雜在假象裏,我們的眼睛、我們的心智甚至我們道德上的缺失都會阻礙我們去敲響真理的門,以致對不了解的事、對尚未為人所知的領域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不要太相信你的眼睛,要用你的頭腦去看透事情的真相。

一戶人家養了一條狗、一隻貓。每當主人家中無人時,狗便豎起耳朵,巡視主人家的周圍,哪怕有一丁點兒的動靜,狗也要狂吠著疾奔過去,就像一名恪盡職守的警察,兢兢業業地為主人家做著看家護院的工作。每當主人家有人時,它的精神便稍稍放鬆了,有時還會伏地沉睡。於是,在主人家每一個人的眼裏,這隻狗都是懶惰的,是極不稱職的,便經常不喂飽它,更別提獎賞它好吃的了。

貓是懶惰的。每當家中無人時,便伏地大睡,哪怕成群的老鼠在主人家中肆虐。睡好了,就到處散散步,活動活動身子骨。等主人家中有人時,它的精神也養好了,這兒瞅瞅那兒望望,也像一名恪盡職守的警察,時不時地還要去給主人舔舔腳、逗逗趣。在主人的眼中,它無疑是一隻極勤快、極盡職守的貓,好吃的自然給了它。

由於貓的不盡職守,主人家的老鼠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老鼠將主人家最值錢的家當咬壞了,主人震怒了。他召集家人說:“你們看看,我們家的貓這樣勤快,老鼠都猖狂到了這種地步,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隻懶狗,它整天睡覺,也不幫貓捉幾隻老鼠。我鄭重宣布,將狗趕出家門,再養一隻貓。於是,狗被趕出了家門,而那隻貓仍然在家悠閑地睡大覺。”

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隻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所以要用你的心去看透事情的真相,不經調查,勿下結論,不經思考,更不要做出判斷。

第七節 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

有些話不能直言,便得拐彎抹角地去講;有些人不易接近,就要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搞不清對方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就要投石問路、摸清底細……

所謂“婉求”和“誘導”,指委婉地求對方為自己辦事,就是自己不直接出麵,而是繞開對方可能不應允的事情,選一個臨時想出的虛假目的作為幌子,讓對方答應,等對方進入圈套以後,你的目的就達到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

美國《紐約日報》總編輯雷特身邊缺少一位精明幹練的助理,後來他把目光瞄準了年輕的約翰·海。而當時約翰剛從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卸除外交官職,正準備回到家鄉伊利諾伊州從事律師工作。

打定主意後,雷特就請約翰到聯盟俱樂部吃飯。飯後,他提議請約翰·海到報社去玩玩。坐在辦公桌前,雷特從許多電訊中找到了一條重要消息。那時“恰巧”負責國外新聞的編輯不在,於是他對約翰說:“請坐下來,為明天的報紙寫一段關於這則消息的社論吧。”約翰自然無法拒絕,於是提起筆來就寫。社論寫得很棒,雷特看後大加讚賞,於是請他再幫忙頂缺一個星期、一個月……漸漸地幹脆讓他擔任了這一職務。約翰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回家鄉做律師的計劃,而留在紐約做新聞記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條求人辦事的技巧:委婉地向對方求助。

在運用這一策略的時候,要注意的是:在誘導別人的時候,首先應當引起別人的興趣。

當你要誘導別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時,先得給他一點小勝利;當你要誘導別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時,你最好給他一個強烈的刺激,使他對做這件事有一個要求成功的願望。在此情形下,他已經被一種渴望成功的意識刺激了,於是,他就會很主動地為了獲取成功而努力。

總之,要引起別人對你的計劃的熱心參與,必須先誘導他們嚐試一下,可能的話,不妨使他們先從容易的事入手,先讓他嚐到一些成功的喜悅。

假如你一見到對方就貿然開口求他辦事,就有可能會遭到斷然拒絕,陷入尷尬的境地。有些話不能直言,便得拐彎抹角地去講;有些人不易接近,就要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搞不清對方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就要投石問路、摸清底細……總之,不能直接相求的事情就應委婉地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