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慶年間,給事官李樂清正廉潔。有一次他發現科考舞弊,立即寫奏章給皇帝,皇帝對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麵奏,結果把皇帝惹惱了,以故意揭短罪,傳旨把李樂的嘴巴貼上封條,並規定誰也不準去揭。封了嘴巴,不能進食,就等於給他定了死罪。這時,旁邊站出一個官員,走到李樂麵前,不分青紅皂白,大聲責罵:“君前多言,罪有應得!”一邊大罵,一邊啪啪地打了李樂兩記耳光,當即把封條打破了。由於他是幫助皇帝責罵李樂,皇帝當然不好怪罪。
其實此人是李樂的學生,在這關鍵時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了自己的老師。如果他不顧情勢,直接求皇帝,結果非但救不了老師,自己怕也難脫連累。
所以,當你直接請求別人不成時,就應該換個思路,委婉地向別人提出請求,否則是很難得到別人幫助的。
第八節 有些話有必要說,沒必要信
可以給別人一點甜頭,但萬不可做被別人的場麵話所吸引的“蒼蠅”,輕信別人的一時之言有時不是一種善良,而是一種愚鈍。
二十幾歲時我們與人交際,難免會有一些不太符合實際的話語,一方麵是自己說給別人聽的,另一方麵是別人說給自己聽的。一些寒暄的話語、讚揚的語言會讓別人心生感激,更容易讓你接近,所以有必要說,但是作為聽的人來說,可以高興一下,卻千萬不可當真,如果當真了,到頭來也隻能是耽誤了自己。
張文在國有單位任職,十幾年沒有升遷,於是通過朋友牽線,拜訪一位經管調動的單位主管,希望能調到別的單位,因為他知道那個單位有一個空缺,而且他也符合資格。那位主管表現得非常熱絡,並且當麵應允,拍胸脯說:“沒問題!”
張文高高興興地回去等消息,誰知半個月、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一點消息也沒有。打電話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開會”;問朋友,朋友告訴他,那個位子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氣憤地問朋友:“那他又為什麼對我拍胸脯說沒有問題?”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事實上,那位主管隻不過說了一些應一時之景的場麵話,張文卻天真地相信了這些話,並開始守株待兔起來。
在人性叢林裏,人往往會呈現他的多麵性,在不同的時空,善與惡會因不同的刺激而以不同的麵貌出現。沒有一個人完全壞,也沒有一個人完全好,好人可能會做一些後悔的事情,壞人也可能會做一些好事。我們常常無法判斷別人對你所用的是否為真心,所以,當萍水相逢之人在你麵前做出許諾時,不能被這一時的“善”意衝昏了頭腦,應保持理智,讓自己回到真實的生活軌道上來,如此方能看出對方的用心如何。
對於拍胸脯答應的場麵話,你隻能保留態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隻能姑且信之,因為人情的變化無法預測,你既然測不出別人的真心,就隻好抱持最壞的打算。要知道對方說的是不是場麵話也不難,事後求證幾次,如果對方言辭閃爍、虛與委蛇,或避不見麵、避談主題,那麼對方說的就真的是場麵話了。對這種場麵話,也要有清醒的頭腦,否則就可能會壞了大事。
雖說場麵話不可信,但我們自己還是要學會說的,一些無礙原則與是非標準的場麵話,也是一個人在紛繁複雜的社交場所立足的一種技能。
如果當麵稱讚他人,可以稱讚他的孩子聰明可愛,稱讚他人的衣服大方漂亮,稱讚他人教子有方等,這種場麵話所說的有的是實情,有的與事實存在相當的差距,有的則正好相反,而且這種話說起來隻要不太離譜,聽的人十有八九都會感到高興,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興。當麵答應他人的話,如“我會全力幫忙的”“這事包在我身上”“有什麼問題盡管來找我”等,這種話有時是不說不行,因為對方運用人情壓力,如果當麵拒絕,場麵則會很難堪,而且會得罪人;對方纏著不肯走,那更是麻煩,所以用場麵話先打發一下,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上忙或不願意幫忙再找理由,總之,有緩兵的作用。
去別人家做客,要謝謝主人的邀請,並稱讚菜肴的精美、豐盛可口,並看實際情況,稱讚主人的室內布置、小孩的乖巧聰明……
這都是一些場麵話,懂得說才能更受歡迎,不過說過了,就會讓人感到虛偽。
俗話說得好,“蜜比醋更能吸引蒼蠅”,二十幾歲的我們要學會說點場麵話,可以給別人一點甜頭,但萬不可做被別人的場麵話所吸引的“蒼蠅”,輕信別人的一時之言有時不是一種善良,而是一種愚鈍。
第九節 在情緒控製你之前控製情緒
實際上,隻要我們自己不生氣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生氣都是自找的,所以在生氣的時候我們要適當進行情緒轉換,讓自己更好受些。
生活之中,我們感受周圍的事物,形成我們的觀念,作出我們的判斷,無一不是由我們的心靈來進行。然而,不好的情緒常常折磨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在做事時出現種種偏差。因此,我們盡量要在情緒控製自己之前控製情緒。那些能取得成就的人往往是能駕馭情緒的人,而失敗得一塌糊塗的人則通常是被情緒控製的人。
一名初涉歌壇的歌手,滿懷信心地把自製的錄音帶寄給某位知名製作人。然後,他就日夜守候在電話機旁等候回音。
第一天,他因為滿懷期望,所以情緒極好,逢人就大談抱負。第十七天,他因為情況不明,所以情緒起伏,胡亂罵人。第三十七天,他因為前程未卜,所以情緒低落,悶不吭聲。第五十七天,他因為期望落空,所以情緒壞透,拿起電話就罵人。沒想到,電話正是那位知名音樂製作人打來的。他為此而毀了希望,自斷了前程。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這位青年一樣在生氣發怒時喪失了很多機會。人生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生氣的時候我們應該強迫自己控製好情緒,不要讓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婦人脾氣十分古怪,經常為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生氣。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氣不好,但就是控製不了自己。
朋友對她說:“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為什麼不去向他訴說心事,請他為你指點迷津呢?”於是她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訴說心事,言語態度十分懇切,渴望從高僧那裏得到啟示。高僧一言不發地聽她闡述,等她說完了,就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然後鎖上房門,悄聲離去。
婦人本想從禪師那裏聽到一些開導的話,沒想到禪師一句話也沒有說,隻是把她關在這個又黑又冷的屋子裏。她氣得跳腳大罵,但是無論她怎麼罵,禪師都不理會她。婦人實在忍受不了,便開始哀求,但禪師還是無動於衷,任由她在那裏說個不停。
過了很久,房間裏終於沒有聲音了,禪師在門外問:“還生氣嗎?”婦人說:“我隻生自己的氣,我怎麼會聽信別人的話,到你這裏來!”
禪師聽完,說道:“你連自己都不肯原諒,怎麼會原諒別人呢?”於是轉身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還生氣嗎?”
婦人說:“不生氣了。”
“為什麼不生氣了呢?”
“我生氣有什麼用呢?還是隻能被你關在這個又黑又冷的屋子裏。”
禪師說:“你這樣其實更可怕,因為你把你的氣都壓在了一起,一旦爆發,會比以前更加強烈。”說完又轉身離去了。
等到第三次禪師問她的時候,婦人說:“我不生氣了,因為你不值得我為你生氣。”
“你生氣的根還在,你還沒有從氣的旋渦中擺脫出來!”禪師說道。
又過了很長時間,婦人主動問道:“禪師,你能告訴我氣是什麼嗎?”
高僧還是不說話,隻是看似無意地將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婦人終於頓悟:原來,自己不氣,哪裏來的氣?心地透明了,了無一物,何氣之有?
實際上,隻要我們自己不生氣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生氣都是自找的,所以在生氣的時候我們要適當進行情緒轉換,讓自己更好受些。
在一生中,遇到事情,有人會覺得自己倒黴透頂,於是,嘴裏罵著,心裏恨著。其實這樣的生氣是無謂的,因為根本不能改變現狀,還不如利用這些時間想想如何變不利為有利,跨過艱難。
第十節 做到位,但不可越位
擺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有節製地出力和做人,“越位”隻會讓你吃力不討好。
讓那些位居於你之上的頭兒時刻有一種優越感,感覺他們自己高人一等。如果你想要取悅他們,或者要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麼你千萬不能表現過頭。炫耀自己的才能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會引起上司們的恐懼和不安。你隻要把事情做得很好,可是卻並不逾矩,就會得到上司的賞識,而不是嫉妒。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富凱是一位生性愛揮霍的人,他的生活充滿著奢華的宴會、漂亮的女人及笙歌豔舞。富凱精明幹練,是國王不可或缺的左右手,因此在首相馬薩林去世時,他滿心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繼位者,沒想到國王竟決定廢掉首相的職位。富凱懷疑自己已失寵,因此他決定策劃一場前所未有的、最壯觀的宴會來討國王歡心。
當時歐洲最顯赫的貴族以及最偉大的學者都參加了這場盛大的宴會,莫裏哀甚至為了這次盛會寫了一出劇本,並親自表演。宴會上的佳肴珍饈令客人們大開眼界,富凱為了向國王致敬而聘人製作的音樂流瀉其間。宴會一直延續到深夜,賓主盡歡,除了國王,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最令人讚歎的盛事。
遺憾的是,富凱的地位並沒有因這場奢華的宴會而獲得提高。第二天一早國王就下令逮捕了富凱。不久富凱被控竊占國家財富,他被送進一所與世隔絕的監牢,在單人囚房裏度過了人生最後的時光。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很簡單,因為國王傲慢自負,他希望自己永遠是眾人注目的焦點,永遠高高淩駕於臣民之上,他無法容許任何人在任何方麵超越自己,掩蓋了他的王者光芒。然而天真的富凱卻搶盡了主子的風頭,用這種方式向國王示好,無異於自取滅亡。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跟在上司身邊的人,確實是不容易的。反應遲鈍,不醒目靈活,會被認為是無用;可是處處顯得光芒四射、高人一籌,又會引起上司的忌恨。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大多都是打工一族,在他人屋簷下,就應該熟諳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越級越權,企圖蓋過上司的風頭,在上司的上司那裏表現自己,這種行為會嚴重損害到部門主管的感情,給自己以後的晉升帶來難以逾越的障礙。因此,除非萬不得已,千萬不要越級。公司像一部複雜而精密的機器,每一個部件都在固定的位置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以保障整部機器的正常運轉。然而有一部分人為了突出自己,老是喜歡搞越級活動,這些人大部分都對自己的頂頭上司有某種不信任或者不服氣。這樣做的後果是擾亂了公司正常的工作程序,造成人為的關係緊張,反而影響了工作效率,更會影響到自己的晉升之路。
其實隻要記住一條原則,永遠不要讓自己的光芒遮蓋了上司,也就是切勿冒犯上司,不搶上司的風頭;做事情把握分寸,要到位而不要越位,總是比上司矮一截,或是把功勞推給上司,任何情況下都不讓上司覺得你對他是有威脅的。能夠做到這些,自然就能夠在陷阱重重的權力森林中得以自保,進而提升自我,獲得事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