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堪稱一代影後,如果說她的成名百分之八十靠的是機遇,那麼百分之二十則是靠她本身特有的氣質和不懈的努力。1983年,18歲的張曼玉報名參加了當年的港姐選美大賽,並在決賽中獲得了亞軍和“最上鏡小姐”的榮譽。從此,人們便認識了這個容貌秀麗、活潑可愛的小姑娘,而她的職業生涯和人生理想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她的人就像她的名字一樣,給人以曼妙靈秀、溫雅純淨的感覺。身材修長、笑容純真、嬌憨可愛,烏黑飄逸的長發、明亮慧黠的雙眸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的相貌在演藝圈裏雖然算不上最漂亮,但卻很有特點,她的美麗讓人無法複製。在多年的演藝生涯裏,張曼玉一直保持著清新自然的本色,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成為世界影迷心中無法替代的偶像。
同年與張曼玉一起選上的佳麗有48人,當時的冠軍恐怕已經不為人所知了,而張曼玉卻讓人們無法忘記。對張曼玉而言,如果她沒有保持自己清純自然的本色,而是隨波逐流,追趕所謂的“時尚”,那麼也就不會得到命運女神的眷顧。
本色就是不矯揉造作,不過分修飾,把自己最本真的一麵呈現出來。若過多地摻雜社會上所謂“規則”的東西,隻會讓人走彎路。這樣的人太“精明”了,社會上的枝枝蔓蔓都幹擾著他,使他做事情不能一心地直奔目標,不是通過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而是將精力花在討好上司、拉幫結派上,自然無法更快地達到目標。
所以,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越是急功近利,越是達不到目的。人生很多事情都要慢慢來,隻有凡事做到舉重若輕,一步步地走穩了、走實了,才能走得更快、更好。
第六節 執著很可能隻是一相情願的固執
失敗者常常混淆了工作本身與工作成果。他們以為大量工作,尤其是艱苦工作,隻要堅持,有著執著的態度,就一定會取得成功,但結果卻總是事與願違。
大多數人從小就被教導,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隻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達到目的”。由於“不惜代價,堅持到底”這一教條的原因,那些中途放棄的人,就常常被認為“半途而廢”,令周圍的人失望。事實上,有時候這樣的堅持很可能隻是一相情願的固執。
一個胖女孩最近在減肥,她一直認為發胖是因為吃的食物太多造成的,所以,決定節食。她也果然有毅力,每天的主食絕不超過二兩,其餘皆用水果、蔬菜來填補。然而,兩個月之後,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離開她一樣,依然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而她卻由於營養不良,已變得比較虛弱,爬三層樓梯都會氣喘籲籲。
盡管這樣,她仍認為是自己堅持的時間太短,又過了一個月,情況還是那樣。沒有辦法,家人把她拉到醫院,征求醫生的意見。醫生告訴她,減肥是要講科學、講方法的,不能隻靠節食,還要結合運動,並保持心情舒暢。
女孩聽了醫生的話,意識到了曾經的“堅持”都是無用的。於是她按照醫生教的方法,每天堅持鍛煉,適當節食,並通過聽音樂等方式愉悅心情。果然,一段時間之後,她取得了很大的減肥成效。
其實,不隻減肥要講方法,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正確的方法。
銷售經理經常對業務受挫的推銷員說:“再多跑幾家客戶!”父母常對拚命讀書的孩子說:“再努力一些!”但是這些建議都有一個漏洞,比如對於一位高爾夫球高手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多做練習,而是要先把揮杆要領掌握好,否則,再多的練習也沒用。對於我們來說,正確的方法往往比執著的態度更重要。
在工作中,設定目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也常會設計一套工作方案,並執著地依照這套方案行事,而完全忘記了要根據形勢的變化更換方案。其實,隻要頭腦稍稍地轉動一下,選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獲得更好的結果。
肯·富奇辭掉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業務員工作,改當顧問。大概因為剛剛進入新行業,有一段時間,他變得十分散漫,工作時經常狀態不佳,耽誤了不少業務。他痛苦極了,決定養成一個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習慣。這時有人建議當他每天早上走下樓梯到樓下的辦公室時,打扮得就像要去外麵的公司上班一樣,這樣做顯得專業,隨時準備好突然有人來邀請他與客戶約會,以及讓自己的心理處在工作狀態中。後來肯·富奇發現,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方法。
態度執著者經常自己摸索方法。但既然成功可以複製,經驗可以傳承,又何苦去慢慢學炸雞的技巧?加盟肯德基開家分店吧,操作手冊上寫得很清楚,你很快就能夠炸出美味的雞肉,並且招聘來的員工即使沒學過做快餐,按照炸雞配方及流程照做一遍,也能做出肯德基炸雞。走遍每一家分店,都會吃到一樣好吃的炸雞,就是這個道理。
在工作中,我們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當遇到難題的時候,絕對不應該一味下蠻力去幹,要多動些腦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確。
第七節 靠誰也不如靠自己
你所能依靠的隻有你自己,誰也救不了你,誰也代替不了你,隻有自己幫助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人生如同一頓自助餐,不能坐等著別人來為你服務、照顧你、幫助你,“攙扶”著你走完坎坷的人生路。你所擁有的永恒不變的資源就是你自己,想要真正有所成就,想要擁有一段真正充實的人生,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棄心中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要奢求別人會向你伸出援手,隻有自己動手,自己奮鬥,才能為自己打拚一片美好的未來。
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洛奇到一家分公司去視察工作,在衛生間裏,他看到一位小夥子正跪在地上擦洗黑汙的水漬,並且每擦一下,就虔誠地叩一下頭。洛奇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何如此。這位小夥子答道:“我在感謝一位聖人,他幫助我找到了這份工作,讓我終於有了飯吃。”洛奇笑了,說:“我曾經也遇到一位聖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你願意見他一下嗎?”小夥子說:“我是個孤兒,從小靠別人養大,我一直都想報答養育過我的人。這位聖人若能使我吃飽之後,還有餘錢,那麼我很願意去拜訪他。”
洛奇說:“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高山,叫胡克山。據我所知,那上麵住著一位聖人,能為人指點迷津,凡是遇到他的人都會前程似錦。10年前,我到南非登上過那座山,正巧遇上他,並得到他的指點。假如你願意去拜訪,我可以向你的經理說情,準你一個月的假。”這位年輕的小夥子是個虔誠的教徒,他謝過洛奇後就真的上路了。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最後終於到達了自己心中的聖地。然而,他在山頂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麼都沒有遇到。
小夥子很失望地回來了。他見到洛奇後說的第一句話是:“董事長先生,一路我處處留意,但直至山頂,我才發現,除我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洛奇說:“你說得很對,除你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因為,你自己就是聖人。”後來,這位小夥子成了美孚石油公司一家分公司的經理。有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向記者講述了上麵的故事,並補充了這麼一句話:“發現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人生成功的開始。任何人隻要相信自己,就能夠創造奇跡。”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即便是聖人,也知道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有句名言叫“自助者天助”。人隻有獨立,並發現自己的才能之處,對此加以利用,才能有成功的希望。他人給我們提供的僅僅是助力,而不是前進的基本動力。人生的第一步總是由自己來邁,怎能借他人之腿呢。
雖然人生的旅途並非花團錦簇,坎坷磨難常常會讓你傷痕累累,但年輕的我們才剛剛開始過屬於自己的生活,建立屬於自己的事業。此時此刻懂得愛惜、珍視自己,學會看到自己的長處,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生命的戰場不是沒有同盟,隻是這些盟友隻能給你精神上的慰藉,為你加油,使你自信。而一切賽程卻還是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不能完全依賴別人。許多從艱苦環境中奮鬥出來的人們,他們並不比別人多一些天賦,所多的也隻是戰勝自己、堅強獨立的精神。即使你最終沒能達到彼岸,但隻要曾經努力過,用自己的力量征服痛苦、渡過難關,那種感覺也是一種快樂。
既然人生的路隻能依靠自己來完成,就必須練就一身闖蕩江湖的硬本領,絕不能懷著僥幸、懈怠和投機取巧的心理。那種一味依賴別人、寄希望於所謂運氣的人,幸運女神終將離他遠去。
別人鋪好的路固然平坦,但少了一份堅信,少了一份拚搏的樂趣,少了一份奮鬥的甜蜜。而相信自己,領略自身所蘊涵的力量,我們的潛能將傾囊而出,促使我們發揮前所未有的力量,直奔成功之門。
第八節 減三分言語,多七分睿智
言語謹慎對一個人立身、處世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禍從口出,就是說禍患常因為言語不慎而招致。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我們常說:“言多必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說得多了,話裏自然就會暴露出許多問題。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特別是人多的場合,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話就可能傷害了某個人,這自然會給你招惹禍端。
在事業成功的過程中,一言一行都關係著個人的成敗榮辱,所以言行不可不慎。
《增廣賢文》裏有這樣一句話:“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人心是最複雜的東西,人們不可能保證自己把每一句話都說得滴水不漏,不一定哪一言一語,就會無意中中傷他人或者引來他人的誤會,為自己埋下隱患。
俗語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言語謹慎對一個人立身處世具有深刻的意義。花開得太盛則敗,話說得太滿則會招致禍患。因此,老於世故的人說三分話,絕不是不誠實,更不是狡猾,是為了減少自己出錯的可能性。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多好言語,能體會語言的魅力,卻很少能體會到語言的威脅力。但是,談吐謹慎是不應當分年齡的,年輕人更應該很早就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說話方式和談吐內容,因時、因地、因人而開口。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不得言。這才是通達世故的表現。
當然,逢人隻說三分話,並不是叫我們一定要話說三分就閉口,這樣會很死板,也會引發聽眾的不滿和戒備。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大可以靈活發揮,既不至於把話說得太滿而失了回旋的餘地,又可以讓人覺得我們是真誠而坦率的。
當威爾遜剛就任俄亥俄州的州長之時,在一次宴會上,宴會主席向在座眾人介紹,說威爾遜是“未來的美國大總統”,這隻是主席對威爾遜的稱頌罷了。
威爾遜在即興發言時,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在加拿大有一群垂釣的遊客,其中一名叫做強森的人,大膽地試飲某種有危險性的酒。強森喝了過多那種有害的酒後,便和其他同伴欲搭火車回去,但是,他卻不搭北上的火車,反乘往南下的火車。大家急於把他找回來,於是就打電話給那班南下列車的車長:‘請將一位叫強森的矮個子的人,送往北上的火車,他喝醉了。’不久,他們就收到車長的回電,表示:‘請再詳示其特征。本列車中有十三名醉酒的乘客。他們既不知自己的姓名,也不知目的是何方。’”威爾遜笑著說:“而我威爾遜,確知自己的姓名,可是,卻不能像你們的主席一樣,確實知道我將來的目的地在哪裏。”四座的人士一聽都哄然大笑。
威爾遜用一個巧妙的故事補救了主席的“口誤”,“我不知道目的地在哪裏”,能否當選總統還未可知呢!他不僅給自己留下了餘地,而且也避免了日後可能產生的問題,還為在座眾人留下了謙遜有禮的印象。
語言這東西,減三分說總比多說三分強,不能說的就推給別人說。那些生性直爽,愛吐苦水的人、喜歡爭論不休的人、喜好當眾炫耀的人,都不是會說話的睿智者。曆史上“言多必失”的教訓實在太多,我們應當知道,說得越多,所能控製的也就越少,說出愚蠢的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年輕人應好好斟酌“惜言”的重要性。
為了避免多說話招致禍患,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少說話,多聽聽他人的意見和主張,虛心向有才能的人學習,才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二是說話要慎重,不要妄發言論,信口雌黃,讓人覺得你不知天高地厚。三是講話要注意時間、地點、場合和講話的對象,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炫耀自己在某一方麵有學識、有見解,或是比別人知道的他人隱私多,亂發議論,這樣既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也會影響人際交往。四是要注意講話內容的選擇,該講的要講,不該講的則不要到處亂講。
深諳這些,雖然不會讓我們成為人人盛讚的智者,但至少不會讓自己變成一個人人背後議論的愚人。
第九節 年華尚早,何苦“破釜沉舟”度人生
生活從不強迫人們非要如此這般,是我們自己令自己陷入絕境。“破釜沉舟”為人處事的方法,對現代人來說並不可取,對年輕人來說則更不要輕言。二十幾歲,人生伊始,何必非要將自己逼至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