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家乘 選錄 黃庭堅
四年春正月,庚午,朔。元明自永州與唐次公俱來,居四日矣。是日州司理管及時當來謁元明,飲屠蘇。
二日辛未,小雨。遣永州腳夫四人回,寄糟蟹蝦、朐梨、蠓子、大燭草、豆蔻蠟,作未酉亥餛飩。元明、次公會食罷,步出小南門,西過龍水縣,道遇崇寧道人文慶。
三日壬申,陰,微寒。食罷,元明、次公對棋。予獨步至安化門,得黃雀數十。
四日癸酉,微陰。區叔時與元明、次公同飯。為元明作花吉貝背子。與叔時棋,叔時再勝而三敗。
六日乙亥,四山起雲,而朝見日。大熱,才夾衣。始遷書藥入新居。
七日丙子,陰,辰巳大雨。入新居,大寒。
八日丁醜,晴。發張載熙兄弟、馮當時、周惟深書。得大含笑一枝。叔時來棋,人勝一籌,叔時三勝而四敗。
九日戊寅,晴。從元明步至管時當莫疏亭。
十日己卯,晴。步至三角市,食罷,從元明步自小南門繞城觀。四麵皆山,而無林木。曆西門、北門、東門、正南門,複由舊路而還。得曹醇老書。寄二酒、幹筍菌、生熟栗、黃甘、山蕷。
十一日庚辰,陰。從元明步出小南門。西入慈恩寺。又西入香社寺,乃折而東,入植福寺,略龍水鄉而歸。
十三日壬午,立春。晴,又陰。從元明步出小南門,訪崇寧道人文慶,臥於慶公之室。紫堂山人王漸、僧惠宗實同行。
十四日癸未,晴,又陰。夜從元明步出東門,上高寺,入天慶觀,乃至崇寧寺。僧從廣自融州回。
十七日丙戌,晴。從元明浴於小南門石橋上民家浴室。與叔時棋,叔時三北。太醫朱激饋雙鵝。
十八日丁亥,晴。大熱,不可夾衣。
二十日己醜,陰,大寒,可重繭。得永州平安書,並得南豐無恙書,知李倩女睦家音問,雲欲遣人至宜。元明得李磁州及女姻書、相書。報張子發。出自訟齋。會蔣子人、鄒得久。棁於高山寺借馬,從元明遊南山及沙子嶺,要叔時同行。入集真洞,蛇行一裏餘,秉燭上下,處處鍾乳蟠結,皆成物象。時有潤壑,行步差危耳。出洞,頃之,得張貴州書,傳致範德孺、晁無咎書。夜中急雨,寒甚。
二十一日庚寅,陰。夜從元明過王紫堂,中夜大雨達旦。
二十三日壬辰,曉雨,乃晴。遣武陽寨書、象州書、貴州書。入夜小雨,徹明。
二十四日癸巳,雨不已。得曹醇老書,以元明至宜,予暫開肉,故寄一羊及子魚、朐、蛤蜊、醬蟹、螯醋、蟹醬、金橘三百,並為督到王溉逋錢九十千。
二十六日乙未,晴,不見日。崇寧道人來速元明及予,同飯。
二十八日丁酉,晴。從元明遊北山,由下洞升上洞,洞中嵌空多結成物狀。又有泉水,清澈勝南山也。
三十日己亥,陰,不雨,氣候差溫。叔時來棋,且勝且敗,而叔時負三局。為元明作平氣丸成。樂善寨黃遠送雪菌。酉後凍雨,夜雨達旦。
二月庚子,朔。雨不已,小寒。帶溪文頎刲羊見饋,繼以建溪北果,又以萬錢為壽。是張子發之媦婿也。
二日辛醜,雨甚,可複近火。
三日壬寅,要秦禹錫、區叔時同酌。元明與叔時棋,叔時負三局。
五日甲辰,晴,又雨。諸人置酒餞元明於崇寧,並召予,予亦宿崇寧寺。
六日乙巳,晴。天極溫,才可夾衣。與諸人飲餞元明於十八裏津。
七日丙午,晴。似都下四月氣候也。象州人回,得才叔書,報鬆柏市之已達。得李仲牖書,寄建溪葉剛四十,婆婁香四兩,蜀箋四軸,鱟桶赤魚鰾五十,並得少伊書。
九日戊申,陰寒不雨。步到崇寧,采薺作羹。叔時來對棋。
十日己酉,雨,不甚寒。得元明丙午柳城書,報周通叟作象州教授。要來蘇舟為鄒至虛乞正書兩紙。唐次公自柳州來,送菖蒲酒四器。是日午後雨止。
十一日庚戌,晴。唐次公來,共蔬飯。
十二日辛亥,雨,又霽。夜中凍雨。
十三日壬子,雨。作素包子,召次公,不至。得元明書。
十四日癸醜,晴,又雨。柳州僧禪進送才叔上元日書。遣高德修書。
十六日乙卯,晴。答禪進書。夜中月明。
十七日丙辰,晴。葉筠元禮來,約相見。
十八日丁巳,晴,又陰,而不雨。天小寒。唐叟元老寄書,並送崖香八兩。
十九日戊午,陰,不雨。得元明十二日師唐鋪書。
二十日己未,雨。崇寧道人同宗廣二僧、王紫堂來,啖素包子。累日苦心悸,合定誌小丸成。
二十一日庚申,晴,初見日。發元明乙醜寄書。午雨,晚晴,夜雨。
二十二日辛酉,雨不已。崇寧慶公來,遂率至寺中,食包子。僧崇廣之全州。
二十四日癸亥,雨止,氣微溫。小許送鳲鳩六,王沙監送溪魚十五,皆班諸鄰。得鞭筍二十餘,甚美。
二十五日甲子,晴。不可挾纊。蔣侃送蠻布坐薦四,絮以葦花,金鈴子、雪菌皆一篰。三鼓,馬軍營外火,焚十家。
二十六日乙醜,晴。得元明二月十四日丁卯書,寄詩一篇、《青玉案》一篇、滑石壓紙五枝。得相棁正月二十八日平安書。得李德素洎李郎三十日、本月十七日書。蔣侃送山藥,佳。莫泂送雪菌。得天民正月書,報鄉中事種種(新知縣陳夬宣德二月上)。得戴坤父正月五日書。
二十七日丙寅,晴。發元明丙寅書。
二十八日丁卯,微雨,不寒。發相棁書。
二十九日戊辰,社,雨。得賓州王元道書,送丙椰子及來陽大箸。晝晴,驟溫,可單衣。
閏二月己巳,朔,晴。中夜凍雨。
初二日庚午,曉晴,終日。夜雨達旦。
初三日辛未,雨。王佺來求白鷳,得雌雄一雙與之。此《爾雅》所謂雗雉也。
初六日甲戌,數日皆夜雨晝晴,是夕星月粲然。
初七日乙亥,晴。
初八日丙子,晴。夜雨達旦。
初九日丁醜,雨止。得元明戊辰書。馮孝叔寄書,並送所買藥一篰。
初十日戊寅,雨。蔣侃、莫泂寄買崇寧倚卓錢四千,莫並寄橄欖百枚,筍數十頭。德謹砦秦靖寄筍橛山藥。食罷,過管時當西齋。
十四日壬午,晴。德謹砦秦靖饋筍、山藥、炭四籠。鑽竹改火。
十八日丙戌,陰。辰巳晴。崇寧道人出諸岩作佛事。
十九日丁亥,晴。沐浴於石橋之湢室。
二十日戊子,陰,不雨。自南門步向東城,過望仙樓,複至小南門而歸。
二十一日己醜,晴。與僧惠宗子觀浴於石橋。叔時來,對棋,予敗四局。
二十二日庚寅,晴。大熱,不可夾衣。叔時來,對棋,叔時再勝而三敗。
二十三日辛卯,晴。觀書於南樓。
二十四日壬辰,晴。臥於南樓終日。叔時來,棋,三勝而再敗。
二十五日癸巳,晴。天氣似京師五月。
二十六日甲午,晴。接癸巳,夜凍雨,晨涼。辰巳閑陰曀,小冷。
二十七日乙未,晴,寒。
二十八日丙申,晴。發永州書。思立寨孫彥升、子漸、崇班送石菖蒲二桶,小菜桶四枚。
二十九日丁酉,晦,晴,寒。時作數點雨,不沾濕。發元明丁卯書至長沙。
三月初一日戊戌,朔,晴。
初二日己亥,丁酉,戊戌中夜皆澍雨。德謹寨寄大簟一床,又寄大苦筍數十頭,甚珍,與蜀中苦筍相似,江南所無也。
初三日庚子,大雷雨。
初五日壬寅,晴。入夜,星月粲然。
初六日癸卯,晴。郭戎送枇杷,甘甚。又送麵兩石。
初十日丁未,晴。黨君送含笑花兩枝。作順氣丸成。
十一日戊申,晴。暑氣欲不可堪。得元明閏月十四日己巳書,並得相棁書。
十三日庚戌,晴。普義、邵革送山藥二篰。
十四日辛亥,晴。夜中大雷雨。
十五日壬子,晴。成都範寥來相訪,好學之士也。得相棁書。
十六日癸醜,晴。長沙僧去。發元明戊辰書。
十八日乙卯,大雷雨。溝澮皆盈。得張八十外甥須城正月書。
十九日丙辰,晴。武陽莫彥照送粟米。
二十日丁巳,大雷雨。溪水益入城壕,井泉皆達。王紫堂將諸雛入桂林。
二十一日戊午,雨。何濬、範寥同飯。
二十二日乙未,得高德修書。
二十三日庚申,晴。思立孫子漸送人參、芎。
二十四日辛酉,晴。普義、邵革、侍禁來。
二十五日壬戌,晴。普義送粟米二鬥。
二十七日甲子,大雷雨。郡守殺鵝於城南之龍泓,於是三日矣。
二十八日乙醜,又雨,農夫以為慶。
二十九日丙寅。晴,又雨。
四月初一日戊辰,晴。城西南再火。
初三日庚午,晴。馮孝叔送元明己巳書及相棁書。寄紙、藥、鞋襪及公袞書,送紙六軸,人參十兩。朱彥明、徐靖國皆有書。鄒德久及棁各寄詩來,皆可觀。夜雨,震電。
初四日辛未,陰,欲雨。是日煨筍作藕葅、薑葅、茄葅。
初五日壬申,晝晴,夜雨。
初六日癸酉,晴。崇寧僧法旻置飯,與範信中同之。
初七日甲戌,晴。與時當、信中剝粽子。
初八日乙亥,午風,未凍雨,少頃又晴。
十五日壬午,晴。予病暴下,不能興。
十九日丙戌,晴。普義寨寄粟米、山蕷。
二十日丁亥,晴。沙監王稷寄朱砂及猿皮。
二十一日戊子,晴。思立寨寄竹床。
二十二日己醜,晴。德謹寨寄竹簟。
二十三日庚寅,晴。自丙子至庚寅,晝夜或急雨,簷溜溝水行。輒霽,問民間未可以立苗也。食新蓮實。
二十四日辛卯,晴。大腑始和,沐浴於城南民家。
二十五日壬辰,晴。崇寧道人來同粥。
二十七日甲午,晴。市人始賣木等(多改切)子,皮殷紅,肉甘酸,生者微澀,核猥大而肉少。餘舊聞嶺南木等子,即藥中山茱萸也。沙監王稷寄渠酒曆來,自去年十二月未請。
二十九日丙申,四鼓欲竟,大雷雨,至寅卯少止。農民遂有西成之慶。乙酉之夜,郡守齋宿,請雨於上帝。郭全甫置酒於南樓,與者四人,予及劉君賜、管時當、範信中。思立孫子漸寄糟薑、簟、涼床。秦禹錫送鮓。
五月初一日丁酉,雨,普義邵彥明寄木瓜及蜜。郭子仁送荷包鮓。
初二日戊戌,雨,夏至。郭全甫、管時當、李元樸、範信中會於南樓。
初三日己亥,雨。得元明長沙三月書,南豐三月書,轉附到睦三月書。
初四日庚子,雨,晚晴。夜見星月。
初五日辛醜,晴。郡中以令為安化蠻置酒。
初七日癸卯,雨。自此宿南樓,範信中同之。
初八日甲辰,雨。陶君送牛脯、雀、鮓、蜜梅。
初九日乙巳。雨。夜中大雨。
初十日丙午,晴。邵彥明寄木瓜二十。
十五日辛亥,晴。歐陽襄自柳州來,邵彥明來。
十六日壬子,雨。李元樸置酒郭全甫之東軒,與者向日華、邵革、管及、王彥臣、賈琪、劉煥、高權、範寥、歐陽襄。其一客則予也。彥明送粟五鬥。
十七日癸醜,晴。陶君送魴魚、 十包。
十八日甲寅,晴。同範信中、歐陽佃夫浴於崇寧。與崇寧道人過徐常,步至石泉。泉甚清壯甘寒,但不渫不甃耳。邵普義送荷 。
三十日乙未,雨。沐浴於崇寧。
七月初一日丙申,晴。郭全甫、幸子宜晚過南樓。
初二日丁酉,晴。步出城西。袁安國送梨,亦可啖。
初三日戊戌,晴。郭全甫攜酒來,與李元樸、範信中、歐陽佃夫同飲。
初四日己亥,晴。甘祖奭來訪,問得岩西壽聖院是計監院。又雲,其叔父表民第十三在岩西居。未申間大雨。醫黃寶全送安石榴。
初五日庚子,雨。馮才叔送八桂兩壺。
初六日辛醜,同信中、佃夫浴於崇寧。
初八日癸卯,晴。吳彥成送焦子石栗。
初九日甲辰,晴。全甫送麥五石。
初十日乙巳,晴。佃夫聞其母夫人疾作,不俟晨飯而行。
十一日丙午,晴。與信中浴於崇寧。高允中來。臥南樓。
十二日丁未,晴。昌天河寄木瓜及瓷甌十枚(昌惟賢字任之。)全甫、元樸、允中、信中來,會酌於南樓下月明中。
十三日戊申,晴。將官許子溫見過,彈《履霜》數章,又作“霜鍾曉角”而去。陶君送麵十鬥,區君送梨及蕉子紫水茄。全甫、允中、信中來,小酌月明中。
十四日己酉,晴。幸子宜家莊客還南豐,附元明己巳書。
十五日庚戌,晴。子溫來,弄琴數曲。秦禹錫惠牂柯酒,殊可飲。全甫、允中、信中,月下飲牂柯酒,盡一壺。
十六日辛亥,晴。三人者,又同飲牂柯酒。
十七日壬子,晴。同信中浴於崇寧。
十八日癸醜,晴。得牂柯酒一尊於劉君。同信中步至秦禹錫家。明日,劉君又送牂柯酒二壺。
十九日甲寅,晴。自壬子至今,有風,甚涼。
二十日乙卯,晴。得任德公書(黃丕徴仲攜來)。
二十一日丙辰,晴。同允中、信中浴於崇寧。
二十二日丁巳,晴。同允中、信中就全甫小飲。
二十三日戊午,晴。帶溪文儀甫來,送二簞黃梁魚臘。前日黃徴仲送沉香數塊,殊佳;從以烏 花、梨木界方、粉、臘。天河昌任之送蜜。
二十四日己未,晴。聞郡官請雨。崇寧道人來,受粥而不受飲。
二十五日庚申,晴。同黃徴仲、範信中浴於崇寧。崇寧道人置飲。
二十六日辛酉,晴。全甫、允中來,飲解酲酒。
二十七日壬戌,曉雨,又大晴。黃積微、文儀甫來,共蔬飯。同範信中過李元樸問疾。
二十八日癸亥,曉大風而雨。
二十九日甲子,晴。同積微、信中浴於崇寧。
蕭齋日記 《春浮園別集》 蕭士瑋
次公嚐語予雲:“莊周有言,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後敢出焉。衽席之上,飲食之間,不戒而疾,共殺之入於畏塗而恬弗怪也。雖美疢滋毒,然節欲忍嗜猶可以免,惟文人才士筆端舌端,殺機最隱,招禍最毒。”古人之訓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又曰:“陷水可脫,陷文不活。”次公之言如此,心知其規餘,而弗能從也。餘性剛決,遇事衝口便吐,如喉中絮核,咯咯難下,間為強忍,每傷風動氣,時複發作。故錄中語或涉微刺,皆忍極而發作之候也。語雲:“良醫治病,先亟其標。”予之取快於手口,病也。次公終日正言者,藥也。夫以粱肉理疾,亦心知其不可,若專以藥石供養,性寒胃弱,大難忍受,姑徐進之而顧其安焉可矣。時臘月二十四日也,西昌蕭士瑋記。
乙亥九月廿二,移坐蕭齋。老年讀書,取適而止,過勞徒自苦,每夜止以二更為節。
廿三,閱《快雪堂日記》。信筆點染,自有風範。他人多方矜慎,正如婢學夫人,舉止羞澀,終不天然。若口角稍沾吳音,便同倚門之娼耳。
廿四,俗雲“八月斷雷,九月斷電”,今去立冬四日耳,早乃大雷電,殊可異。風雨忽來,山色空濛,益奇。晚潘昭度年伯母之虔任,泊舟於上渡,冒雨往省。
廿七,夜雨如注。蚤起,思入鄉晤康麟定,濘而止。觀沈啟南所寫虞山檜,枝不暇枝,幹不暇幹,詭特異常,欲求宋元逸集於錢牧齋,並當就拂水一訪此檜耳。是日立冬,重九日雨,今日複雨,一冬未免淋漓矣。
廿八,同楊寨雲候康麟定於尖星岡。岡為童山,但據地高,諸岡俯出其下,差可遊目。山後石壁中斷而複合,遂為此山之勝,乃以敗屋塞之,殊可恨。
廿九,朝旭初出,起視諸山,雲霧宿於山腰,峰頭俱顯,目之所際,平鋪如水,不同出穀之雲冉冉上升也。往返風日清美,遊矚甚暢。
三十,晚來季公撻禪喜,為人所誘買書畫研山,子弟好書畫亦是佳況,但少年為之則不宜。常苦兒輩不閉門讀書,而嘐嘐好古,馳騁於名譽之場,心蔽於此,遂若有鬼以攝之,諸喜事少年又建鼓而趨,了無一老成人以鞭其後者,可憂也。蘇公作《放鶴亭記》,蓋其為物清遠閑放,超然於塵垢之外,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嗟夫,南麵之君雖清遠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此皆老於閱曆之言,子弟而才,宜深思而熟觀之,但安於作不點燈百姓,即為克家之子矣。
初四,西府海棠競放,桃李亦間有發者。水仙著花數朵,楚楚可憐。晚過般若寺探菊,傲霜黃一種最佳,季公所畜金雀舌堪伯仲也。
初六,簡閱焉文館書籍,擇其要者藏於蕭齋,令朝夕可披玩也。老而好學,如操燭續晝,猶愈於飽食終日耳。舊藏秦,久索弗獲,今日循視宣窯諸器,得於盂下,甚快。
初七,蕭齋書籍喜季公能部署之,南麵百城,遂可坐擁矣。餘小星來,卷簾看雨中樹色,出近所著詩解讀之。
初八,先大夫同時之友,俱溘焉朝露。獨陳煥宇先生嶷然如魯之靈光,其孫今日得青其衿,以二金賀之;劉學海先生老而貧,貧而病,病而子複不肖,生人之苦趣備矣,資以藥費三兩。枯桑知風,煢獨將無號寒乎。捐銀二十兩市棉,以施窮民之無衣者。
初九,四平腔不知起於何時,近來最甚,殊可厭惡。梨園從楊蘧初來雲無錫人,今日演《浣沙》於草堂,足洗箏笛之耳,但合管處微不按節拍,若竹聲肉聲漸近自然,益令人思張、李二校書矣。
初十,晚餐傷飽,遂至委頓。燈下讀長蘅題冊數則,霍然而起。文能愈病,信有是事。
十二,人求作詩之法於坡公,公授之頌雲:“衝口出常言,法度法前軌,人言非妙處,妙處在於是。”今口不擇言十常八九,而識法者懼百無一二,詩之妙何從得哉。滅燭受月,遂妨一夜之讀。
十五,救荒之策惟增價以來商,未聞減價以遏糴也。一減其值,富者封粟不發,無所更賣矣;貧者握金待斃,無所從買矣。蘇子瞻雲:儋耳進士黎子雲言,城北十五裏許有唐村,莊民之老曰允從者,年七十餘,問子雲,言宰相何苦以青苗錢困我,於官有益乎。子雲言:“官患民貧富不均,富者逐什一之利益富,貧者取倍稱,至鬻田質口不能償,故為是法以均之。”允從笑曰:“貧富之不齊,自古已然,雖天公不能齊也,子欲齊之乎?民之有貧富,猶器用之有厚薄也。子欲磨其厚等其薄,厚者未動而薄者先穴矣。負薪能談王道,政謂允從輩耶。曹參亦雲:慎毋擾獄,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市乃不擾耳。老子雲治大國若烹小鮮,言攪之則易糜也。”閑窗夜雨,清寂異常。
十六,赴龍幼玉山人招,供頓清饒,劇演繡襦,我輩消受一夜,不知山人忙卻幾晝矣。座中楊邦彥年六十餘,欲揮數百金買歌妓。自歎生死無常,為歡苦不足。陳煥宇先生年已及耋矣,每詠“可惜歡娛地,都非少壯”時,淒然久之。夜月甚佳,都付之酒食地獄,惜也。
十七,人生閑適之味何可多得。小窗寒雨,燈火青熒出林樾間,有勞勞焉讀書不休者。此時此情此景,其人何如也。
十八,“曲有誤,周郎顧”,言音節失倫也。古人以拍節曲名為樂句,近日梨園子弟性難記曲,任意增減,一間之內,音多不諧,遂難諳節,不得不以綽板蓋其短耳。古人燕享,升歌取鹿鳴,下管奏新宮,升歌,堂上之樂,正聲也;下管,堂下之樂,笙鏞以間,間聲也。間聲有音而亡聲。束晳補白華南陔六詩,殊乖其義。皮日休又補肆夏一詩,肆夏金奏,安所用辭,此自漢世已遺其節奏,今之合笛本領益失矣。次公處看演灌園,偶及之。
廿,劉舍人雲:意得則舒懷以命筆,理伏則投筆以卷懷,逍遙以勞,談笑以藥倦,此讀書作文之妙境也。今人類束書不觀,及落筆為文,了無意得之日,亦無理伏之候。抒軸未經其懷,伎巧何由而出。其亦腎氣未堅,作強之官,不得其職耳,乃委罪心腎之交煩而不舍,易於壅滯,兩者未必肯為代受過也。
廿一,赴陳興公招。歸渡夜分矣,寒山月吐,殘夜水明,素氣雲浮,往來不定,此王晉卿煙江疊嶂稿子也。
廿四,洪司理北行,往餞之。危檣夜舟,江風甚厲。公清慎,小大之獄,聽必以情,名司理也。
廿八,得潘昭度劄。流寇以宿鬆有備,複折而西。懼江右火器,不敢近黃梅城,而遠掠其境。連鑣方隊自辰至酉,猶絡繹不絕,則賊之夥可知也。以合攻麻城為名,竄狶突,千裏無人居,然一堅壁清野之謀,而卒不聞以一矢相加遺者,如焚之慮,何日可紓,言之憤悒。
廿九,姑蘇班複來。一小旦頗有擁髻燈前之致,然歌喉清峭,終當讓先來者居上。因想田百源家樂五十三 最可觀,以登場不必奏曲,戴麵不必修容耳。
十月初一,戴初士送劉槎翁詩集一。安成得李忠文集一。子高詩海內共推,然古廉妙境,亦非時賢所詣。正嘉以來,詩文徒工形似,全乏性情,如趙昌寫生,非不美麗,但非真者耳,蓋歎前哲為不可及也。
初三,洪覺範馳情風雅。陳瑩中雲,於道初不相妨,辟如山川之有煙雲,草木之有華滋,所謂秀媚精進。近王元美亦雲,生意方茂,且放東君發舒一場,華落葉脫,當歸本根,會須有時,若早自開結,政恐萬寶生成時,更吐華萼,將如之何,此皆結習未忘,卿以自便耳。餘心知其病,然複好之不已,窮年枉智,思掎摭糞壤間,真淺之乎丈夫也。
初五,舊載奎基法師,尉遲敬德之子,年十八,有絕力。每出以三車自隨,一載醇酒精饌,一載女樂,一載兵器,而自與壯士錦袍花帽以騎從。遇所欲留處,縱飲至醉,擁女樂遍幸之,而後與壯士運矛挻槊,摶刺自快,率以為常。玄奘法師自西域歸,欲立賢首宗旨而難其堪授者。一日請於文皇曰:“大唐國中能荷我法嗣者,尉遲子耳。”帝令敬德,令依奘剃落,奘略為指授即臻幽眇。唯識一宗,皆其披析也。然性廓落,終不知有戒律,饑則恣食,飽則齁睡而已。夜讀《宗鏡》,基師自撰《唯識論疏》序雲:“基夙運單舛,九歲丁艱,自爾誌托煙霞。加每庶幾淄服,浮俗塵賞,幼絕情分。”不知上來語從何而來也。
初六,龍山人醉後一肚不合時宜,發言吐氣,頗有劇孟之風。
初七,早登快閣,為經理黃山穀先生祠。曉霧未收,遠樹依微,白氣蔽江,非煙非霧,狀如卿雲。
初九,陳大士每作製義序輒穎豎英升。餘作柬寄之。大士文如薑、桂,性帶老辣,效能張肺。近人規擬大家,頗似陳年故紙,雖雲強腎,服之了不見功。然為餘作起信合論敘,久不見佳,殆是用違其才耳。漢胡寬移新豐,枌社衢巷惟舊,士女老幼相攜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於通塗,亦競識其家。然以之營建章千門萬戶,恐亦未免傷手矣。
初十,建安中毛玠、崔琰並以忠清幹事。其選用先尚節儉和洽,言曰:“天下之人才德各殊,不可以一節取也。”儉素過中,自以處身則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議吏有著新衣乘好車者,謂之不清;形容不飾,衣裘敝壞者,謂之廉潔。至今士大夫故汙辱其衣,藏其輿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壺餐以入官寺。古之大教,務在通人情而已,凡詭激之行,則容隱偽矣。或問盧欽,徐公景山當武帝之時,人以為通,自在涼州及還京師,人以為介何也。欽答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用事,貴清素之士,於時皆變易車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為通。比天下奢靡,轉相仿效,徐公雅尚自若,不與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觀和公之言與徐公之行,乃知行已律物,各有至當,操守欲嚴局量欲大,識具欲遠。彼垢俗以動其概,疵物以激其清,均非所以通物方而弘世務也。
十五,食味惟淡最勝,筍尤不可雜以他物。午餐煨筍,以雞 油蘸之,風味甚佳。蓴羹稍下鹽豉,或亦不惡。小宋對歌姬雲,烹羊炮膏,諸宗亦自豪舉,如一味埽雪烹茶,忍凍不敢著半臂,此等清福恐亦難久受用也。
十六,閱聞子將《無譽齋雜識》,錄出二則以訓子弟。一為作文之妙訣,雲:文有正位,不可太粘,亦不可太離。張賓王嚐閱友生一義雲,他人說得少愈多,子說得多愈少了。張元長雲,作文如打鼓,邊鼓須極多,中心卻也少不得幾下。二老真狐精也,以質今日諸君之文,如魚飲水,冷暖應自知之。一為閱文之妙訣,引東坡雲: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隻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俊發,看數尺許便倦,此真閱文三昧訣也。子將之言如此,我亦常自教兒。但斲輪之妙,父不能傳之於子,直須得之濠上耳。
十七,潘宗玉過訪。前作柬與昭度雲,宗玉將歸,須命過春浮,一極譚文章之事。文與可襪材一派,必得其人,然後授之。過郵亭而不使人知,亦是前賢美事,然當世如有習主簿其人在此,又為第二義矣。
十八,宗玉為兩日留。文心逸韻,居然名勝,昭度宜有此兒也。李梅公於知交無不厚,然亦有反唇者,梅公頗不安,謂恐不諒於名流。餘作字複之:君所謂名流,皆登場偶爾得意,戲罷便蕭然矣。君子務其大者遠者,但不可以千秋讓人耳。
廿一,王季重榷蕪關,有遊客往幹之,季重殊不為禮。客語季重:“臨邛令於相如謬為恭敬,故卓王孫輩皆謹事之,今者有客而不重,亦公等之責也。”季重笑而微調之:“這其間相如料難是你。”滿座粲然皆笑此為雅謔,亦可愧今之遊士也。
廿二,齋前西府海棠無月不花,豈為主人憐惜之意而然,蓋亦花之智巧便佞者也。清夏堂春蘭已開數朵,幽香逼人。
廿三,天欲釀雪,與馬季房圍爐聽鬆風。季房因詠姚少師“雲封蘿屋常疑雨,泉響鬆岩半是風”句亦自警。又雲,元人詩大有妙境,如《滕王閣》:“秋水魚龍非故物,春風蛺蝶是何王。”又:“當年傑閣棲龍子,此日空梁落燕泥。”今人千回百轉,總不出王子安一記耳。
廿四,半月苦雨,今辰始開霽。積陰放晴,心神為愜,況冱寒之餘耶。
廿六,楊文貞評解春雨書:行草亦佳,小楷精絕。餘家《正固先生傳》,是其楷書,精妙絕倫。他如與先長史往來手劄,雖複奇逸,不失程度。楊升庵乃詆為鎮宅之符,蓋但知市肆所蓄,弄筆纏繞,未曾一見其碧落本耳。論次古人,不可不慎。
廿七,性懶作書,殆積至數寸,始一裁答。寫罷必投筆而起,自喜又過一劫矣。
廿八,餘作書,意懶寒暄,語多征實,次公每箴餘:“他人書終日言而未嚐言,如弄珠鈴之者,上不住空下不墮地,中不著手,乃為妙耳。兄書乃棒打石人頭,樸樸論實事,將動而血指耳。”餘笑語之:“凡巧生於熟,性不習此,何從得巧來也。”昔人愛征西書,筆短意長,今人終日言而未嚐言,得無筆多而意不足觀耳。
廿九,同調公各山訪梅,尚無信也。遇勝處輒負暄而坐。舟掠兩山澗,澤雉從澗中飛出。林深木茂,想有以來之耳。花紅墮地,鮮美可愛,調公為拾數顆而去。
三十,李卓老學道未能,卻是宇內一血性男子。近日偽書流傳,如《龍湖閑話》《柞林紀譚》諸刻,真可恨也。外道雲:寧於有智人前斬首,莫於無智人麵前稱尊。梅衡湘雲:此老何可謗,但當捧之蓮花座上,朝夕禮拜,以消折其福耳。若盡如世人之見推,福固不容如此其消,罪亦不應如此其重也。
初二,次公清夏堂賞臘梅。昨日同馬季房看季公懷素千文卷子,書法俱從《絕交書》中出。戴公雲:“馳毫驟墨若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此可想其概耳。
初三,往晤黃水簾,與調公同舟行。晚泊蜀江,夜睡甚甘。
初四,嚴霜被岸,重霧,禺中始開。俗雲“霜為霧所食,輒雨”,此日乃晴。
初五,晤水簾,譚都下近事,娓娓可聽。出文衡山手書萬首唐詩,蠅頭細楷,精妙絕倫。先生少遊長安,客某侯,遇以上賓,遂成知己,此冊得之於其孫也。冊分為春夏秋冬。仇實父為寫先生小像冠之,氣韻生動,從前所見但工細者都可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