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洗完手,都會留在死者家吃飯,因為這頓飯比平時吃得要好一些,至少會有肉吃。這在當地人是很難得的。所以人們都會在此排隊等候。
我和馬丹給索去村後看了看,已被大風掀翻了頂的泰畢斯的家,原本屬於村裏很不錯的房子,現在僅殘留著四麵牆,牆上仍然保留著被雨水衝刷的痕跡,地上密密麻麻長出了半人多高的草。如今女主人已逝去,它就像被後人保留的一座遺址,令人備感淒涼。
按照當地的風俗,所有死者的親屬,在下葬後的第二天都要將自己的頭發剪短,並在脖子上係一個月的黑色帶子。如果是丈夫死了,妻子要穿一個月的黑衣,黑裙,戴黑巾。在這期間,家裏不能喝酒,聚會等。而10歲以下的孩子死了,親屬們則要戴白色的頭巾,或穿白色的衣服。
溺死的人要安葬在河流岸邊。
被雷擊而死亡的人就葬在他被擊倒的地方。
一般來說,當地人死亡後喜歡就近埋葬,這也是當地人的一種樸素觀念。僅塔巴姆村就有六七座墳地。
但如果有巫師提出異議時,他們也會考慮采取其他方式。這也是因為他們十分敬重祖先所傳承的習俗。一個長者死了,因他曾經在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始終會被生者敬重、尊崇和牢記。作為社會和諧和道德維護的主宰,他們對自己的後代始終都有威懾的力量。人們相信祖先或死者與他們活著的後代有很多的交流方式,祖先可以通過法律或習俗來約束後代的行為,也可以選中一個人,通過托夢、現形或厄運啟示來與生者交流。
祖先,永遠主宰著社會的秩序與和諧,各種法律、習俗、宗教儀式都是依循祖先的遺訓,它們必須被遵守,人們都相信如果一個人尊重並篤信這些遺訓就會得到好報,祖先會庇護他的家庭及財富,蔭及子孫,反之,如果不尊重或蔑視這些遺訓,祖先將會降下嚴厲的懲罰,讓一個人遭受厄運。
當地人辦理喪事大多比較樸素,他們說這是祖先的傳承。但我發現,有的家庭過於簡單,甚至還有借鄰居家停放屍體,並舉行葬禮的。
一個叫巴斯巴(BATSBA)的中年男人,患骨病死亡後,由於家裏地方太小,在臨下葬的前一天,隻好借用鄰居家的房子停放屍體,而第二天為他舉辦葬禮,也是在鄰居家舉行的。對此我感到不可思議,但當地人卻沒有絲毫異議。
馬丹給索說:“大爹巴斯巴的家裏實在沒有地方,在鄰居家舉辦葬禮並沒什麼關係。”
我還遇到過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25歲的馬後打(MAKHOTLA)患突發性心髒病死亡,在辦理他的喪事前,家裏為他擺設了一間臨時的靈堂,牆上掛了一塊在白布上用綠色的碎玻璃粘在一起的一行字:“MAKHOTLA MAY 1975-- OCTOBER 2000”。當我走進莊嚴肅穆的靈堂時,卻看見牆上掛了兩個上麵寫有中國字的木牌“富貴”與“富貴平安”,再仔細一看,字掛反了。我問他們:“你們怎麼會有這幾個中國字?”
問了幾個人,都衝我搖頭。我告訴他們這是中國漢字,而且掛反了。他們都吃了一驚,一個勁兒地問我,“快告訴我們,上麵寫的是什麼意思?”
我挺納悶,連上麵寫的什麼字都不清楚,還敢往牆上掛,若是些貶義詞不就鬧笑話了嗎?他們又怎樣向死者交代呢。當我告訴他們,是發財,平安的意思時,他們顯得很高興。
後來我才知道,這兩塊木牌已經陪伴了他家幾代死者,但他們既說不清這木牌的來曆,也不知道上麵寫的是什麼,更不知道這是中國字。
看來,我們的祖先也曾來過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