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異樣的生存方式(5)(3 / 3)

她將挖過油的鐵盒遞給我,接著繼續把油往臉上仔細地塗抹著。我坐在離她有一米的距離,聞到了一股隻有擦皮鞋時才能聞到的鞋油味兒。我接過盒子看了一下,是KIWI牌棕色鞋油,她指著盒蓋上寫的“SINCE1906”對我說:“這可是老牌子,很多人都喜歡用。”

“你知道嗎,這不是擦臉油,是鞋油。”我對她說。

“是的,我知道。但擦鞋,擦臉,都沒問題,你試試。”

我很好奇,因為頭一次聽說鞋油也能擦臉。於是,我打開鐵盒,從裏麵挖了一點點抹在自己的手背上。棕色的油抹在我的手背上,怎麼都塗不均勻,就像抹了痔瘡膏,刺鼻的鞋油味兒,陣陣直衝鼻子,讓我忍無可忍。可是馬巴麗薩那張擦過鞋油的臉上,倒是挺光潤。

這時馬丹給索對我說:“你是白人,應該用白色油,隻有我們黑人才能用棕色油。”說著她也往自己臉上抹了一些。

我對馬巴麗薩說:“我看見鎮上商店裏,有賣專門擦臉的油,你為什麼不用那種油?”

她說:“我當然喜歡那種油,但沒有錢,你能給我買一瓶嗎?”

我說:“不能!因為我也沒有錢。”

我一聽又開始要東西,趕緊打住。心想,別再提鞋油的事了,她愛用什麼就用什麼吧,這事與我無關。

黑人很愛美,我常看見莫亞尼、馬老太太、滿格賊賊等人一天能換兩三身衣服,而且她們特別喜歡穿色彩鮮豔、大花朵的裙子。但我發現,她們今天換下的衣服,並不洗,等過幾天又穿在了身上。

其實,自從在聯合國的救助下,兩年前各村已安裝了水管,村裏人用水還算方便。可是,他們如此節省地使用水,也許與過去用水不方便所養成的習慣有關。不少人家裏沒有盆,在小推車裏洗衣服,而小推車不僅僅是洗衣服,還要拉水,拉石頭,洗肉等。

最有意思的是衣服洗過之後,晾在外麵的大石頭上,遇到刮風,就用一塊小石頭壓在上麵。山裏風大,常能看見一些涼在石頭上的衣服被刮得七零八落的。結果,洗過的衣服比沒洗時還髒。

黑人對皮膚也有種保護意識。隻是她們不用增白之類的化妝品。有些女人臉上抹著一種叫卡拉麥--像麵膜之類的東西,它不僅能治青春痘,還能防止紫外線照射。不過,她們十分羨慕白皮膚的人,也很喜歡長長的直發。看她們的發型變換,可以感到黑人對頭發的鍾愛的程度。可是她們的頭發都是小毛卷,摸上去毛茸茸的,一旦留得長一點,就會膨脹得像一顆炸開的原子彈頂在腦袋上,難以收拾。所以,當地人不管男女,都隻好把頭發剪短。但通常,梳理一種好的發型,需要很長時間,也可以保持很久,所以,她們經常互相梳理各種式樣的發型,這也體現了對美的向往。

而她們見我留著短發,總是非常可惜地說:“我們要是有一頭直發,就把它留得長長的,那種又長又直的頭發實在太漂亮了。隻可惜我們沒長直發。”

按當地風俗,結了婚的婦女,頭上要裹頭巾,為了省事,她們幹脆把頭發剪得很短,看上去與男人的發型沒有兩樣。如果女人不穿裙子,從遠處很難辨認是男人還是女人。

據馬老太太的兒媳曼堆子說,當地人的發型也是人體裝飾藝術的一部分,有編成多組辮子的,有翹起的鳳頭式的,還有井字、梯田式的等等。有一次我看她把頭發梳成了一個大蘑菇傘頂在頭上,就問她:“為什麼要把頭發梳成一把傘?”

她說:“天氣熱了,可以保護眼睛,也可以遮擋太陽光的照射。”

不過,梳這些花樣的發式很麻煩,要用幾個小時甚至半天到一天的時間,才能梳起來。她還告訴我,過去黑人信奉圖騰崇拜,常常把一個人的個性或成長過程體現在發式上,它也是體現社會地位和富裕程度的標誌。

不過,如今那些傳統發式的含義已經消失了,現在僅是一種美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