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異樣的生存方式(3)(3 / 3)

10月初她生了一個女兒。我去她家看她,屋裏黑乎乎的,生了一個燒牛糞的爐子。她躺在地上一個很薄的墊子上,摟著自己的孩子,人好像瘦了一大圈。倒是她的孩子長得非常漂亮。她的姨媽忙裏忙外地幫助她。

我問她:“你媽媽知道你生孩子嗎?”

“知道。”

“那她為什麼不回來?”

“她不能回來,回來就沒有工作了。”她還挺能理解媽媽。我心想,這要是在中國,做母親的肯定會守候在女兒身邊,特別是女兒生第一個孩子,更何況女兒連個男人也沒有,正是需要媽媽的關愛的時候。看來,生存的壓力超過了親情。

裏耐歐從長相中判斷出了孩子的爸爸,她說:“這孩子長得很像她爸爸,那個男人也是我所有男朋友中最帥的一個,可惜我現在不知道他在哪裏。”

孩子生下後,裏耐歐才發現,養一個孩子並非她想象得那麼簡單。她一時還適應不了已經做了母親,反倒是時常惦記著她在馬塞盧朝夕相處的同伴馬力森門和那些能給她帶來享受的食物。她一再對我說:“我要告訴大爹馬太裏拉,我想盡快回馬塞盧,我喜歡那份工作。”

“你的孩子怎麼辦?”

“就讓她在這兒慢慢地長,會長大的。”

我看她的心早已飛回了那個讓她當女傭的家。看來這份不起眼的工作,對許多女孩兒確實有巨大的吸引力,雖然收入不高,勞動強度大,又沒有自我伸展的空間,但有一份工作便意味著生存有保障。

同是19歲的女孩兒,也同樣生在塔巴姆村,馬目海裏和裏耐歐卻是兩種不同的命運。在我看來,村裏再也沒有哪個女孩兒比馬目海裏的命運更悲慘的了。

6.可憐的馬目海裏

馬瑞拉(MAJOELE)1967年與丈夫馬地地(MATETE)結婚,隻生活了十幾年,丈夫就得病而死,死時剛滿40歲。與別人不同的是,她從結婚時就盼著自己能生女孩兒,可老天偏偏與她作對,她一連生了三個兒子。1981年,她終於如願以償,生下了一個寶貝女兒,起名叫馬目海裏(MAMORENA)。她把這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倍加疼愛和嗬護她,由於這個孩子生下來體質很差,總是大病小病不斷,所以,她幾乎長到了媽媽的背上。然而,到了三四歲她走路還是不太穩,做媽媽的便隱約感到孩子不大正常了。正當她想帶孩子去鎮上醫院檢查時,剛滿5歲的馬目海裏突然病倒了。媽媽把她背到鎮上醫院看病,醫生卻說:“我們從沒見過這種病,治不了,你還是帶她去馬塞盧的大醫院吧。”

沒錢去馬塞盧給孩子治病,她隻好背著孩子回來。全家人隻能眼看著馬目海裏的四肢一天天地萎縮,不能站立也無法行走,一隻眼睛也漸漸地失明了,說話和聽力都十分困難,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連智商都在下降。14年過去了,如今她雖然已是19歲的大姑娘了,但智商仍然停留在5歲的時候。

第一眼看到馬目海裏,她就像路邊被遺棄的低能人,坐在地上縮成一團,由於眼睛怕見光,一年四季頭上都要罩著一個破毛毯,臉色沒有黑人黝黑的膚色,一臉久病的蠟鏽。她坐在那裏不動時,頭被遮蓋著,像一塊滾圓的大石頭。她行走時很費勁,隻能用雙手支撐著身體,在地上一點點向前蹭。此時正值山裏的深冬季節,而她身上隻穿了一條破爛不堪的單褲,光著腳。

“你冷不冷?”我掀開她的頭蓋,對她大喊著說。

“嘿……嘿……”她隻是衝我一個勁兒地傻笑。

她媽媽說幾年前她的耳朵就聽不清了。

“這麼冷為什麼不給她多穿點?”我問她媽媽。

“沒有錢。”

“別管好壞,總要給她穿暖吧。”我看他們一家人都穿得挺體麵,卻沒人照管坐在地上的馬目海裏,不禁一陣心酸。

“她現在是我們家的累贅。”馬目海裏最小的哥哥莫差比(MOTSABI)對我說。

“她畢竟是你們的親骨肉,你們不能對她這樣。”我有點氣憤地對他們說。

“其實我們家過去的生活挺好,我們兄弟三個從小上了好幾年學,就是我媽媽生下妹妹之後,家裏一天不如一天,最後連我爸爸的命都保不住了。” 馬目海裏幾個哥哥英語說得都不錯,說明他們的確是受過教育,因為能說英語,就是上過學的見證。

“你們的妹妹是得了病,這並不是她自己情願的,怎麼能說這個家是因為她所衰敗的呢?”

“不是她又是誰呢?”莫差比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