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異樣的生存方式(1)(2 / 3)

據馬立布赫自己說,這匹馬是她主刀殺的,女人持刀,這在當地也算奇聞,遺憾的是我沒有拍下這一鏡頭。我想,這女人一定有著相當的膽量和勇氣,至少我是沒有這個膽量的。我想,也許因為去年孩子的死,使她的精神受到了打擊,才使得她有著超人的勇氣敢於持刀麵對一匹高大的馬。這位44歲的母親,看似一個消瘦,柔弱的良家婦女,但骨子裏卻有著超出一般人的堅韌。

從馬立布赫家出來,我想,在這個沒有任何通訊手段和交通工具的地方,這種“信息旗幟”也許是當地廣而告之最便捷的一種方式了,我問馬丹給索:“賣其他東西也掛旗當招牌嗎?”

她說:“如果你想買菜就找綠旗,門前飄綠旗的是賣菜的。”

這事兒讓我覺得挺新鮮,索性立即跑到高處找目標,果然發現一家飄著綠旗,馬老太太說:“那是大爹爸都(PATU)家。”

我認識大爹爸都,因為他在村政府當辦事員,同時,62歲的爸都也是老采打(TSITA)家族的第四代長子。

雖說老采打並非是個望族,但在塔巴姆村也算得上是興旺的大戶人家。

大約19世紀中,老采打搬到塔巴姆下屬的馬地北列村居住,結婚後生了三個孩子。而他的大兒子馬薩列北(MAHLELIBE)又生了8個孩子,二兒子莫魯斯(MOROSI)也生有10個孩子。

之後,大兒子的8個孩子共生了38個後代。而二兒子的10個孩子,隻生了一個叫塔北羅(THAPELO)的男孩,但塔北羅很爭氣,竟生了7個孩子,這7個孩子又生了49個後代,為此,現在采打家族幾乎占據了整個馬地北列村,而且一代比一代多的人留在這裏娶妻生子,而女人都遠嫁他鄉,不再屬於采打家族的人了。

爸都的妻子1998年死於肺結核,他有8個孩子,3個兒子都已娶妻。家裏根據村裏的劃分,種植了大片的玉米,但這些玉米隻能維持平常的口糧。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幾個媳婦還在家種了不少卷心菜。當我順著綠旗找到了爸都家時,幾個媳婦正坐在院子裏聊天。我對她們說:“你們正在賣菜嗎?我也想買一棵。”

她們看了看我,覺得挺奇怪,好像我不該吃這種菜。

“你吃?”她們好奇地指著我,用蹩腳的英語說。

“當然。”我指指自己。

“一棵?”她們問。

“對!”我說。

“不!是兩棵,巴麗薩,還有我一棵。”跟在我後麵已經走不動的馬丹給索,聽說我要買菜,急得直喊。

“不!我隻買一棵。”我故意逗老太太。

“不!不!是兩棵。”她急火火地走過來說。

“好吧,兩棵就兩棵,多少錢一棵?”我問她們。

她們相互看了看,我想,她們肯定想好好地宰一下我這個外國人,隻見她們像下了狠心似的說:“3塊。”

我故意詐她們說:“別人都賣2塊(相當於人民幣2塊5毛),你們怎麼賣3塊?”其實,我哪兒知道賣幾塊。

她們一聽臉漲得通紅,大媳婦趕緊說:“2塊,2塊,沒問題。”

我一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這世界,上哪兒再去找這麼實在的人。然後,我拿起一棵菜逗著馬丹給索說:“這棵是你要的,自己付錢,我隻付我那份,不過你可以付2塊,我是外國人,我付3塊。”

“不!不!這菜我要,可我沒有錢。”老太太開始耍賴了。

我對她說:“我也沒有錢。咱們都別要了。”

“你可以現在不給錢,明天來拍照片時再給她們。”她想得挺周到,連我明天拍照片的計劃都列出來了。我看她說得挺認真,覺得很好笑。之後,我掏出10塊錢遞給她說:“買3棵,不用找了。”

我告訴她給滿格賊賊帶回去一棵。

她一聽,高興得直拍手,直說我是好人。我每次給她東西,都能聽到她的誇獎,早已習以為常了,而她也心裏有數,我是不會讓她掏這個錢的,隻不過是逗她開心而已。

回去的路上,老太太一人背了三棵圓白菜,本來就肥胖的身體,再加上沉重的負重,幾乎是橫擺著走。而我卻像個甩手掌櫃似的,跟在後麵大搖大擺地走著。我原本想幫她,但她卻覺得這差事不該我幹,在她的眼裏,我是個有錢的上等人,可以施舍窮人,但不能替代他們。可是,眼看著老太太累得氣喘籲籲的我挺不落忍,畢竟我從小受的是尊老愛幼的教育,這觀念已深深地紮下了根。我對她說:“讓我也拿一棵。”

她挺納悶地看了我一眼。我衝她笑了笑,並伸出了手。

“OK。”她說著遞給我一棵大的,我的心裏才踏實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