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酋長”也分三等(2)(1 / 2)

他笑了笑說:“在萊索托,酋長分為四個等級。即國王是最高的酋長,之後是大酋長、地區酋長和村酋長,一級管一級。各級酋長都是世襲製,但上一級可以罷免、調動和任命下一級酋長。自從萊索托獨立後,國王不再管下級酋長的事,但其他酋長的管理方式基本沒變。

不同的是,過去的酋長體現著家族的權勢,也是村裏的領袖人物。村裏人不僅要向酋長繳納供品還要幫助酋長幹活。因為,隻有酋長才能組織軍事力量,打擊外來勢力的侵犯,協調部落內部一些不合理或是矛盾的事物。”

“過去的人要向酋長繳納什麼供品?現在還用繳供品嗎?”我問他。

“供品主要是指勞力,比如為酋長耕種、除草、收割,酋長經常組織打獵,大家都去參加,所得的動物的皮毛、犀牛角和一些好的肉等都歸酋長所有。有時在生活所迫的情況下,酋長也會帶領人們襲擊別的部落,搶到的大批牲畜,當然也歸酋長所有。因為酋長有權分配部落中的財富,如土地、牧場、武器、樹林等。那時的酋長可以通過人們向他納貢而獲得很多財富,但多數時候他要把這些財富分給貧民,以換取貧民的擁戴。如果一個酋長軟弱、貪婪、吝嗇或殘暴,那麼追隨他的人會越來越少,當然他的威信也越來越低。而現在卻不同了,酋長家雇人幹活也要付錢。上次醫院開張剪彩,我這個當大酋長的還派人送去了一頭肥羊。”

我又問:“每次你回來都有許多人找你談話,你究竟能為他們解決多少事情?”

“從土地劃分,喂養牲畜,到婚喪嫁娶,贍養老人,還有如何辦學,搞好教育,都有我這個酋長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趕緊接著問:“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酋長?”

“應該是個好酋長吧。”他很自信地說,接著他又說:“你在我家也看到了,隻要我來這兒每天就有不少人找我,其實不一定都是大事,但我必須處理得合理,要是你能聽懂當地語言,我就讓你跟著我工作,聽聽我都處理些什麼事,是怎麼處理的。”

“如果人們認為這個酋長不好,能更換嗎?”我又問他。

“早先的酋長製是一種比較靈活的製度,一般由長子充任,但如果他失去民心,也可換其他有能力的兄弟來擔任,因此這是對酋長的一種威懾,也能很好地維護酋長和貧民之間的平衡。不過到了19世紀60年代,萊索托被英國正式宣布為它的保護國時,酋長的情況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當時英國政府在萊索托設立了行政辦事機構,並派駐了警察和治安官,他們提出的是‘基督教的精神和人類的文明’,同時規定,不許包辦婚姻,廢除彩禮製度,隻有在教堂結婚才能予以承認;法律麵前男女平等。特別是在法律執行方麵,矛頭直指酋長的統治,首先是酋長在法庭上的裁決已不是最終判決,人們不服可以向治安官起訴,家庭糾紛可以直接找治安官解決。英國人大力宣傳”人人平等“的觀念。包括酋長犯錯,也是可以被告上法庭的。”

“是不是現在的酋長地位不如從前了呢?”我接著問他。

“現在的酋長等級不同,自1963年萊索托成為君主立憲製國家以後,仿照英國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上議院由22個酋長和11個國王指定的人組成,隻擁有很有限的權力,下議院設60個席位,由選舉產生,擁有製定國家事務的權力。首相和他的內閣也從這些人中產生。還有一千多個各級酋長,分布在全國各地。萊索托是1966年10月4日宣布獨立的。從此酋長們所掌管的權利也不盡相同。”

盡管從1950年起,萊索托已廢除了給酋長繳貢,但酋長仍然是為百姓處理糾紛最公正,也是最有效的裁判員。大到鄉村建設,小到百姓糾紛,村裏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酋長。

盡管當地人生活還停留在解決溫飽的水準上,但當地政府還是做了不少實事。比如:修路、給各村莊引水、投資教育等。但從貧富差別如此之大中,不難看出腐敗現象的嚴重。如今,有許多發達國家在關注著萊索托,中國也不例外,這對於一個隻有200萬人口的國家是件好事。這個國家應該能夠很快地富裕起來。

3.村裏貧窮的小酋長

與以上兩位酋長不同的是塔巴姆村的酋長靠(QHAALL)。

他是1991年從貧民中被選舉當上的酋長。這類酋長原本家境貧窮,沒有任何根基,但由於他從百姓中產生,人緣比較好。可以說這是個當得最辛苦,處理的事情也最瑣碎的酋長了。

有一次,我聽見一些人大喊大叫的,走近一看,是大酋長家的老母牛擠在了兩座房子的夾縫中,誰也不敢生拉硬拽,怕牛受傷,急得大夥直跺腳。這時隻見酋長靠悄悄地走過去,剛接近那頭母牛,就被它一腳踢得捂著大腿撤了下來,疼得他嘴裏不停地直罵。無奈,停了一會兒,他還得往前衝,這時,大家一起上前幫助牛擠住肚子,縮小了它的寬度,才把牛弄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