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出生之後,就開始了學習的旅程,這種學習是積極的、快樂的。比如,咿呀學語、動手動腳。隻是大多數父母沒有看到孩子的這種學習,他們隻把目光盯在了教科書知識的學習上,還認為隻有刻苦,才能學好。這是一種背道而馳的做法,隻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同時還會毀掉其學習興趣和激情。
學習不是死板地坐在書桌旁讀書
坐在書桌旁的就是學習,在草地裏和小夥伴們玩耍,就不是學習,這是大多數父母對學習的狹隘定義。實際上,孩子不管在做什麼,都是在學習,沒有探索,他就不會產生快樂感。
任何一個孩子,都不甘心自己生活在一個他無法認識的世界中,所以,孩子成長的每一刻,都在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發展自己,讓自己去適應世界。
布拉德·皮特主演過一部電影,名字叫《生命之樹》。
很多人初看這部電影時都無法理解,因為它沒有像一般的影片那樣敘述一個讓人震撼的有衝突有矛盾的故事,而隻是簡單地羅列了一些生活片段。
當然,影片中也有衝突,但這種衝突並不激烈:孩子隻是在某個瞬間產生了傷害父親的意念。
這部片子給我的震撼非常大,我發現,一個簡單的生命軌跡其實就是生活的全部意義。
因此,那段時間我一直在想:什麼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什麼又是不好的?如果我們處處給孩子好的,包括心理上的,那麼孩子就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嗎?
一些優秀的藝術家,因為心理或者生理受到創傷,而產生一些並不全是積極向上的心理,但在這種迷幻的狀態下,他們卻創造出了最美的藝術。
我就在想:如果他們沒有這種受傷的經曆,那麼他們還能有那麼高的藝術成就嗎?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培養藝術家,就要給孩子傷害。
不管怎樣,這是一個矛盾,也一直讓我迷惑不解。但在生活中,我還是極力按照正確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看過這部影片之後,我忽然明白了。其實任何人都無法百分之百地保證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環境,不可能永遠保證孩子的心理不受傷害,甚至不可能永遠在第一時間內為心理受傷的孩子療傷。
這是很正常的教育現象,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是無力的。相反,我們仍有很大的控製空間,那就是我們要發展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
隻要孩子的學習能力在、思考能力在,那麼即使是心理陰影,對於他而言也終將不過是一片浮雲。
當然,我所說的學習能力,不是教科書的知識學習,而是一種自我認識,社會情感的發展。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父母要發展的重點能力之一,但是發展孩子的學習能力,必須要摒棄隻讓孩子坐在書桌前麵學習的狹隘認識。
我上大學時,曾經給一個叫洪江的孩子做過家教,即使一個簡單的公式,這個孩子記上千遍,也還是記不住。
我教了他三天,就想放棄。但洪江對我說:“老師,您別放棄我,我媽其實並不要求我取得多好的成績,她隻是見不得我玩。”
說洪江的媽媽不想看到好成績,那是假話,我當然不信。
洪江說:“老師,我跟你說,我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時我媽不能左右我之外,隻要醒了,就必須坐在書桌前學習,不然我就罪大惡極。”
“沒那麼誇張吧,可能因為你要小升初了,你媽才會這麼緊張。”
“才不是呢,我從上一年級,就已經開始了這種學習方式。跟你說,我在上三年級的時候,春節隻玩了一天,然後就每天都在學習。”
“難怪你記不住公式,你是不想記啊。”
“我怎麼不想記?”
“你的潛意識不想記。你會想,反正即使記下來,自己也還是不能不學習。”
如果一直把孩子拘在書桌前學習,那麼孩子的潛意識就會產生抗拒心理,他的大腦也會配合潛意識,那麼他的學習效果就會變得一塌糊塗。
陶京有個朋友,是個編劇。他的女兒從小作文成績就特別棒,但那些經典的童話作品,和一些經典的故事,她幾乎都沒有讀過。
所有的人都說這是遺傳,但這個編劇說,不是,是我每天都在教她。他怎麼教的她呢?就是自己編故事。
這個編劇非常聰明,他從來不給孩子念故事聽,而是隨機地給孩子講故事。為了讓孩子提高想象能力,他甚至采用孩子說一個詞他來編的方式。
這個難度很大,當然也會出現一些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但是孩子卻聽得津津有味,爺兒倆經常在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裏大笑、大鬧。
編劇的妻子覺得這種方法對孩子不好,她更希望孩子安安靜靜地坐在書桌旁,認真地讀讀書。兩人因此鬧過矛盾,但編劇始終不改自己的原則。
這個孩子上學後,作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這個編劇卻改變了要求,讓孩子自己閱讀。當然,是坐在書桌前。但孩子沒有任何反抗的情緒,因為她喜歡看故事。
最能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可能不是端坐在書桌前學習這種方法,而是玩著學的方法。如果你能讓孩子在玩中產生學習欲望,那麼他自然就能安靜地坐在書桌前學習。
蒙老師心語
端坐在書桌前學習,是最差的一種學習方法,尤其在孩子學習興趣很低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隻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其實,孩子的學習有很多方式,就連玩,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片麵地要求孩子隻關注教科書上的知識,隻讓孩子在書桌前受教育。
做知識的產婆,讓孩子自主學習
以前的武俠大師有一種很特別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不教。老師越是不教,孩子就越是想學,在這種狀況下的學習效果幾乎是最好的。
很多父母會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上點心,學會為自己負責。”孩子當然要學會自己學習,但有時候,父母卻放不下孩子的學習,從而成為孩子自主學習最大的障礙。
明義的爸爸是我的一個朋友。有一次,我們參加家長論壇,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學習一籌莫展,唯有明義的爸爸不以為然,他甚至莫名其妙地問一位媽媽:“有那麼嚴重嗎?”
那位媽媽有些不悅,說:“難道你的孩子很喜歡學習?”
“那倒也不是。不過,要是他喜歡的東西,他就會表現出超頑強的精神,即使沒有資料可查,沒有人能教他,他最終也能學得很好。”
“那他學習成績怎麼樣?”
“學習成績也還不錯,沒讓我操過什麼心。”
“那是你的孩子好,天生愛學習。”
“也不算吧,他開始並不喜歡數學。有一次,我們倆坐車出去,在車上我給他出了一道題目,一個數乘以九,我簡單教了他一個手指計算法。”
“手指計算法?”
“對,就是把十個手指從左到右編號,幾乘以九,就把十個手指中編號為幾的手指曲回去。這樣曲回去的手指作為中介,左邊為十位,右邊為個位。”
“哦,是這樣嗎?”那位媽媽聽了明義爸爸的話,也擺弄起手指來,當她把二九一十八擺弄出來後,顯得非常高興。
“對,就是這樣。您也很喜歡數學嗎?”
“不,我數學很差的。”
“但是您看您對這個玩法很感興趣。”
“是,因為它比較有意思。”
“孩子也是。我兒子後來就問我,一位數乘以九可以這樣做,那麼兩位數可以嗎?我說,你自己看看呀。他擺弄手指,半天也沒有弄明白。就又問我,我什麼也沒說。”
“您不知道嗎?”
“不,我知道,但我就是不告訴他。我說你自己想,然後他就不停地在那裏擺弄手指,很快結果就出來了。”
“真的?”
“對啊。他就是這麼喜歡上數學的。”
“哦——”那位媽媽若有所思。
當我們把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後,我們可以不用教孩子,或者一定不要教孩子,這樣孩子就會不得已動用自己的大腦,從而能領會到自我學習的樂趣。
我堂哥很喜歡搖滾樂,小語知道後,就一直纏著他,要跟他學習搖滾樂。但是我堂哥知道我不喜歡,就嚴詞拒絕了。
小語毫不氣餒,使用了不少招數,逼堂哥就範。比如,她用讚美的詞語軟磨,用很嚴厲地詞彙譏諷他,用激將法激他,用偷梁換柱法拿走他最需要的東西,逼他做交換......
三十六計大約用了十八計之後,堂哥依然無動於衷,小語沮喪極了。我聽堂哥說了小語的這些伎倆後,覺得甚是可樂,想著她肯定會放棄了。
果然,一段時間內,小語不再提找堂哥,跟我們也很少再激情澎湃地說她的搖滾樂了。
相安無事大約兩個星期後,我發現,我們其實不過是中了小語的緩兵之計。她在網上搜集搖滾音樂,還參加了搖滾愛好者的俱樂部。
她那時候的音樂基礎很差,就是學校音樂課教的那點簡單知識。而且由於以前她的嗓音不好聽,高音都唱不上去,她甚至連簡譜都不認識。
小語就在這樣的基礎下開始了她的搖滾之旅,也就一個月的時間,她居然拿著一個譜子去找堂哥,說這是她譜的曲。
堂哥看了之後,大吃一驚,他馬上跟我打電話,第一句話就說:“以後,你千萬不要攔著小語了。當然,你攔著也可以,但我告訴你,這孩子,你越是攔著她,她學得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