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讓壓力成為孩子堅強的籌碼(2 / 3)

肖劍的這種銷售方式,使他贏得了集團銷售總監的青睞,他很快就成了一名部門經理,超越了魏偉。

肖劍升職後,馬上找魏偉去慶祝。而魏偉此時的工作熱情稍減,因為他正忙著談戀愛,他被一個女孩迷得神魂顛倒,所以對肖劍的這次升職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興趣。

肖劍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挫敗感,於是向銷售總監提出辭職。總監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沒意思,魏偉根本就沒有盡全力。”

辭職後,肖劍又進入校園學習,但卻始終提不起精神來。

如果一個人過於關注一個優秀的人,並總是和他比較,這會幫助他挖掘自身潛能,但也會限製他。因為一旦他的目標人不再優秀,他就會因失去目標而喪失奮鬥動力。

郭美是我的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好,性格穩重,我曾經認為她是班長最好的人選,但是在民主選舉的過程中,孩子們卻淘汰了她。

這個結果讓我很驚詫,因為據我觀察郭美和班裏孩子的關係都很好,她特別願意幫助別的孩子。

我不明所以,但很快就接收到了各種關於郭美的問題的信息。有的同學說,郭美對班長的態度相當惡劣;有的同學說她喜歡挑撥是非;有的同學說,郭美宣稱她才應該是班長......

說這些話的都是一些平時很老實的孩子,我很驚訝,對郭美的好印象一下子蕩然無存。

班長來我辦公室時,我問她郭美是不是人緣不好。班長有點為難地看了看我,說:“我不想說她壞話。”我笑了,覺得我問的話有問題,就不再說了。

但後來有一天,班長還是向我抱怨了一通:“老師,郭美這個人很虛偽,她現在聯合一些學習不好的孩子,和我作對。”

我暗地觀察了郭美一段時間,發現她的確有極強的嫉妒心理,但可惜的是,她不是把嫉妒心理用來提高自己,而是破壞別人。

當孩子以超過某個人為目標時,一旦他預期的結果沒有實現,就可能會產生嫉妒和怨恨心理。這也正常,隻是父母要促使他把嫉妒轉成奮鬥的動力,而不能因嫉妒去攻擊他人。

蒙老師心語

其實,孩子在任何學習階段,把其中一個小夥伴作為超越的目標,這是正常的,能成為他奮鬥的動力。隻是父母需要注意,如果孩子過於關注某一個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奮鬥的本意,那麼他就會和這個孩子糾纏不清,並產生許多消極心理,甚至與人交往也會產生障礙。

不要過度地誇讚孩子

能得到欣賞的孩子,會非常自信。因此,孩子缺不了父母的讚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的讚揚言過其實,或者空洞無物,那麼孩子就會產生自負情緒,經受不了挫折。

經常有新聞報道說,某某孩子因為受不了老師或者其他人的批評而自殺。每每看到這樣的事情,我心裏總是覺得很不舒服,特別希望父母們能給孩子們多一些挫折訓練。

我堂叔的兒子會,小時候真的是特別可愛的孩子,他在八歲左右就能講評書。

那時候村裏的電視比較少,家家都離不開收音機,收聽評書是我們固定的節目。

小夥伴們在院子前麵玩時,經常能聽到會一個人在他家大門口的石台上講評書。會穩穩地坐在石台上,架勢一拉,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劉備、關羽、張飛......特別有派頭。

無論大小孩子,都喜歡聽會講評書,盡管他說的故事並不完整,甚至還前後矛盾,但他隻要嘴裏冒出一連串人名、地名、武功名稱或者武器名稱,我們就拍手喝彩。

有時候,連路過的大人也忍不住停下腳步,認真傾聽。

很多人都預測說,會將來一定特別有出息。再加上會的爸爸是學校的老師,人們更加篤定會可能早早就會成才。

但實際上,會在學校裏的學習成績非常差,而他也不服管教。教過他的老師都向堂叔反映:這個孩子聽不得一點批評。而堂叔的回答是:“那就表揚著來啊。”

堂叔是一個有“官位”的人,教會的老師無法,就對會放任自流,結果會慢慢就成了一個愛打架、瞧不起人而又沒有什麼能力的孩子。

孩子的家世好,可能會成為孩子被誇讚的一個理由。如果孩子在某方麵的確有些天賦,那麼他受到的誇讚會更多。但實際上這種誇讚如果過度就會成為一種扼殺,它會讓孩子變得目中無人。

有一天奶奶買菜回來,一進屋就氣憤地說:“這是什麼世道?孩子撞了老人一下,家長不但不教訓孩子,反而誇讚孩子撞得好。”

我連忙問怎麼回事,奶奶說:“我在收銀台那兒排隊,有個孩子一下子就衝過來,差點把我撞倒。那孩子的媽媽還說:‘我兒子真棒,有這麼大勁。’你說這是什麼人啊?”

“真是,這家長也太不會說話了。”

“豈止是不會說話。我跟她理論,我說孩子小,不懂事,你怎麼也不懂事呢,撞了我,至少給我道個歉吧。”

“跟她肯定沒理可講。”

“不是,她道歉了。但是她跟我說:‘我兒子膽子特別小,我就不停鼓勵他,這樣他才敢做事。’她要不這樣說也就罷了,她一這樣說,我就說:‘你這教育方法真差勁。’”

“是差。”

“結果她說我老了,不懂,孩子如果膽小,那就得靠鼓勵、讚揚才行。你說說是這麼個理嗎?”

“理是對的,但她的做法是錯的。”

為了鼓勵孩子而讚美孩子的一切,這是錯誤的。因為你的讚美會讓孩子產生錯覺,認為自己是至高無上的,這會讓他忽略規則,自以為是。

小區裏有個孩子叫欣欣,我經常聽到她的父母讚揚她:“欣欣真棒。”

一開始,我特喜歡聽到這話,因為我發現那個孩子在父母的讚揚下任何事情都做得特別好。她走路,可以不用人扶;她說話,會講得特別流利;就是玩沙土,她也能把沙土揚得很高。

但隨著這個孩子漸漸長大,我發現這個“真棒”對孩子失去了作用。比如,那次,在樓下,我聽見欣欣的媽媽說:“欣欣,你再回門口超市一趟,媽剛才忘了買醬油了。”

“我不去,你咋不去呢?”

“媽回去做飯去。你去,看我們欣欣真棒。”

“我不棒,我也不去。”

“欣欣不聽話了?”

“聽話,我聽到的就是真棒,真棒怎麼了?真棒是啥?”

“你這孩子,真棒就是優秀唄。你比別的孩子都優秀。”

“優秀是啥?就是幫你打醬油?”

“是啊,也不是,你知道心疼媽媽,知道幫助媽媽啊。這難道不棒嗎?”

“可是我發現這個‘真棒’就是一個迷魂令,隻要你說真棒,我就得乖乖地聽你的。其實你並不是真的誇讚我。”

“你這孩子,為了不幫媽媽,就有這麼多話說。”欣欣媽媽有些生氣。

“哼,怎麼樣,我不幫你了,我就不棒了。可見你說的‘真棒’都是假的,難怪老師批評我不好,同學也說我不好。你的‘真棒’全都是假的。我是最差的。”說著,欣欣哭了起來。

“老師又不是經常批評你,你不能把一兩句批評當成全部。”

“我就不棒。”欣欣哭得更歡了。

有些父母把讚揚當成一件武器,用它來脅迫孩子聽話,這種情況下,孩子時時處處都會聽到讚揚。可是一旦離開父母,他總會聽到批評,這會讓他的自我評價產生矛盾,不再相信父母。

蒙老師心語

任何一個孩子,不管他表現得優秀與否,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他隻能聽到讚揚聲,那麼他的內心就會產生兩種力量:一種是讓自己努力,這樣身邊就永遠會有讚揚聲;一種是排斥所有的批評。而孩子不會十分完美,必然會因為一些事而遭到某人的批評,此時,第二種力量就會發揮作用,讓他不能接受,甚至對自己產生懷疑,或者覺得自尊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讀懂孩子的童年心理

童年心理對孩子的一生影響很大。很多人成年之後的問題,都是因為童年的心理受到打擊而形成的。所以,讀懂孩子的童年心理,極為重要。

盡管我們父母一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可能還是不懂孩子的童年心理。這就需要我們學習一下個體心理學,了解一下孩子在各種環境下的心理壓力及承受能力。

我記得水蘭曾轉述過韋俊彪的一句話,他說:“我在家,誰都疼我,可是我在這,他們都不把我當人看。”

水蘭說:“這就是韋俊彪搗蛋的原因。”

“沒錯,可能從出生開始,韋俊彪受到的就是關愛,他已經確定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特征。但是在學校裏,老師不能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因此他就感覺難以接受。”

“對,所以,他就采用搗蛋的方式,引起我的注意。我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每次我誇讚他之後,他就會老實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我要是批評他,他就會變得更加搗蛋。”

“那怎麼辦呢?他做錯了什麼,你總不能不批評他,反而表揚他吧。”

“開始,我也很迷惑,不知道該怎麼辦,後來,我想到了一個妙招。”

“快說,什麼妙招?”

“那就是他搗蛋的時候,我會變得特別冷漠,對他置之不理。而一旦他哪方麵表現得好,我就會誇他,表現出對他極為關注的樣子。”

“那他要是沒有好的表現怎麼辦?”

“不可能。你知道這個孩子現在在幹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