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看到鋼琴就討厭,老師給我最大壓力的地方是,我還沒有熟練,他就讓我表演。”
石俊美的媽媽知道了問題的症結,於是,馬上就為石俊美換了一個鋼琴老師。這個老師並不比原來的老師水平高,但他的教學特別隨性,他總是會在石俊美高興的時候讓她彈琴。
很快,石俊美就重新對鋼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孩子在學習某事時,會因為學習方式不對而產生挫敗感,此挫敗感會讓她對這種學習產生恐懼,如果父母能幫助孩子改變學習方式,那麼她的恐懼就會自然消失。
我小時候特別害怕上台演講,但我學習成績好,經常被老師點名。而我一上台,肯定會出醜,不是大腦一片空白,什麼都說不出來,就是磕磕絆絆,無法清晰表達。
一次,兩次,老師就不再強我所難了。而我的心情會變得極為複雜,會因為被忽略而特別難過,會對演講更加恐懼,又會迫不及待地想要上去講。
長期被忽略後,我就開始自暴自棄,不再認為自己能演講。
那年,我上六年級,我的班主任是新調來的,他第一堂課就要同學們進行五分鍾的自我演講,他說是為了互相認識一下。
因為同學們都說,而且隻是簡單地說兩句,我沒有什麼心理負擔,講得就非常自然。而他就特別獎勵了我,說我是講得最好的。
我聽了那句話,開始覺得是騙人的,可是那一天我一直在回味,甚至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在想。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老師又叫了幾個人,簡單講述一下自己學習語文的方法,而我又是其中之一。學習方法很簡單,我就像嘮家常一樣和同學們分享了我的方法。
這一次,老師又特別表揚了我。
不久後的一天,我開始了真正的演講,我發現我居然不再恐懼了。盡管我講得還不是很流暢,但老師誇我演講的內容很有深度,這讓我格外自信。
當孩子屢次做不好某事時,會對這件事產生恐懼,此時,父母要能通過迂回戰術,讓這件事的難度不正麵顯示,讓孩子迂回接近這件事,那麼孩子的恐懼就會消失。
蒙老師心語
孩子之所以會自暴自棄,是因為他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尤其是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不信任。如果這種懷疑是可靠的,那麼父母要幫助孩子提升他的技能,改變學習方法。如果這種懷疑隻是因為受了外界負麵評價的影響,那麼父母就要用正麵評價給孩子“洗腦”。
寬容孩子的無心之錯
麵對孩子的非故意過錯,其實父母可以置之不理。但有些父母認為這是縱容和疏忽,依然不分青紅皂白地給予嚴肅批評,這會使孩子形成膽怯、叛逆等不良心理。
所謂非故意過錯,是指那些由於心不在焉或者經驗不足而犯的錯誤,這是孩子的無心之錯,隻要不涉及做人的原則問題,那麼就不要過於為難孩子。
陶京的一個商業夥伴老李,脾氣暴躁。他的兒子有嚴重的口吃,老李去了很多家醫院,請了很多專科醫生、心理醫生,都沒有治好兒子的病。
有一次我們到一家餐廳吃飯,在門口看到老李的這個兒子正在和一個比他小點兒的孩子聊天。他們似乎在聊學校的一場足球賽。
讓我和陶京驚訝的是,這個孩子的口吃幾乎聽不出來,隻是偶爾會在某個詞上打轉,但不仔細聽,根本就發現不了。我們以為這個孩子的口吃肯定是治愈了。
老李和媳婦也在這家餐廳吃飯,我們過去和他們打了招呼,陶京馬上誇讚道:“我發現你兒子還挺能說的。”
“能說什麼?他那口吃那麼嚴重。”老李顯得有些沮喪。
“沒有啊,我們剛才在門口聽他講述一場足球賽,都快趕上黃健翔了。”陶京說。
“怎麼會呢?”老李根本就不相信。
這時候,老李的兒子已經回到座位上了,老李的媳婦馬上板著臉說:“你又去哪裏了?怎麼總也見不到你的人啊?”
“我......我......我......去......去......和朋友聊天了。”老李的兒子又結巴起來。
我和陶京驚訝地互相看了對方一眼。我又看了看老李的兒子,他正在父親的催逼下,結結巴巴地跟我們打招呼。
就在兒子打招呼的時候,老李的眉頭皺成了一個大疙瘩,還不停地催促說:“你急什麼?你急什麼?快點說呀!”
我不由得笑了,說:“老李,你怎麼能一邊讓孩子別急,一邊又讓孩子快點說呢?”
老李忽然意識到自己話裏的漏洞,他也笑了。
“我問一下,這孩子結巴是不是學來的?”
“是啊,那時候大概是四歲吧,他在商店裏聽到一個結巴說話,回來就開始學。”
“老李為此狠狠揍了他一頓,讓他別學。”
“可他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偷著學,結果就學會了,再也改不掉了。”
“我有個方法可以幫他治好。就怕你不聽我的。”
“聽,怎麼不聽?”老李和媳婦幾乎同時說。
“你們倆別老忙於工作,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多鼓勵鼓勵孩子,他慢慢就會好的。”
“就這麼簡單?”
“對。”
當孩子由於經驗不足而犯錯時,父母要向孩子解釋這個錯誤,不要不由分說就用暴力。這樣,孩子根本就不理解,還會繼續犯錯,而父母的批評越嚴肅,他犯錯就越多。
小區裏有個男孩子,八歲了還尿床,他的媽媽覺得很丟臉,經常批評他,甚至在看到髒髒的床單時,還會揍他兩巴掌。雖然不疼,但對孩子的打擊非常大。媽媽罵得越凶,他尿床就越嚴重。
這個男孩子的爸爸是一個軍人,時常不在家。終於有一天,孩子的爸爸轉業回來,孩子興奮極了,一直纏著爸爸,晚上也要跟爸爸一起睡。
這個爸爸在部隊裏學過心理學,他聽媽媽說了這事後,知道孩子是心裏有恐懼,於是就決定為他治療。治療的第一步就是陪著孩子一起睡。
一晚上,爸爸都緊緊摟著孩子。可第二天早晨起床時,爸爸還是發現孩子尿床了。他沒有吭聲,而是故意把床單揉皺,不讓孩子看到。
這個爸爸就這樣陪孩子睡了一個月。在這個月裏,除了第一天,孩子再也沒有尿過床。
孩子尿床,不是生理問題,就是心理問題。不要無端責怪孩子,因為這由不得孩子自己,而且,你越批評,孩子的問題越嚴重。如果你能給孩子多一點關愛,孩子馬上就會不治而愈。
馬上就要過元旦了,小語所在班想要把教室弄得漂亮一點。小語自告奮勇,幫助班級買牆貼。可是大家在貼牆貼時,發現小語買的牆貼有一張是半張,另半張不知去向。
大家紛紛表示不滿:
“你怎麼搞的,連牆貼都買不好嗎?”
“是不是你貪汙了班費,錢不夠了,隻好買半張?”
小語很委屈,回家後就跟奶奶說了這事,奶奶當時信口說道:“你這丫頭就是馬馬虎虎的,人家說你,一點也不多。”
小語一聽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還擊奶奶:“我就知道,在你的眼裏,我就是個白癡,我什麼都做不好。哼,這要是小鬆,你肯定不會說他。你就是偏心。”
陶京回來後,小語又把這些事講給陶京聽,她一邊說一邊還忐忑地問他:“我真的是個白癡嗎?”
“當然不是了,我機靈古怪的小丫頭怎麼會是白癡呢?”
當孩子連續因為某個非故意過錯而受打擊時,他就會產生恐懼心理,但他還會在父母那裏找最後的自信依據,如果父母給他,他的恐懼就會消失;反之,恐懼就會加劇。
蒙老師心語
大人都有非故意過錯,何況孩子呢?在對待孩子的非故意過錯時,父母要采取寬容的態度,認真分析孩子產生錯誤的原因,把一件不好的事情,用幽默、輕鬆的方式給孩子解讀,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同時,也可以避免孩子產生心理負擔。
讓孩子嚐一點成功的滋味
對於一點自信都沒有的孩子,必須給他一點成功的滋味嚐嚐,讓他知道自己也是有能力和前途的,這樣,他的奮鬥激情才能被激發。
孩子的成長動力,是在一點點進步獲得的成就感中得到的。如果孩子在做某件事時,總是以失敗收場,那麼他可能永遠都做不好這件事。
還說韋俊彪等“四大才子”,盡管水蘭不停鼓勵,但副校長的打擊還是時常回蕩在耳邊,因此,他們一直處於一種吊兒郎當的狀態中,不能進步。
那年運動會,水蘭對“四大才子”說:“這次運動會,老師可就指望你們了。”
“四大才子”都是運動健將,水蘭這樣說,同學們自然沒有異議。
韋俊彪聽了這話,冷笑道:“可是校長罵我們是四大蠢材啊。”
“說心裏話,你們的才華我們心裏都有數。”一個孩子馬上說。
“怎麼講?”鮑和仁不冷不熱地說。
“我聽人說,‘四大才子’的公司決定讓咱們這次的運動會變得特別火熱。”這個孩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