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是孩子潛能挖掘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也是造成孩子心理陰影的主要外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時都可能出現讓孩子產生恐懼的場景,這就需要父母多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別讓孩子的心理在恐懼陰暗的角落定格。幫孩子掃除恐懼其實很簡單,一是鍛煉孩子的勇氣和自信,二是為孩子正確解讀那些讓他產生心理陰影的場景。
信念是孩子成長的支柱
你如果相信自己的孩子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並且讓孩子也相信這一點,那麼總有一天,他真的會飛黃騰達,甚至做出讓你驚訝的成績來。
信念是孩子成長的支柱,對自己此生意義或者任務的超級信念,會成為指導孩子前進的最有效的動力,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找到那個讓他天下無敵的信念。
小鬆和陶京的“比手指事件”後,我的腦海裏一直閃現著“意念”這個詞。我跟陶京說:“如果你不打擊小鬆,也許有一天,他真的能讓自己的手指比你的長。”
“那還用說,他在不斷長大,我在逐漸變老,總有一天他的手指會超過我的。”陶京不以為然。
“不是,我是說僅靠意念。”
“嘿嘿,怎麼?你的心理學又給你什麼新的概念了?”陶京不懷好意。
“咱倆打個賭,從今天以後,我每天都對他說一句話:‘你的手指長度很快就會超過你爸爸的。’每天都對你說一句話:‘你的手指長度很快就會被小鬆的超過。’”
“你想通過心理暗示?我都知道你的伎倆,恐怕對我不好使。”
“不信咱試試唄。”我挑釁道。
“行,誰怕誰?”
這之後,每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對小鬆和陶京分別說上麵的那兩句話。
小鬆每次聽後都很驚訝地看著我說:“真的嗎?”
陶京則依然淡定地笑著。
大約一個月後,那天吃飯,我對小鬆說:“快點吃,吃完之後,你和你爸爸比比手指,我相信,你的手指肯定長長了不少。”
小鬆顯得很興奮,一邊看著自己的手指,一邊快速扒飯。
陶京隻是冷淡地看著我和小鬆,小語在旁邊說:“爸爸,加油,你也多吃點,小鬆不會比上你的。”
吃完飯後,小鬆和陶京比了比手指,讓陶京驚訝的是,小鬆的手指居然和他的差不多長了。這也就意味著,這一個月,小鬆的手指至少長了10毫米。
小鬆高興壞了,說:“媽,快告訴我,你給我吃了什麼秘方?”
“心理秘方啊。”我故意慢騰騰地說,還白了陶京一眼。
陶京還是一副不相信事實的表情,他聽我這樣一說,就問:“難道真的管用?”
“怎麼回事?什麼真的管用?什麼是心理秘方?”小鬆和小語幾乎同時問道。
我於是把一個月前我和陶京打賭的事告訴了兩個孩子,他們聽完後感歎不已。
小語說:“看來心理的作用力太大了,它都能超過自然力。”
“我替你媽說了吧。你媽的意思是說,你們倆,不管做什麼,隻要永遠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做好,那麼什麼障礙都攔不住你們。”
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永遠相信自己能做事、能成事,那麼無論以後遇到什麼困難,他都不會被挫折打倒。
那一年,小鬆和陶京去學遊泳。可能是小時候洗澡的時候被嗆到過,小鬆一直很排斥遊泳,他是被陶京硬拉著去的。臨下水的時候,小鬆一直喊:“不要!不要!”
旁邊有人告訴陶京,不能這樣硬逼著孩子下水,否則,他可能會產生恐懼,就更學不會了。陶京覺得有道理,隻好陪著小鬆在遊泳池邊坐下。
怎麼辦呢?陶京想了想,對小鬆說:“我第一次學遊泳的時候,是被一個同學給踹進水裏的——”
“哦,”小鬆皺了皺眉頭,說,“那一定喝了不少水吧?”
“沒有啊,那個孩子一直在岸邊氣我:‘陶京,看你以後還和我作對不?’當然,這話我根本就沒有聽到,但是我心裏是這樣想的,我認為他一定會這樣說。我就心裏憋著這口氣,想我一定要上岸,狠狠地揍你一頓。”
“啊,然後呢?”
“然後啊,我憋著氣,手腳並用,在水裏撲騰,結果我就學會了。”
“這麼簡單?”
“是,不信你試試。”
“不,你要把我踹進水裏嗎?”
“當然不,我覺得你自己願意下水,而且一下去就能學會。”
聽了這話,小鬆果然跟著陶京下水了,盡管他依然有些忐忑,但他還是很快就和陶京學會了遊泳。
孩子產生恐懼時,父母可以利用“現身說法”法,告訴孩子,那件事情沒有什麼可怕的,很容易就能被克服。注意,這時不要魯莽地把孩子扔進那個恐懼中,否則孩子可能會受傷。
我上小學的時候,班級裏幾個活潑的女孩子組織了“膽量訓練課”,其實就是盯著毛毛蟲看。因為幾乎所有的女生都害怕毛毛蟲。
榆樹上有很多毛毛蟲,它們難看極了,即使它們一動不動,看它們一眼,也足以讓你起一身雞皮疙瘩。但是此次練習,我們規定,必須盯著一隻毛毛蟲看十分鍾,它爬也得跟著它。
我們進行了分組,還規定了獎勵和懲罰的方法。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心裏不知道翻了幾個個兒,感覺胳膊上的汗毛都豎起來了,頭皮也緊緊的。但我想,其實毛毛蟲就是蝴蝶嘛,難道我不喜歡蝴蝶嗎?
我看的是毛毛蟲,想的是蝴蝶。結果,我持續的時間最長。而且,據評審者說,我的表情一點都不恐懼。
很多事情本身沒有什麼傷害性,之所以會讓人產生恐懼,是人的大腦會討厭它的外形,或者通過聯想把它歸類為令人恐懼的事物。實際上如果我們想到它的美好,那麼就不會再恐懼了。
蒙老師心語
當孩子為自己設限的時候,是對自己不自信,對所麵對的事物有一種恐懼感。這就需要父母做兩方麵的功課:一方麵,讓孩子自信起來;另一方麵,還要讓孩子正確認識所麵對的事物,戳破它在孩子腦海裏那個恐怖的幻想,並給這件事物罩上一件美麗的可接近的外衣。
幫助孩子去除內心的恐懼
那些長期接受負麵信息評價的孩子,他的內心會對自己有一種恐慌感,會對自己的未來產生迷茫,他會選擇自暴自棄來應對當下的情況。
沒有一個孩子是無能的,生如舟舟,尚在世界樂壇有一席之地,何況我們這些正常的孩子呢?如果某個孩子顯得無能,隻能說明他被內心的恐懼感和無力感給攫住了。
我同事水蘭的班級有“四大才子”:韋俊彪、鮑和仁、藍生輝,還有一個洪金回。“四大才子”是他們自己開的公司的名字,也是他們給自己起的綽號。
說是“四大才子”,實際上是四大“淘子”,哪回惹是生非都少不了他們,自然成了管紀律的副校長的座上常客。
副校長的一句話已經成了全校皆知的名言,她說:“‘四大才子’,就是四大蠢材,什麼都做不了,隻會搗蛋。”
在副校長的鎮壓下,“四大才子”變得灰溜溜的。
開班會時,水蘭問“四大才子”關於班級和學習的想法,他們也會說:“別問我們,我們是四大‘蠢子’。”
水蘭極為難過,她拍著桌子喊道:“有人說你們是四大蠢材,於是,你們就心甘情願用愚蠢來為這個綽號做標準,是嗎?!”
韋俊彪很無奈地說:“老師,您就別再管我們了,反正我們是黑名單上的人,在班級裏喝口水都是罪過。”
“韋俊彪,我真瞧不起你,你們還‘四大才子’呢?就這點膽子?就沒有人敢突破自己,做出讓人刮目相看的事情來嗎?”
“我們現在不是每天都被人‘刮目相看’嗎?”洪金回嘟嘟囔囔地說。
全班同學都笑了,“四大才子”顯得很淡漠。水蘭又大聲喊道:“我就不信,我的‘四大才子’就沒有一點才華。韋俊彪,你跟我說,你怕什麼?”
“我什麼也不怕。我都是四大‘蠢子’了,我還怕什麼?”
“既然如此,那你就給我做出點事情來,讓我看看你們‘四大才子’的才華。”
雖然四個孩子還是有些猶豫,但水蘭不斷重複的這些話,還是給了他們力量。
當孩子因為被一些消極評價影響,對美好的未來產生恐懼,並自暴自棄時,父母可以用激將法,讓孩子能放手一搏。
我有個學生,叫石俊美,自小就練習鋼琴,盡管付出不少汗水,可是她總是訓練班裏學得最慢、最差的一個,因此,她極端排斥學鋼琴。
石俊美的媽媽看她如此,就決定讓她放棄鋼琴,學一些她願意學習的東西。
但音樂老師張曉菲卻認為石俊美很有音樂天賦,說她對音律很有感覺。而且,據說,石俊美第一次拿起口琴來,就能吹出一首曲子。
石俊美的媽媽聽了張曉菲的評價後,產生了疑惑,她問張曉菲這是怎麼回事,張曉菲說:“可能是鋼琴教學方式有點不適合石俊美。”
石俊美的媽媽按照張曉菲的思路,詢問石俊美:“你覺得鋼琴最讓你討厭的地方是哪裏?老師給你壓力最大的地方是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