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小心侍主消嫌疑(2 / 2)

恃文一喜,跪下道:“臣替劉兄弟先行謝過皇上。”

朱允炆見他比自己得賞還要喜歡,取笑道:“起來吧,讓小太監們見了,還道你又從朕這兒討得什麼好差使。”

恃文笑著虛應過去,站起來道:“皇上,城隍廟流民所以暴動,乃是因每日食不果腹之故,是以臣以為,不如增加他們每日配給,以免再出變故。”

朱允炆點頭道:“愛卿既這麼說,朕明日便著人去辦。”

恃文躬身道:“臣為數萬流民謝過皇上。”

“這數萬流民也是朕的子民,何須你來多謝?”朱允炆哈哈一笑。

恃文聽皇帝所說,吃了一驚,待見他哈哈大笑,才知他並不疑心自己收買人心,暗道了聲“慚愧”。

兩人又閑聊數句,恃文正要起身退出,才想起懷中還有一封書信,當即取了出來,呈給皇帝,道:“臣在賬冊中找到此信,不知何人所寫。”

朱允炆接過信件,展開來掃了兩眼,道:“此信是故岐陽王寫給皇爺的。信中說到密道的緣起。”說罷將信遞給恃文。

原來那密道是曹國公李文忠在世時所掘,其時正當太祖誅殺功臣之時,李文忠雖為太祖養子,每日向太祖直言進諫,也不免終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挖掘此密道,便是以備不時之需。他又怕自己一走了之會令太祖憤恨,故在密道中留下此信,說明自己迫不得已而為之。哪知密道尚未掘通,李文忠便在洪武十七年溘然長逝。那尚未挖通的密道,便是那條通往密室的通道。

李景隆襲爵後,派人收刮了不少民脂民膏,因這些財物見不得光,李景隆便命人在父親挖掘的密道中築了密室,收藏財寶。李景隆北征失利後,每日朝議洶洶,要殺他以正國法。他就命人加開密道,另掘一條岔路通往城外,岔道方才掘到城隍廟下方,燕軍已兵臨城下。李景隆與小周子、穀王等人商議,欲加挖地道,通往城外。但自城隍廟起始,地下岩石堅硬,又多水泉,倉促間如何能挖得透?恰巧此時朱允炆派錦衣衛在府外探視,開挖地道更是難能。小周子便想到城隍廟中的流民,企圖借助流民之力行事。這後頭之事並未寫在信中,恃文自無從得知。

看罷書信,朱允炆記起楊子榮所搜出信件。他道:“宋愛卿說,這應天城防務,朕當委於何人?”

恃文一怔,隨即反應過來,皇帝這是對****祖起了疑,便刻意問道:“敢問皇上,應天防務如今無人主理麼?”

朱允炆老實答道:“朕原是委托徐卿家全權主責京師防務,隻是……”

恃文搶先問道:“那是徐王爺出了差池讓燕軍有機可乘?”

朱允炆支吾道:“不是。”

“那是有更為上佳之人選?”恃文又問道。

朱允炆道:“不是,隻是……”吞吐半天才將今夜之事向恃文說了。末了,他才歎道:“朕原也知不該多疑,但事關江山社稷,朕豈敢大意。”

恃文才知這一夜竟發生這許多事。他雖不知為何信中會提及****祖,但心中對****祖卻是十二分信任。他道:“當初臣是徐大人派人護送至京師,原該避嫌,不該為徐將軍進言。但臣有幾句話不吐不快。自徐將軍接掌京師防務以來,京城防務大為改觀。他每日早出晚歸,殫精竭慮。如此恪盡職守,說他是燕王內應,臣實不敢信。燕王向來詭詐,皇上不是不知,此事若是燕王所施離間計,臣隻怕皇上日後追悔莫及。”

朱允炆歎道:“朕何嚐不知,但此事事關重大,朕不能不以防萬一。****祖若非皇叔內應,一切皆休,倘若當真是,朕恐怕我大明天下,從此多事……況且今夜朕親手斬殺其弟,若說****祖不對朕心懷怨懟,誰人肯信?”

恃文點頭道:“皇上所說自也有理。不過臨陣易將,向來是兵家大忌。秦趙長平之戰,趙王中了秦王離間之計,換下廉頗,以趙括代將,長平一敗,四十萬大軍被活活坑殺,趙國自此一蹶不振。徐大人一向忠心不二,此事徐增壽不忠在先,皇上逼於無奈才一時錯手殺他,想來徐王爺必不會因此而怨恨皇上。”

朱允炆道:“朕幼時讀史至此,也曾譏笑趙君不懂用人,不想朕今日遇上此事,也是一籌莫展,難以取舍。”

恃文咬著下唇沉思:朱棣用兵如神,應天城裏隻有****祖跟他有得一拚,可是皇上和朝臣都對他起了疑心,這可怎麼辦好?如果誤會不消除,皇上就算不滅了他,也一定要換人上場了。這臨場換人,是想被團滅的節奏啊。

朱允炆見他呆呆出神,道:“宋愛卿可是想到甚麼法子?”

恃文腦中卻是胡思亂想,隨口敷衍道:“臣是想,若是誤會,總該消除,便是一時三刻消除不得,那……”突然腦中一閃,道:“皇上既然隻是疑心,不如……”

他瞧瞧將心中所想和盤托出,聽得朱允炆頻頻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