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圍兵府邸乃自咎(2 / 2)

李景隆嘴唇嚅嚅,一時說不出話來,過不多會兒,慢慢癱在地下。

朱允炆見此模樣,便知李景隆確是今夜叛亂主謀之一,他道:“你說李景隆書櫃後的密道通往何處?”

“那密道有個分岔,我隻進過兩次,都走的同一條道,這條道正是通往城隍廟的,但另一條道究竟通往何處,我卻不知。我等今夜正是自那密道前往城隍廟的。”小周子答道。此時李景隆已是麵如土灰。

朱允炆嗬嗬笑道:“李大人,不知你還有何冤情要述?”皇帝雖是一臉燦爛,但眾人都知道,李景隆和小周子恐怕時日無多了。

李景隆並不答話,蜷縮在地,瑟瑟發抖。

朱允炆突然收了臉上微笑,咬牙切齒道:“來呀,將此兩人給朕拿下,關進天牢,聽候發落。”

四名錦衣侍衛拱手一禮,道:“得令。”伸手便去捉拿李景隆和小周子。李景隆馴服地讓兩名錦衣衛架了出去,小周子卻仰天哈哈大笑,道:“事已至此,我豈能偷生於世?”話音方落,便見一道鮮血自他嘴角流下,他慢慢仆倒,抽搐兩下,便不動了。兩名錦衣侍衛俯下檢視一陣,站起來道:“啟稟皇上,他咬舌自盡了。”

練子寧跨前一步道:“皇上,快命人前去捉拿穀王,遲則生變。”

朱允炆沉吟未決,他生怕將穀王投入天牢,會令城中其餘諸王生了異心,便拿眼去瞅恃文。恃文知曉皇帝心事,回道:“穀王反跡已明,此刻捉拿,正是時候。”

朱允炆當即朝茹瑺道:“茹愛卿,你即刻率一幹錦衣衛前去穀王府捉拿皇叔,不得有誤。”想了一想,又加一句:“切不可傷了皇叔。”

茹瑺跪下一禮,道:“臣遵旨。”出宮帶了一百多名錦衣衛徑向穀王府而去。

楊子榮皺眉尋思道:小周子說李景隆府中還有一條密道不知通往,若不派人前去查探,隻恐不妙。一思及此,他在朱允炆身邊低語,眾人拉長耳朵細聽,卻聽不分明。

楊子榮說罷,朱允炆命他即席寫好一封聖旨,親自蓋了璽印,朝恃文道:“宋愛卿,你拿上朕的諭旨,即刻帶人前去查抄曹國公府,府中一切財物沒官,除李景隆血親需關押候審外,其餘人等一並聽其自去。另外,務必派人封鎖密道,以免府中罪人竄逃。”他將手中聖旨遞給恃文,令恃文即刻出發。

恃文遲疑道:“皇上,岐陽王李文忠生前得先皇禦賜丹書鐵券,這查抄一事……”

方孝孺手撫長須,道:“宋大人無需忌諱,那丹書鐵券隻赦常罪,如李景隆今日所犯的謀反大逆之罪,是無從貸死的。”

恃文接過聖旨應道:“臣遵旨。”起身就走。出了宮門,領著先前所帶親兵往曹國公府而去。

一行人到得曹國公府門前,但見府第高起,大廈廣宇,門禁森嚴,府門之前,一條青石板路,沿著大門伸展。隻見宅第建構宏偉,門柱漆朱,高牆院深,牆身用細泥粉刷,潔白無瑕。大門之上,均嵌上鬥大的銅釘,在夜色下熠熠生輝。大門頂上的匾額中,寫著“曹國公府”四個金漆大字,更顯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恃文見了不禁微微咋舌。丁健一眼看出恃文心事,笑道:“故岐陽王乃太祖養子,文武雙全,屢立戰功,大明一統海宇後,太祖親自命人為岐陽王營建府第,這曹國公府規製,自然有別於一般勳貴之家。”岐陽王李文忠早年跟隨太祖起兵,有勇有謀,為太祖肅清天下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曹國公。李文忠不僅長於軍陣攻守,而且通文墨,識大體,曾因勸諫太祖皇帝少殺戮而受責,洪武十七年鬱鬱而終。他死後,被太祖追諡為岐陽王。

恃文笑笑道:“你倒知道得清楚。”

丁健笑道:“小人在京裏多年,這城中的勳戚貴爵自然識得多一些。”說畢,先分撥人馬將曹國公府前門後院圍了,以免走漏了人犯。

恃文見他布置得井井有條,頗為滿意,下了馬,大踏步向府內走去。守門的四名家丁上前阻攔,道:“這位大人,不知如何稱呼?待我入內通傳。”這四人一身勁裝,腰板挺直,英偉不凡,教人一看便知他們個個身手不凡。

恃文往府門正中一站,正要開口,丁健在旁鼓足丹田氣道:“有上諭,快讓主人家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