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圍兵府邸乃自咎(1 / 2)

恃文押了小周子和李景隆一路向宮中行來,剛到洪武門前,便被把門的錦衣衛將士攔下。皇城重地,豈是這般全副武裝之人可隨意進出?丁健雖將腰牌亮出,守門將官仍是不肯通融。恃文隻得將事情原委說了。錦衣衛將官思忖一會兒,進殿通稟後出來,才容恃文一人入內。小周子和李景隆,則需交由錦衣衛兵丁押解方可入殿。

恃文一行人方進承天門,便見****祖雙手橫抱一人失神落魄自午門走出,心下大奇,走上前去問話,****祖隻是不理。恃文不敢久耽,隻得撇了****祖,自往宮中而去。

彼時皇帝和眾大臣還未自適才大變中回過神來,把門小太監進來通報,翰林修撰宋大人有要事呈報。朱允炆突像吃了定心丸般,鎮靜下來,他走回禦座坐了,才道:“宣宋愛卿上殿。”

恃文整整衣冠,緩步趨入大殿。這是他首次進入奉天殿,心情難免激奮。他目不斜視地走到大殿正中,掀開前擺正要下跪,突見地上一灘鮮血,吃了一驚,抑製住好奇之心向旁一挪,跪下行禮。

朱允炆用手在空中虛托了托,道:“宋愛卿免禮平身。”

恃文站起,向朱允炆稟道:“皇上,今夜戌時時分,城西城隍廟忽有流民作亂,徐王爺命臣帶兵前往安撫,臣在安撫之時抓獲兩名蠱惑民心之人,現帶來由皇上親自發落。”

朱允炆不知抓獲何人竟要勞動自己親自審問,心中暗怪恃文小題大做,說道:“帶上來。”

待小周子和李景隆被押解上來,皇帝和眾大臣的雙眼都瞧得直了。李景隆一到殿上,便雙膝一軟跪將下來,連連磕頭請罪,小周子卻十分強項,始終不肯跪倒。兩名押解之人隻得向他膝彎一踢,小周子腿一軟,跪下地來,掙紮著又欲爬起,卻被兩名押解之人按住。小周子扭著腦袋,雙眼並不看向皇帝,以示不服。

朱允炆問道:“李景隆,今晚之事究竟如何?”

李景隆將頭磕得砰砰直響,說:“今夜之事臣實是不知,臣隻是湊巧路過,被人強行抓捕到此,臣到現在仍是雲裏霧裏。”

小周子大怒:“一身做事一身當,李景隆,你既有膽做下此事,為何又不敢認。不錯,今夜之事皆是我等所為。我們召集家丁心腹,趁亂混進流民之中,企圖借城中大亂之際打開金川門,迎燕軍入城。哪知……”

朱允炆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不待他說完,已氣道:“自朕登基以來,一直待你不薄,你如今已貴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為何還不知足,仍要助燕王來對付朕?”

“待我不薄?你恪守太祖皇帝所立祖訓‘宦官不得幹政’,一直以來隻將我們當奴才看待,我們動輒得咎。燕王卻全然不同,他禮賢下士,太祖在時,他就常派人看顧我等,逢年過節禮物銀錢從不間斷。燕王就藩順天後,仍會派人噓寒問暖,送錢送物。我等聽聞,在順天,宦官並不低賤,燕王身邊宦官個個都有機會一展所長,博一個百年富貴。你說,我該不該助燕王奪取天下?”小周子既知無幸,便將心中所想一並說了出來。

“好,好,”朱允炆怒極反笑,“宦官也要博個百年富貴,朕竟不知你們還有這等遠大誌向,真是低看了你們。你們究竟還有多少同謀?”

小周子向李景隆一指,道:“這玩意兒算一個,還有穀王那個廢物。穀王將他府中家丁親信召集在一處,由我和這人領著,混入城西城隍廟中,煽惑流民,鼓動流民前往金川門左近,我們則趁亂開啟金川門。”

李景隆磕頭道:“皇上,切莫信他一麵之詞,他血口噴人。臣對皇上忠心耿耿,怎會做此抄家滅族之事?此人自知犯下十惡不赦之罪,便隨意攀誣朝廷大臣,想拉小人下去墊背,皇上英明如天,絕不會聽信一麵之辭。”說得情真意切,聲淚俱下。

小周子哈哈笑道:“我終於知道為何此事會敗得一塌糊塗?我跟這般貪生怕死之人合謀,若是不敗,是無天理。”他伸出右腿,一腳將李景隆踢倒在地。身後兩名侍衛見狀,又再將他壓倒在地。

李景隆倒地後一骨碌翻身爬起,又磕頭謝罪道:“皇上,絕無此事,我李家為大明盡心竭力,景隆雖不肖,絕不敢欺君罔上,做此大逆不道之事。”

一旁的茹瑺也求情道:“皇上,李家對大明有大功,今日若因逆賊的一麵之詞就苛責於李大人,臣恐怕會令天下熱血之士寒心。”

小周子道:“茹大人說是我的一麵之詞?我雖是個宦官,但從來不打誑語。李景隆若非煽惑民心之人,為何今夜會在街上被捕?李景隆書櫃後的密道又是通往何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