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雪中送炭真有意(2 / 2)

隻因離得太遠,燕軍聽得並不分明。兩名大漢將軍喊過之後,跟著便有四名大漢將軍一起發喊,所說之言同先前兩人並無二致。此番發喊喊聲極大,燕軍便聽得八九分。這四名大漢將軍喊過之後,又有八名大漢將軍同聲發喊,所說之語亦是半分不差……

燕軍人人麵麵相覷。過得一盞茶功夫,有人慢慢遲疑動搖,皇上畢竟是皇上,誰若違背他親口所下旨意,定會滿門族滅,一個不留。眾人雙手握緊武器,顫抖不已,手心中攥滿冷汗,他們不敢貿然丟棄兵戈,隻是遊目四顧,瞧旁人如何行事。

朱棣掃視眾將士一眼,心中咯噔一聲,暗叫不妙。這小皇帝竟能想到此招,自己倒小瞧了他。他拿目光去看道衍,道衍皺緊眉頭苦思。皇上畢竟占了大義的名分,眾人在積威之下怎敢反抗?朱棣的背脊也隱隱發冷,沒成想事到臨頭竟出現如此變故。朱能、房寬、譚忠、陳瑄、葉青也都冷汗直冒:將士若臨陣倒戈,後果難堪預料。

軍中沉默無聲,一名兵士已將兵戈緩緩放下地去,跟著叮叮當當,又有十餘名將士丟下兵器……

“叮”,一把倭刀突然出鞘。朱高煦揮舞手中細長倭刀,高聲大喊著在陣左陣右來回馳騁:“我等此來所為何事?”

朱棣、道衍腦中靈光一閃,心中一霎時掠過一個念頭:孺子可教。諸軍士卻不知朱高煦問出此話有何用意,不敢接口,隻待他將謎底說出。

朱高煦很快續道:“為奉天靖難而來,為清君側、誅奸臣而來。皇上身邊有奸臣蠱惑聖聽,故此才會說出這番話來,我等此來便是為了誅殺奸臣,救出皇上,此刻怎可向這些奸佞之徒棄械投降?”

燕軍士兵的鬥誌霎時間愈加堅定。朱棣順勢喊道:“誅殺小人,救出吾皇……眾將士,殺——”此刻他真心有些後怕,倘若沒有朱高煦這靈機一動,此次靖難便會在此關鍵時刻土崩瓦解,而他朱棣,也定會成為千古笑柄。

朱高煦心中卻暗暗好笑,父王身邊將帥眾多,卻全是草包。他早已想到此計,卻不肯說,待到危急之時才大聲發喊,如此一來,更顯自己此計之難能可貴。待攻克此城,父王登基,這太子之位,難道便非王兄莫屬麼?

此時燕軍奮力向城牆衝殺而去,一時間羽箭亂飛,分不清是何處所發。

城上登時亂作一團。眾人滅了火把,保皇帝後撤。混亂中車駕鹵簿東倒西歪,眾人呼爹喊娘,朱允炆急切之間難以走脫。忽然半天裏閃起一道亮光,過了一忽兒,隆隆雷聲大作。眾人本已嚇得不輕,眼見得豆大的雨點兜頭打下,隊伍更見散亂。

朱棣也不打傘,向朱能打個手勢,朱能端起懸在馬側的八石雕弓,搭上長箭,覷準黃羅傘蓋下那個螢黃光點,一箭射去。斜刺裏一個人影閃過,但聽得城樓上一聲大叫“啊”,小皇帝和他身邊一幹人亂闖亂撞,緩緩退下城樓。

朱棣雖不知此箭是否射中朱允炆,卻命人高呼道:“皇上受刺駕崩,皇上受刺駕崩……”城上守軍不知內情者心中大亂,不知所措,城下燕軍加緊進襲。

****祖忙道:“叛賊欲行刺皇上,幸而皇上洪福齊天,並無大礙,賊子奸計落空,隻得拚力攻城了。眾將士守好城防,不可讓弑主之賊入城。”如此一喊,軍心再度寧定。****祖見燕軍如潮湧來,忙調度守軍先用守城炮,次用弩箭,對攻城燕軍兜頭打下,殺傷甚多。守城炮既有火炮,亦有石炮,每每掉落人群之內,都會殺傷不少人命。炮中所發石彈落入人群,砸得燕軍血肉模糊大聲嚎叫,但它仍不罷休,又四處滾動,碾壓軍士。朱能在暗夜中也失了方寸,更遑論攻城諸軍。幸而大雨傾盆而來,火炮漸漸啞火。但城上弩箭卻未停歇。箭矢殺傷雖小,但居高臨下齊射,其威力自也非比尋常。反之,北軍將士對城牆上所射之箭經重力牽引後便大打折扣,箭矢飛上城樓能射傷燕軍者十不存一。好容易闖過炮箭打擊,一幫燕兵衝到城牆根下,待要喘息片刻,突又遭遇飛來橫禍——城牆上滾木礌石刹那間打將下來,將他們壓成肉醬。

道衍無奈地低頭閉眼,右手一粒粒挪著手中的黑檀念珠,嘴裏念念有詞。驀地,他睜開眼睛,向朱棣道:“阿彌陀佛,殿下……”

朱棣仿似知道他心中所想一般,舉手一攔,道:“本王明白。本王隻想瞧瞧,這應天城防較之我順天城究竟如何。”他轉過半個身子,向馬三寶道:“三寶,下令鳴金收軍。”

“叮叮叮”,銅罄聲響徹,燕軍慢慢往後退回。在撤退之時,又有不少燕兵死於弩箭之下。

朱棣指著應天城,歎道:“****祖用兵,大有乃父之風。”他怕眾將士會畏敵懼戰,又加一句:“本王早晚必生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