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漁夫疑惑地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案例啟示:
雖然漁夫目前的生活和商人最終為漁夫設計的生活很相似,但追求的過程和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和財富卻完全不一樣。在當今社會,沒有危機是最大的危機,假如商人率領一幫打魚船隊衝擊了漁夫的生活,漁夫又如何能保證如今的生活模式。時代在不斷地發展,別人在不斷地進步,僅僅安於現狀,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安逸隻是暫時的。
(五)行動不夠
在職業生涯中,一些人行動不夠、做事拖延也是產生個人發展危機的原因。有些人在本職工作中似幹非幹,“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或隻當和尚不撞鍾;有些人會找許多借口,比如“我不行、我不能、時間不夠……”,遇事猶豫不決。這些行為都讓使你失去很多機會,錯過很多平台。
要讓事情改變,你必須先改變,要讓事情變得更好,你必須先把自己變得更好。要讓你的目標可以達成,就要讓自己可以快速行動,那麼你就能突破自己目前的狀態。
(六)應變能力差
在職業生涯中,個人應變能力差,意味著你無法適應外界的變化。人生在世,必須與客觀環境相適應,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客觀環境是變化的,社會環境也是如此,特別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競爭的不斷加劇,時刻都在發生著變化。作為社會人,我們隻能不斷去適應社會的變遷和環境的變化,才能“適者生存”。
要提高個人的應變能力,就要多參加富有挑戰性的實踐活動。因為在實踐活動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實際的困難,努力去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增強人的應變能力的過程。同時,還要改變不良的習慣,比如遇事遲疑不決、優柔寡斷、因循守舊、半途而廢等等。
要提高應變能力,就要主動地鍛煉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隻要下決心鍛煉,人的應變能力是會不斷增強的。
案例5.3
煮熟的青蛙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實驗:把一隻青蛙冷不防丟進滾燙的油鍋裏,在那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青蛙用盡全力,一下就躍出了滾燙油鍋,跳到鍋外的地麵上,安全逃身。半小時後,同樣的鍋,在鍋裏放滿冷水,然後把那隻死裏逃生的青蛙放到鍋裏,接著用炭火慢慢地烘烤鍋底,發現青蛙悠然地在水中享受“溫度”,等它感覺到熱度已經熬不住,必須奮力逃生時,卻為時已晚,終於葬身在熱鍋裏。
案例啟示:
當人們突遭挫折或不幸的時候,人們往往能奮力一搏,以求改善自己的境遇,但真正可怕的是,人們往往逐漸適應或者屈服於自己的糟糕處境。當事情逐漸變壞的時候,好像一切就沒有那麼可怕,當人們有朝一日意識到自己就要被煮熟的時候,即便想做任何改變也已經無能為力了。所以,要提高應變能力,就要讓自己學會不要去習慣。
(七)不能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古人又雲:以人為鏡,可以正身。一個人生活在世上,不可能什麼都懂,什麼都能幹,總是有不如意的地方。那麼,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幫助,社會才得以發展,人類才得以進步。在個人職業生涯中,我們要全麵地看自己,就要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要知道,每個人都有弱點與缺點,若害怕別人指出,你就不會進步。
(八)目中無人不善合作
拿破侖·希爾指出:“合作產生力量,分裂就會退步。”然而,現實生活中確有一種人,他們自恃清高,總認為“老子天下第一”,從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漫罵上司是“壓抑人才”的混蛋,埋怨別人是“無德無才”的草包,隻有他們自己是卓爾不群的鳳凰。這種人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善合作,令人厭惡。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雖然知識、技能是參與競爭的必要因素,但是,善與人同的品質,與人合作的能力,卻是參與競爭的基礎。道理很明顯,如果一個人不善與人合作,或者目中無人,孤芳自賞,即使知識再淵博,技能再高超,也不會取得任何成就,必然被競爭推動的社會發展大潮甩在一邊。
要知道,一滴水隻有放入大海才不會幹涸。
(九)人際關係不佳
人的本質是社會人,我們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中,都無法脫離群體,不可避免地與他人交往。我們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張交織著的人際網。對職業生涯而言,良好的外部社會關係網絡和資源常常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快樂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條件。如今的畢業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剛從學校裏出來,自我意識較強,來到錯綜複雜的社會大環境裏,更應在人際關係方麵調整好自己的坐標。
(十)心胸狹窄強求公平
馬克思對價值規律的表述: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從長期來看,價格與價值肯定是一致的。這段話同樣適用於社會公平原理,從長期看,社會肯定是公平的,但我們不能任何時候、地點,任何事情都強求絕對公平,就如同你不能要求價格每時每刻都絕對等同於價值一樣。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容不下任何對自己不利的事情,看不到優勢,隻注意外界的“不公”,過多地沉醉於那些公平的思考會使我們背上沉重的“渴求平等”的包袱,從而完全演變成為一種對生活和自己的苛刻,就會陷入個人發展的巨大危機中,正如愛默生說:“一味愚蠢地強求始終公平,是心胸狹窄者的弊病之一。”
因此,在腳踏實地、努力進步的同時,要學會寬容和理解。
(十一)身體不佳
由於現在緊張的生活節奏和繁忙的工作,一些被我們忽視的職業病悄悄來到我們的身邊,也就是常說的“亞健康”。身體是能力的載體,載體出現問題,事業也就無從談起。如果現在我們對身體的問題不多加關注,那麼有一天症狀集中起來爆發,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個人想要有長遠的發展,一定要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
(十二)想失敗就會失敗
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心態決定著我們能否成功。如果你在內心經常存有失敗的念頭,你便已經輸掉了一大半。因為你在幹某一事情前首先想到的是困難,想到的是失敗,這些“困難”、“失敗”的信息一旦被潛意識接受,潛意識就會不斷地向你發出失敗的信號,控製並操縱你的思維與行動,使你把事情辦糟,造成失敗。記住: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永遠不變的成功真理!
二、組織環境的危機與對策(大學生的角度)
組織環境是指所有潛在影響組織運行和組織績效的因素或力量。組織環境對組織的生存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來講,以組織界線(係統邊界)來劃分,可以把環境分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或稱為工作(具體)環境和社會(一般)環境。我們這裏探討的是狹義的組織環境,主要是指個人在職業生涯中所處的工作組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