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外婆的遺體運回家裏之前,家門就事先將棺材拿了出來。在農村,大多數都有這樣的習俗,在六十歲開始就籌備給自己訂做棺材了,當然沒有買的外觀好看,但其中訂做各方麵注意細節卻是有些繁瑣。
棺材拿出來,也是擱置的時間久了,滿是灰塵,需要刷洗一遍。另外還得稍微的再處理一下,這樣看著也舒心點。
棺材並不是很大,裏麵的空間也是狹窄的一小方塊,由於開始的時候刷了油漆,並沒有過蟲子的造訪。不過棺木的材質並不是很好,裏麵白的木屑輕輕一刷,便會掉下一層來。
我有些擔心,這麼小的地方,外婆是否能擱得下,就是擱下了,她是不是躺著很難受?
姑奶家的女兒來到時,老媽她們又大哭了一場。我並沒有去勸阻什麼的,就是這幾天在家裏也是勸阻的少,不過是待在她身邊陪她一起難過罷了,可是縱然是擔心她,可我始終覺得讓她不好好大哭一場那是多麼殘忍的一件事。
喪事辦到下午,所有親戚聚在一起吃飯,在宴席上我喝了兩盅白酒,不多,是那些負責酒席的在那說,我也就喝了。之後老媽說,她在看錄像的時候,看到當時父親看到我喝酒,一臉的不高興。
無所謂了,其實我是很少喝酒,尤其白的,以前酒席不沾,上次也就是老姐的婚禮上喝了八盅而已。對了,這次的錄像是我提出來的,之前外公過世的時候有製作過一個錄像,如今很多人都沒想到,我就率先提出來了,也是被他們同意了。
到了傍晚的十分,喪禮用過的東西都還沒撤,人就剩我們這幫親屬了。吃過飯,坐在房間裏聊天,第二天要將外婆的遺體入土,一大幫人也就決定住下來。
有時候突然想,要是我們當時能夠陪老媽一起留下,起碼可以跟外婆多待一晚上吧,可是這也隻能想想,也隻是個假設而已。
老媽跟其他人說話,我坐在一邊,有些無聊,索性開始寫起詩來,名字寫下來,叫做《千千絲塵》,看過的人也覺得不錯,老媽也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算是我的一點孝心吧!
大千世界
茫茫人海處
轉瞬間
看不到您的笑容
歲月流瀉在你身上的光華
隱沒在紅塵
然而您的
關於我們的故事
在寧靜河麵上
清晰無邪地一一倒映
我們都是時光的孩子
而我
是您的孩子
我靜靜地依偎在你身旁
看你慈愛的笑顏
看你寵溺地看著我
做出一碟碟美味佳肴
然後
等我把它們消滅幹淨
您是如此容易滿足的人
心真的就像個孩子
有人說
心靈樸實無華的人
方是最真的人
可是
最樸實的筆觸
卻難寫下您的真
時間在您臉龐溜過
白了烏發,灑下皺紋
您用最真的心
最真的愛
為我們揚起生命的航帆
如一縷浮塵
最是隨處可見
卻依舊播撒在心間
第二天的早上,我們都起的很早,也都不敢怠慢,紛紛有序地起床,洗漱,穿好鞋子,孝衫,戴好孝帽。等到其他忙事的人來了,一切準備就緒,天還沒亮,黑乎乎的,借著那麼一點晨光,我們就出發了。
抬棺材的走在前麵,表弟抱著外婆的遺像緊跟在後麵,表姐跟在旁邊,老媽她們緊隨其後,而我們這些外孫外孫女跟在後麵。
早上的天氣很冷,濕氣太重,一條小路被雜草徹底掩蓋住,看不清路。好在前麵抬棺木的識路,他們在前麵開路,我們緊隨其後。
碧綠的雜草上麵滿是清晨的露水,走過去,拂過衣擺,孝衫下麵都被打濕了,褲子鞋子更不用說了,周遭的濕氣,像是濃縮成了液態環繞在周圍,透著一股子寒冷。
路邊有人種的大片槐樹跟椿樹,不是很粗,卻高過頭頂。這樣的,怕是在白天,陽光也透不進來,這一路也是有些暗。
樹影婆娑,我們一步步前行,我很擔心哪邊竄出一條蛇來。我是對這爬行動物有著深深的忌憚,不過事實證明是我想多了,這麼冷的水汽,怕是以冷血著稱的家夥也扛不住吧!
等到出了一條路,過了主路旁的淘沙廠,到河邊的時候,天已經蒙蒙亮了。路上的時候,二姨家的小表姐看著儀葬的隊伍,聽著吹鼓手的喪樂,有些感慨地對著我嘀咕了一句:“唉,以後過年的時候,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飯了。”
我看著她,也是感慨萬千,悠悠地來了一句:“是啊,從此以後,我們心裏少了個讓我們掛念的人。”
到了後邊,讓我們為難的就是,河邊沒有橋,而且不論按照路途還是習俗,隻有這邊的路才可以走。幾番討論之後,抬棺木的那幾個,已經是赤腳踩著寒冷的河水,凹凸不齊的石頭,幾個人架著棺木,直接走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