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4章 習慣培養法(1 / 1)

習慣培養法就是通過一定的行為規範、引導、練習等方式,使孩子逐漸養成一種良好的、不易改變的行為的教子方法。

範例:朱熹《童蒙須知》

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為了培養子侄們和其他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製定了《童蒙須知》,全麵規定了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清潔、讀書寫字及雜細事宜五大類十條常規。

該須知要求兒童收拾自己的衣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冠巾、衣服、鞋襪,皆須收拾愛護,常令潔淨整齊。”“凡脫衣服,須齊折疊箱篋中,勿散亂頓放,則不為塵埃雜穢所汙,仍易於尋取,不致散失。著衣既久,則不免垢膩,須要勤洗瀚。破綻則補綴之。盡補綴無害,隻要完潔。”

要求兒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培養勞動習慣:“凡為人子,當灑掃居處之地,拂拭幾案,當令潔淨,文字筆硯,凡百器用,皆當嚴肅整齊,不可輒自取用。”

要求兒童認真讀書寫字,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隻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久不忘。古人雲:‘讀書千遍,其意自見。’謂熟讀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嚐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此外,在起床睡覺、說話走路、吃飯飲酒、待人接物等方麵都有規則。《童蒙須知》的製定,反映了朱熹高超的家教和兒童教育藝術。

評析:

習慣培養法作為兒童教育的一種方法是值得肯定的。兒童期是習慣形成的時期,抓住這個時機,培養正確的行為習慣,比等到兒童養成不良習慣再糾正,要容易得多。所以,習慣培養應是兒童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運用行為規則,培養規範、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通過文明習慣的培養,無形中灌輸基本的道德觀念,這不僅是家教中的一種藝術,也是學校兒童德育工作的一種藝術。所以,我們的家長不可忽視此法的作用。

渴望兒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尤其是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日漸分明,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因此對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對家庭教育更為重視。為了適應獨生子女的新情況、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新環境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許多家長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在教育兒女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還有不少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陳舊,抱殘守缺,方法失當,盡管為孩子的成長牽腸掛肚,操碎了心,結果卻事與願違,甚至出現了追悔莫及的偏差與失誤。

基於以上情況,我們確定以當代家長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近幾年來發生在全國各地平凡家庭中的真實的、社會影響較大的成功和失敗的典型的家庭教育個例為主體內容,以紀實的手法,通過生動地描述和細致剖析,係統地揭示、評述家庭教育的基本觀點、理論、方式、方法。

需要說明的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一個孩子的成長狀況是多方麵因素影響的結果。本文所選編的實例都是從家庭教育的作用角度反映和揭示的,對其他因素沒有過多涉及和轉題另述,交織在情節中的也是順帶提到,相信廣大家長不會以為育人結果僅僅是家庭教育的作用。

另外,任何人的成功和失誤都是相對的,孩子的可塑性很大,一時或一個階段的狀況,以後都會發生變化,本文所列所言,當然不可能作為對其一生之定評,希望各位家長能揚清激濁,借石攻玉,在家庭教育中,各得教養兒女之妙,豐富家庭教育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