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讓孩子學會生活(1 / 1)

大學新生報到日,在興致勃勃的報到人群中,時常可以看到家長陪伴孩子報到的場麵:爸爸提著箱,媽媽背著旅行袋,作為大學生的孩子卻是空著手;辦理報到手續時,父母跑上跑下,填表交款;到了宿舍,母親鋪床,父親則對同室的同學介紹自己的孩子,請大家多照顧,而這個大學生卻在一旁像個怕生人的孩子那樣畏畏縮縮。這樣的大學生是難以適應大學生活的。

有一位中學畢業的高才生就是這樣走進大學校門的。他在校期間從來都不自己洗衣服,周末把一袋髒衣服交給來接自己的母親帶回家去洗。由於學習成績優異,他被列入出國深造者的名單中。本來是一個大喜訊,可是卻把他嚇得膽戰心驚。出國後誰來照顧自己?他的母親也不放心孩子到人生地不熟的異國去,就讓他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這些事實說明,中學生中有些人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還不懂得如何獨立生活。一些家長隻督促和指導孩子念好書,卻不指導他們如何獨立生活。他們以為隻要念好書,孩子就會有出息,卻不知道能否獨立生活更是一個人生存、生活、適應社會的基本條件。一個人,不會獨立生活,不懂得如何跟他人交往,就難以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更難以適應複雜多變的、充滿競爭的社會。

現代社會要求一個人不僅有知識、技術,還要有能力,有廣泛的社會適應性。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學校的學習尖子進入社會後不一定都能大顯身手,有所作為,許多學習上平凡的學生卻能在社會上左右逢源,大有作為。這就在於前者缺乏獨立生活的社會適應性,而後者卻有這種能力。

為什麼有這麼多高分低能的孩子呢?那是因為家長從小就不讓他們去做家務和參加社會活動,以免影響學習。而當前對學生評價隻以成績為準,成績優異就是優等生,忽略了他們的生活能力,使他們的生活能力難以提高。

其實,學會生活是提高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麵。這包含幾個內容:①生活自理,學會生存。不依賴他人自己就能夠獨立生活。②學會交往,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會交往才有朋友,才有合作者,從而使生活充實、事業順利。③學會適應。生活是在變化的,人所處的環境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人要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工作環境、不同的社會環境中自下而上地發展,首先必須會適應環境。

這一切要從少年時期開始培養和訓練,這是容易被家長忽視而又應該十分重視的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