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中學生的心理特征(2 / 3)

(3)對思維的自我監控能力顯著增強。能夠對自己的思維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調控,以確保思維的正確性和高效性。

(4)思維的創造性提高。能提出假設、理論,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創造性和批判性明顯增強。

(5)辯證思維迅速發展。能理解特殊與一般、歸納與演繹、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能用全麵的、發展的、聯係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

4.創造力的發展

創造力是產生新思想、新發現和新事物的能力。創造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創造力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青年初期是創造力大發展的時期。創造力與先天素質有關,也受教育、環境的影響。可以通過訓練提高創造思維能力,並提高創造力。創造力與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有關。據調查,青少年科技創作獲獎者常去閱覽室、圖書館學習的為56.7%,偶爾去的為38.1%,從不去的為5.2%;一般中學生常去的為23.5%,偶爾去的為53.3%,從不去的為23.2%。65.8%的獲獎者感興趣的課外讀物是科普讀物,66%的一般中學生感興趣的課外讀物是文藝小說。創造力還與獨立自主性有密切的關係。對青少年科技創作獲獎者調查顯示:喜歡提問的占90%,不喜歡提問的占10%;與一般人看法常不一致的占65%,一致的占35%;喜歡單獨做作業的占75%,喜歡與同學一起做的占25%;工作、學習主要不是為了求得讚揚的占57%,想得到讚揚的占43%;遇到困難,能獨立鑽研的占51%,請教別人的占49%。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喜歡獨立鑽研,不怕困難。見解獨特,不盲目迎合權威,不刻意追求別人的賞識和稱讚,勇於堅持真理。創造力與意誌力也有較大的關係。遇到困難就退縮,怕吃苦,不想受累,想輕而易舉取得成功的人,創造力是發展不好的。

(二)個性發展

1.年齡特點

個性是一個人經常表現出來的,具有一定傾向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基本精神麵貌,主要包括自我意識、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青年初期,個性趨於定型,即開始有了穩定、持久的心理品質。

(1)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自己對自己的心理、身體、行為以及自己與別人、自己與社會的關係的意識。主要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調控3個方麵,它是人們自我教育的基礎,直接關係到個性的發展。

人的個性,既是社會化的產物,同時又是自我塑造的產物。青年初期,個性是在自我意識的參與下形成的。人並非被動地接受遺傳對個性的影響,而是根據自己對生理特征的評價形成相應的個性。比如同是有生理缺陷的人,有的悲觀沉淪,怨天尤人,有的則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應朝什麼方向發展,怎樣才能實現這種發展時,便會調動自身的潛力,向這一方向努力。不同的自我意識會使人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比如對自己生理狀態意識占優勢的人,會主要追求外表與物質欲望的滿足;對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的意識占優勢的人,會追求榮譽地位;對自己心理狀態意識占優勢的人,會追求政治、宗教的發展。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青年初期最寶貴的心理成果是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種發現對青年來說,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隨著身體發育的成熟,社會、成人對其態度發生改變,這時青年越來越把注意力指向自身,主動地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行為進行觀察、分析,開始認識以前從未注意到的自己的許多方麵的細節,充滿自我炫耀的衝動,常喜歡標新立異,開始不把權威、傳統的社會習慣放在眼裏。我行我素,強調自己,維護自己。所有這些均是正常的心理,一般人這時隻是暫時的自我中心和無意識的利己主義,而不是道德上的自私自利。

青年初期的自我意識不僅表現在對自己內心的關注,還表現在關注自己的外貌和舉止。許多同學喜歡照鏡子,對穿什麼衣服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而且經常為了衣著打扮與父母、老師發生衝突,對自己是否會發胖,能否長高,青春痘該怎麼辦等開始關心。同時希望自己瀟灑、漂亮,成為別人注目的中心。這種對外表的關注一般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慢慢地習慣自己的外表,轉向關注智力、才能、意誌品質等其他方麵。

除了注意自己的內心、外表外,處於青年初期的人還分外關心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自我評價能力較童年期有了發展,但不夠全麵。常存在一種有利化傾向,即自我評價總是趨向有利於自己。比如不少同學評價自己取得的好成績時,常不自覺地將其歸於自我的能力、素質和自己的主觀努力;而在評價自己的過失時,常有意無意地誇大客觀困難,為自己開脫,以避免不愉快的感受。在評價他人時,則存在一種與評價自己相反的傾向。常認為他人的成績好,是因為他人的客觀條件好,他人的失誤是因為他人主觀不努力。這樣可間接地減輕自己的壓力,間接地肯定自己的素質。青年初期,人的自我評價容易出現高估或低估的傾向。順利時,高估自己的能力,沾沾自喜;不順時,低估自己的能力,沉淪沮喪。這說明,青年初期自我評價能力雖開始發展,但還不完善。

隨著自我意識的深入發展,青年的自尊心越來越強。自尊心是一種尊重自己人格,不容別人褻瀆、侵犯,希望別人尊重的態度。青年初期,人的自尊心非常強,大多數人希望自己在社會中得到承認和鼓勵,生怕別人瞧不起。如果自尊心受到傷害和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以嫉妒、暴怒的方式表現出來。有的以自欺欺人的方式,有的靠破壞紀律、違犯道德來表現自尊。一些在校一貫表現不良的學生,多數不是沒有自尊,而是以扭曲的形式維護自尊心。

青年初期是自我意識矛盾最多的時期,這些矛盾解決不好,不利於自我意識的確立和個性的發展。矛盾之一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常不一致。一般來講,在智力和氣質方麵,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之間的差距較小,在外貌的美醜方麵,兩者的差距較大,對性格和品質的評價,兩者的差距最大。調查表明,青年初期,人對符合社會要求的優良品質會自我誇大,不符合社會要求的不良品質容易自我忽略。矛盾之二是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之間的不一致。理想自我是自己在頭腦中想象的,自己所期待的未來的自己。一般人理想自我均超過現實自我的發展水平。處理好這一矛盾,可使理想自我成為現實自我的動力;處理不好,可能會放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