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國預防醫科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在廣州、上海、濟南和哈爾濱4個城市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有較高比例的兒童飲食習慣不良,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麵:
一是早餐。據統計,每天或經常不吃早餐的兒童將近10%,有52%—56%的孩子早餐營養質量較差。是否吃早餐及早餐營養質量優劣不僅關係到孩子的生長發育和健康,而且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也有較顯著的影響。中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學營養係曾以廣州市兩所小學三年級小學生159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以交替方式分別給他們食用兩種質量不同的早餐,並於當天上午進行學習行為和耐力方麵的測試。結果表明,食用能量充足、配比均衡早餐的學生在數字運算、創造想象力及身體耐力等方麵表現均優於食用能量不足、配比不合理早餐的孩子。
二是零食。吃零食是中小學生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孩子們經常吃的零食有餅幹、糖果、巧克力、膨化小食品、話梅、冰棍、冰淇淋等。零食中糖的含量一般較高,而各種營養素含量則遠不如正餐食物中的全麵、均衡,經常吃零食會引起齲齒、某些營養素攝入不足等問題。
三是飲料。各種飲料取代白開水正成為我國城市青少年飲料消費的主流,口味是孩子選擇飲料的主要因素。有資料表明,過多飲用飲料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經常喝飲料的孩子身高、體重往往低於平均值,而無節製地飲用飲料則會導致兒童、青少年肥胖。此外,飲料廣告誤導,孩子們對飲料的偏愛,影響了他們選擇被譽為補鈣最好的天然食品、營養價值極高的牛奶,而實際上,我國少年兒童平均鈣攝入量還不到推薦量的一半。
四是快餐。近年來,快餐作為一種消費新時尚,很快為兒童青少年們所接受。尤其是洋快餐,以醒目的標牌、新穎的銷售方式、輕鬆的就餐環境、花樣翻新的小禮品等吸引著孩子們,家長也常常會以吃洋快餐作為對孩子的獎勵。但是,快餐製作主要以炸為主,食物所含熱量極高,而其他營養物質特別是維生素和鈣、鐵、鋅等礦物質卻相對低得多,快餐中的飲料也大多是含糖高的。經常吃快餐,熱量的攝入會超過身體的需要,多餘的熱量會轉化為皮下脂肪堆積起來,引起肥胖,影響孩子的健康。
五是挑食和偏食。調查發現,有70%的兒童少年有特別偏愛的食物,65%的孩子有不喜歡吃的食物。孩子對食物的不同喜好,對食物的挑剔和拒食,嚴重的可以影響到孩子的營養和發育。
由於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人們,尤其是孩子們,往往以口感為標準來選擇食品,加上食品廣告重口味、重包裝的宣傳導向,造成營養失衡的後果。家長花錢雖多,孩子體質卻越來越差。正如一座高樓大廈失去平衡會倒塌一樣,不平衡的營養,也不可能養育出聰明、智慧、健美、活潑的孩子來,那些未老先衰的人,那些英年早逝的人,恐怕不注意營養平衡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兒童、青少年中的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問題應當引起家長、學校和社會關注,盡快改變這種現狀。
措施: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促進健康
基本的營養知識並不深奧,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合理營養,平衡膳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規定了最基本的8條:①食物多樣,穀類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③常吃奶類、豆類及其製品;④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⑤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的體重;⑥吃清淡少鹽膳食;⑦如飲酒,應限量;⑧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
學齡兒童和青少年除上述指南第七條以外,其餘都適用。另外,學齡兒童還要加以下3條:①保證吃好早餐;②少吃零食,飲用清淡飲料,控製食糖攝入;③重視戶外活動。青少年還要加以下3條:①多吃穀類,供給充足的能量;②保證魚、肉、蛋、奶、豆類和蔬菜的攝入;③參加體育活動,避免盲目節食。
“寶塔”蘊涵的平衡關係
一是人與自然界的平衡。大自然賦予人類的食物豐富多樣且有互補作用,除禁食品種和身體另有原因外,人們不應偏食、挑食。世界上沒有哪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
二是主食與副食要平衡。穀類食物包括麵粉、大米、玉米、高粱等等,它們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來源。青少年能量需要大,10—12歲是青春期的開始,隨之出現第二生長高峰期,這時期青少年每年身高可增加5—7厘米,個別可達13厘米,體重年增長4—5公斤,個別可達10公斤,此期不但生長發育快,而且第二性征亦逐步出現,加之活動量大,學習任務重,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超過成人。雖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三大產熱能的營養素,但碳水化合物是人類從膳食中取得熱能量最經濟和最主要的來源。熱量攝入不足,初期尚可應付,若長期攝入低於需要量的80%,則引起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生長速度減慢,學習能力下降,對周圍環境反應遲鈍。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與提高腦力活動和學習效率關係較密切,一定要滿足孩子對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需要,因碳水化合物是主食,有些兒童少年每餐隻吃菜不吃飯的做法是錯誤的,也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