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天 項雪珍
在現代家庭教育中,有一個問題往往是家長們既重視又處理不好的,那就是營養。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從“貧困型”轉到“溫飽型”,正逐步奔向“小康”,那些經曆了三年自然災害受過饑餓之苦的家長們,那些從物質特別是食物匱乏的童年時代走過來的父母們,都竭力滿足孩子的口腹之欲,唯恐他們吃少了,吃差了。然而,令家長們始料未及的是,美味佳肴卻喂養出了“豆芽菜”和“小胖墩”!那些吃不下飯、胃口不好的孩子,那些食欲旺盛、永遠也吃不夠的孩子,都讓家長們傷透了腦筋。
現狀:營養不足與過剩,“雙升”現象觸目驚心全國第三次營養調查表明(見2001年5月19日《中國食品報》),全國各地中小學生中約有1/3存在營養不良現象,沿海地區身高體重不達標的占10%,華南和西南地區高達15%
—20%,其他地區為10%—15%。有的地方如廣州市中小學生營養不良(主要指低體重)率甚至高達37%,在17歲左右的中學生中,該比例還要高出許多。與之相反的另一方麵,是青少年中由於營養過剩而引發的超重者和肥胖者的比例也在迅速增高。北京、天津、上海、遼寧、山東等地超重、肥胖的青少年檢出率居全國之首,其中男孩子多於女孩子。上海7所幼兒園、9所小學、4所中學的8802名被檢查孩子中,肥胖、超重檢出率為18%,大大高於我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平,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南京市1988年中小學生的肥胖檢出率僅為0.94%,1999年該市肥胖檢出率中,中學生為18.6%,小學生為21.4%。如此高的增長速度,真是令人觸目驚心!
營養專家們對我國青少年(尤其是大城市)群體營養狀況出現的這種兩頭上升(營養不良和超重肥胖)、中間下降(正常體重)的“雙升”現象深感憂慮。
人體所需營養物質按性質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宏量營養素,屬能量性營養素,在體內氧化產生能量供人體利用。這些營養素有蛋白質(主要存在於肉、蛋、奶和豆類等食物中)、脂肪(主要為植物油和動物油及存在於食物中的油脂)、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於米、麥、雜糧等穀類食物中)。另一類為微量營養素,屬功能性營養素。該類營養素有礦物質(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維生素(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主要存在於蔬菜和水果中。
營養不良是指孩子飲食中攝取這兩類物質偏少或不能滿足需要。若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缺乏,就會出現生長遲滯,體重減輕,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全身係統的功能紊亂。若維生素缺乏,也會引起一係列的疾病,如長期沒有足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就會嚴重缺乏維生素C,受到壞血病的威脅。若兒童在長身體時期,缺少維生素D,就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容易患上佝僂病。全國調查表明,我國兒童維生素A缺乏達中等程度,這對生長發育、視力產生較大影響。還有研究表明,飲食中攝入維生素A、E、C及-胡蘿卜素等不足,也使得兒童癌症的發病率增加。另外,礦物質對青少年生長發育影響尤為顯著,且易被忽視,我國青少年鈣、鐵、鋅缺乏較多見。有個原本聰明活潑的男孩,到10歲上四年級時,就像是換了一個人,變得反應遲鈍、不愛動,上課老是打瞌睡,做什麼事都無精打采的,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減低,成績下降。家長和老師都認為孩子變懶了,不肯用功努力,因而常批評指責他,可沒有一點起色。後來孩子病了,住院,發現他患了營養缺乏病,醫生把情況告訴家長,爸爸媽媽才知錯怪了孩子。原來孩子“懶”不是他主觀不努力,而是因為營養不良。
營養過剩會造成肥胖超重。過去人們總認為胖孩子健康、富態、可愛,總想把孩子養得胖一點。如今,單純性肥胖已成為一個全球性重要的兒童健康問題。在肥胖少年兒童中,有95%以上是由於能量攝入量和消耗量之間的不平衡,是能量過剩所致,體重正常的孩子長大成為肥胖成人的概率為20%,而肥胖孩子成為肥胖成人的概率為70%。少年兒童時期肥胖為成人肥胖打下了基礎,同時為成年後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慢性疾病埋下了種子。肥胖還造成孩子難以克服的心理行為損傷,使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極大傷害,對孩子性格塑造、氣質培養、習慣養成有負麵影響。由於社會習俗認同方麵存在的偏見,肥胖者在升學、求職、社交、婚姻等方麵都麵臨著更多的壓力。
可見,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嚴重地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那麼,這個觸目驚心的“雙升”現象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原因:營養知識匱乏,飲食習慣不良
成功的家長中,有許多人都是極重視孩子的飲食營養和飲食習慣的,如《成功家教啟示錄》中所介紹的居小悅夫婦等。但不可否認,我國有一大批處於營養盲點上的人。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食品是有營養價值的?”得到的回答是五花八門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愛吃的東西就是有營養價值的。”“貴的、精細的、進口的就是有營養價值的。”有個學校食堂的廚師則說:“賣得快的就是有營養價值的。”農村一般家庭都養雞,有些家長很少給孩子吃雞蛋,而是把雞蛋賣了買方便麵給孩子吃。他們認為這樣做是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方便麵的營養價值是無法和雞蛋相比的。
成都市的一項調查表明:有6%的學生每周至少有兩天不吃早餐,有30%的學生幾乎不喝牛奶,有80%以上的學生偏食,對蔬菜、雜糧反感。絕大多數的學生愛吃洋快餐、方便麵和街頭燒烤,而這些食品所含營養素很不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