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並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課內外、校內外各實施途徑均應以本大綱為指導,發揮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務。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和時事課
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係統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常識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觀點教育的一門課程,在諸途徑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的人生觀和思想方法,培養良好品德起著導向作用。
思想政治課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內容體係,教學方法應適應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緊密聯係學生思想和社會實際,避免空洞說教。考試方法要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實際接受情況。
時事課是國情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時間要保證,內容要落實。
(二)其他各學科教學
各學科教學是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德育的最經常的途徑,對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師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認真落實本學科的德育任務要求,結合各學科特點,寓德育於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學科的教材、教學大綱和教學評價標準,要堅持正確思想導向;教學主管部門和教研人員要深入教學領域,指導教學工作同德育有機結合。
各科教師及全體教職工應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麵做學生的表率。
(三)班主任工作
班級是學校進行德育、實施本大綱的基層單位。班主任工作是培養良好思想品德、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是本大綱的直接實施者,應根據本大綱的內容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活動;組織和建設好班集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加強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風。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協調本班、本年級各科教師的教育工作,密切聯係家長,積極爭取家長與社會力量的支持配合。
(四)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工作
團、隊、學生會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學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最有生氣的力量。團、隊、學生會應根據各自任務和工作特點,充分發揮組織作用,通過健康有益、生動活潑的活動,把廣大青少年吸引到自己周圍,落實本大綱的各項任務。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風尚,繼承革命傳統,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通過舉辦業餘團校、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小組活動,培養提高學生中的優秀分子。
(五)勞動與社會實踐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的一項基本措施。學校要把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指導學生學會自我服務性勞動和必要的家務勞動,組織學生參加一定的生產勞動和公益勞動,在勞動中切實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感情、行為習慣和艱苦奮鬥的作風;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觀、訪問、遠足、進行社會調查、參加社會服務和軍訓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開闊眼界,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增長才幹,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
(六)活動課程與課外活動
各種科技、文娛、體育及班團隊活動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徑。學校和班級應保證列入課程計劃的各類活動的時間,並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娛、體育活動(包括課外興趣小組和各種社團活動),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誌品質和生活情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七)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陣地。學校要主動與少年宮(家)、少年兒童活動中心、兒童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等校外的文化教育單位建立聯係,充分利用這些專門場所和社會文化教育設施,並積極開拓和建設校外教育的場點、營地,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在活動中進行教育。
(八)心理谘詢和職業指導
心理谘詢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有效途徑;職業指導是發展學生個性、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中學生處於青春發育期,又麵臨對未來職業的選擇。要通過談心、谘詢、講座、熱線電話等多種形式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人際關係等方麵遇到的心理矛盾和問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九)校園環境建設
整潔、優美、富有教育意義的校園環境是形成整體性教育氛圍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學校要積極進行校園環境建設,加強校園環境管理,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響。要充分發揮校歌、校訓和校風對學生的激勵約束作用;利用黑板報、壁報、櫥窗、廣播、影視、圖書館(室)、勞動室、榮譽室、少先隊室等多種形式專用場所,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十)家庭
家庭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家庭教育主要通過親子之情的感化激勵,家庭生活的滲透熏陶及家長的言傳身教而起作用,家長應努力為子女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學校要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接待日、舉辦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谘詢、建立家長委員會等多種方式,密切與家長的聯係,指導家庭教育,使家長了解並配合學校貫徹實施好本大綱,改進家庭教育的方法。
(十一)社會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和中央有關文件的規定,各級政府和社會各部門均應履行關心、促進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義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協助政府並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發利用社會的德育資源;開辟青少年教育的社會教育輿論陣地;加強社會文化市場及娛樂場所的管理;提供青少年需要的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做好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協調工作,打擊腐蝕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為;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幹部、革命前輩、各行各業先進模範人物、科學家、作家、藝術家、企業家的榜樣教育作用;組織好青少年教育的社會誌願者隊伍,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文化環境、治安環境和社區環境。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關心下一代協會、社區教育委員會和街道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各種社會團體,並同所在地的機關、部隊、工廠、商店等單位建立固定聯係,發動、協調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學校與社會相互協作的社會教育網絡,共同營造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教育環境。
四、學生品德評定
對中學生品德進行評定是中學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評定,鼓勵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促使學生不斷地自我完善並檢查德育工作的情況,促進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品德評定的基本方法是寫操行評語和評定操行等級。
(一)評定的內容和標準
學生品德評定內容與標準以本大綱規定的教育目標、內容和《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依據。各地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對不同年級學生在思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行為表現等方麵提出具體的要求,製定具體標準。